首頁 > 人文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由 答案在這兒 發表于 人文2021-12-14

簡介不少人也將下文我們要介紹的海鞘當成了植物,會有這種認知就是基於海鞘附著在礁石上,並不移動,攝食的行為也不像動物那麼明顯,對外界的觸碰反應也比較遲鈍

並駕齊驅什麼動物

地球上有許多生物,它們的生長過程和習性都各有不同,其中不乏有許多

奇葩

。比如動物界最懶的生物

洞螈

,它可以做到

7、8年不移動不吃東西

。或者說最近經常被掛出來的

“海洋害蟲”藤壺,它和洞螈一樣懶

,不願意游來游去捕食,因此

愛好搭順風車

的它常常牢牢吸附在鯨魚、海龜的身上,看得人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這大概就是物種多樣性的神奇之處吧。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個

奇葩動物

,它常常

依附在海底的礁石上面,像搖曳的水草

,因此不認識的人以為它是海底的植物。殊不知,它為了能

從動物變成植物

,竟然

吃掉了自己的腦子

,並且最終也沒有完全變為

植物

,只是看起來像罷了。據說,它自願這樣進化,是為了躲避魚類的捕食,確實在這樣的形態下,魚類對它已經不感興趣了。

但它萬萬沒想到,這樣的形態反而讓人類對它充滿了興趣,甚至

最終將它端上了餐桌,

使其成為美味的食物

。這大概就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吧。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那麼,這種

甘願吃掉自己腦子失去智商

的神奇生物,到底是什麼呢?它這種進化是正常的嗎?

動物和植物

自然界當中的常見的生物,大多是動物和植物,雖然一般情況下,我們都能夠分得清它們,但是要問具體的區別在哪裡,卻說不出所以然。那麼在探索海鞘到底是怎麼完成動物向植物形態的進化和進化失敗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

動物和植物究竟有什麼區別

首先就是,形態結構的不同。這方面向小方面來說,動植物的細胞構成就有明顯不同,比如

植物的細胞結構當中有細胞壁的存在,動物細胞中則沒有

。此外,植物細胞中還有負責

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

,動物細胞中卻沒有。植物生長進化之後分化成

根、莖、葉

,動物則分化成手、足和內部器官

心、肝、肺

等等。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其次,動物基本上都有自由行動的能力,能移動多遠暫且不論,畢竟差異還是很大的,但是起碼是具備這一能力的。植物則沒有自主移動的能力,往往是

在哪裡紮根就在哪裡度過一生

,當然人們透過人為力量移動它們並不算數。

最後就是,

代謝方式和應激的靈敏度不同

。植物可以利用體內的

葉綠素

,將環境中的

無機物轉換為有機物

吸收,自力更生的能力極強。動物就不行了,體內沒有葉綠體無法進行能量轉化,故只能食用現成的有機物。至於靈敏度,除開含羞草等這類特殊的植物,一般來說動物的反應靈敏度都遠超植物,

強大的神經系統使它們能夠快速感知到周圍環境的變化並做出反應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就像人們常常會逗貓、逗鳥,對這些動物有趣的反應感到驚奇,卻鮮少有人會去逗花、逗樹,因為就算你在那裡逗它們再久,它們也不會有什麼反應。所以,有時候人們覺得植物雖然是活著的,但是沒有反應也不會說話、不會移動,使它們看起來像一個

“死物”

不少人也將下文我們要介紹的海鞘當成了植物,會有這種認知就是基於海鞘附著在礁石上,並不移動,

攝食的行為也不像動物那麼明顯,對外界的觸碰反應也比較遲鈍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海鞘是什麼

海鞘

,也叫海奶子或者海中鳳梨,屬於脊索動物門,尾索動物亞門,海鞘綱。它是

尾索動物亞門中最主要的種群

,全世界迄今已經發現了

2000多種

,佔尾索動物全部種數的

90%

左右。

尾索動物算是脊索動物當中最低階的類群,像海鞘的體壁就分泌被囊素致使形成了

堅硬的被囊

,它的身體就包在這個被囊當中,這個被囊也是它進化出的有效防禦鎧甲。作為一種濾食性動物,它

從海水中篩選過濾食物,以鰓或牙齒作為濾網,透過吸水、吐水來過濾出可食用的浮游生物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成體海鞘的外形長得很像花朵或者茄子,經常依附在礁石或者船隻的底部一動不動,就像是長在上面的植物。不過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海鞘是不斷地在

呼吸的

,它鞘體

上半部分長有用來攝取食物的“呼吸孔”,或者叫入水孔和出水孔

,入水孔不斷吸水,出水孔就在側面向外排水,這一過程中它就

將有營養價值的浮游生物留下了

,這種神奇的過濾方式就是海鞘進食看起來像植物的原因。

別看海鞘的生活方式如此低調,它的適應能力卻特別的強,因此海鞘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個海域當中。

就連海冰覆蓋的南極之下,都能發現少數海鞘的蹤跡

,與藤壺搭乘便車走到哪吃到哪不同,海鞘更多時候喜歡依附在岩石之上,然後開始慢慢

退化脊索

,在這一地區長年累月地生活下去。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海鞘的大小各有不同,體型較小的肉眼都很難看到。大的則可以達到

30

釐米。此外,它們有

獨居、群居和共居

三種生活方式。

獨居或群居的個體各有自已的被 囊,而共居個體則共一個被囊。共居的海鞘,每一個個體都有它自己的進水管孔, 但出水管孔卻為這一共居體所共有。

海鞘的“逆行變態”進化過程

在瞭解了成體海鞘的基本情況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探究它的

“奇葩”進化之路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剛出生的海鞘其實並不是現在的樣子,它像一條小蝌蚪,可以自由地移動,

成熟的腦泡使得它可以辨別方向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可是為了從動物變成依附礁石的

植物

,它選擇退化了自己的器官,並且在這一過程當中

吃掉了自己的腦子

這個“反向進化”的代價可謂是太大了

真是不走尋常路

海鞘最初誕生時的幼體外形就像我們看到的蝌蚪,不同的是它的身體是透明的。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這時的幼體尾內有發達的脊索,脊索背方有中空的背神經管,神經管的前端甚至還膨大成了腦泡,內含眼點和平衡器官等,消化道前段分化成了咽,有少量成對的鰓裂,身體腹側有心臟。

這時的它完全就是動物,不過

海鞘的幼蟲並不攝食,遊動的時間也很短,大約只有幾個小時

。在這一過程中,它會尋找可以依附的物體,比如礁石,最終透過身體前端的附著突起處成功黏住礁石,至此這塊

礁石

就變成了它

永遠的家

成功附著之後,它就會開始

反向進化

,這一過程在生物學當中也被叫做

逆行變態

。生物學家認為這種進化方式十分罕見,但是存在必然有其緣由。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依附在礁石上的海鞘,會讓自己本來靈活的尾部脊索開始萎縮退化,本來成熟的神經管也會變成一個神經節。為了給自己進化出牢牢附著的被囊,將自己的身體藏匿其中,海鞘還吃掉了自己的大腦,畢竟

日後只在一個地方生活並且依靠濾嘴過濾食物的它

也不需要“智力”這種東西了

可見,它從一個本來

可以自由活動的個體

變成了依附在礁石上的

形體、結構更為單一的“植物”

,這種匪夷所思的進化就好像我們說未來人類有一天又開始使用四肢爬行,變回了

猿猴

一樣。我們總以為生物體的進化一定是向著高階段和複雜前進的,可是海鞘這種反向進化的方式向我們證明了

“大千世界,武器不用”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海鞘雖然是

雌雄同體

,但是繁殖方式確實

異體受精

,因為它的精子和卵細胞成熟時間不一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性生殖的方式以外,海鞘還可以無性生殖,就是

透過自身長出“芽體”,這個芽體不斷生長最終脫離母體變成獨立的海鞘

不過這個個體日後就無法進行無性生殖的方式培養後代了,這種神奇的隔代無性繁殖方式,也是海鞘廣佈全球海域的重要原因。畢竟有

一個

存在,它就能自己生殖出另一個,它們兩再進行交配,使得更多的海鞘出現。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從汙染物到美食

海鞘最初和藤壺一樣,被人們視作海洋汙染物,它們附著在船體上,可以快速生長,繁殖方式又很簡單,這種超強的適應能力使得它們能快速的霸佔一方海域。當它們

附著在船底時,會加重船體的負擔,使得耗費的燃料迅速增加

。如果附著在漁網上,就會導致漁網堵塞,加重負載,最終拉斷網繩,

致使漁網破裂

不過很快,人們就發現了部分海鞘的

食用價值

,比如真海鞘、柄海鞘和壺海鞘等等。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需要注意海鞘的種類很多,

一些海鞘的體內含有劇毒,並不適宜食用

。最早養殖海鞘的是日本,早在

1994

年時他們就開始人工養殖海鞘,將其作為

餐桌上的重要食材

據研究柄海鞘蛋白質含量以溼重計為6。15%,以乾重計為28。49%,其中檢出了19種氨基酸,包括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總含量達到322。13mg/100gwet wt,必需氨基酸含量為109。80mg/100gwet wt,氨基酸種類比較齊全。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海鞘富集金屬的能力,使得它含有多種礦物質,這種礦物質可以用來清除血管當中的脂質,可以

有效地降血脂,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促進脂質和有幾糖代謝

。每

100

克海鞘的能量僅有

30

千卡,是一種

營養價值極高的減肥食品

。我國現在已經引進了不少真海鞘進行人工養殖,市價在

9。5

/

公斤左右。

消耗溫室氣體

除了營養價值極高以外,部分品種的海鞘還可以消耗溫室氣體,這種樽海鞘常年處於漂浮狀態,可以

將海面的碳帶到海底,再有海底的植物進行轉化

。它們可以使零散的碳迅速聚集在一起,再利用自己的排洩球向深海轉運,

10

萬平方千米的樽海鞘群每天能轉運

4000

噸碳,可謂是

海洋中有名的節能減排“環保衛士”

了。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結語

為了從動物變成植物,海鞘可謂做出了不少努力,不過很遺憾的是雖然最終它依附在礁石上一動不動,也只是

看起來像植物而已,本質上它還是動物

。不少科學家解釋,它之所以自己消耗掉了自己的大腦,是因為想告知其它海洋生物,自己並沒有食用價值,這一點也確實使得它

很少遭受攻擊

“反向進化”吃掉自己大腦,想變植物卻成食物的動物,不走尋常路

不過

它還是低估了人類對於“美食”的加工能力,

沒想到自己最後還是成了食物

。畢竟

再高超的偽裝也逃不過人類對於美食的好奇心

在人類眼裡,

海鞘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不妨礙它

餐桌

Tags:海鞘植物動物進化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