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由 音樂先聲 發表于 人文2021-11-24

簡介SING女團最新推出的首張電子國風數字專輯《解夢》,人氣口碑都聲量不小,而縱觀她們近四年的戰績,離“流量”甚遠,卻成功陸續推出近50餘首音樂單曲,“電子國風”系列作品《寄明月》、《夜笙歌》、《千盞》接連爆火,SING女團也逐漸在中國女團市場

寄明月歌詞為什麼不一樣

作者 | 陸瑤 編輯 | 範志輝

眾所周知,如今音樂市場中所盛行的數字專輯發行,物件大多數是所謂的“流量偶像”或者如周杰倫、五月天一般有強大群眾粉絲基礎的歌手,由於需要聽眾貨真價實地“埋單”,若非對歌手本身的實力與人氣有相當的信心,絕不會輕易去嘗試。

而近來有一張國內女團組合所推出的數字專輯,開售短短几天就斬獲“酷狗專輯周暢銷榜”TOP2成績,獲酷狗榮耀金唱片認證,讓人意外的是,這個女團卻不是傳說中的“流量型選手”。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SING女團最新推出的首張電子國風數字專輯《解夢》,人氣口碑都聲量不小,而縱觀她們近四年的戰績,離“流量”甚遠,卻成功陸續推出近50餘首音樂單曲,“電子國風”系列作品《寄明月》、《夜笙歌》、《千盞》接連爆火,SING女團也逐漸在中國女團市場中站穩腳跟。

當目光聚焦在她們身上的時候,大家開始好奇,為什麼是她們成功突圍出圈?

電子國風:年輕一代語境下的摩登中國風

據2018年中國國風音樂發展研討會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每年國風音樂會不下500場,參與受眾人數更是多達3000萬,而時下年輕人最重要的網際網路據點,月活使用者達到1。1億的B站,更是國風傳播的主要陣地。

誠然,國風音樂已經有大量群眾基礎,而SING女團開創性地將“電子音樂+國風文化”相結合,契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與傳播方式,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電子國風,抓準了國風潮流的風口。

朝著“我們並不單純以國風作品作為賣點,而是想做能真正代表中國的偶像。”這樣的目標,SING女團在音樂風格、舞蹈、視覺、造型等各個細節都精益求精,也更強調不同元素之間的碰撞出新。

新專輯《解夢》,就體現出著SING女團的一貫作風,考究的細節與豐富的呈現,在東方韻味與新派摩登兩種風格的自由切換中,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時尚元素結合得淋漓盡致。

在電子國風的基礎上,專輯的三首歌曲《解夢》《少年中國》《琵琶行》分別摘取不同創意元素進行碰撞交融,呈現出不同層次的中國風音樂形式:

《解夢》將時尚Future bass元素和中國風相結合,碰撞出充滿質感與細節的新銳迷幻國風;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少年中國》在電吉他之中融入二胡、琵琶、笛子、大鼓等多種中國傳統樂器,Rock girl式的中國風,衝擊力十足又盡顯大氣恢宏;

《琵琶行》則透過融合精彩絕倫的琵琶演奏與讓人熱血沸騰的EDM節奏,表現出歌曲的跌宕起伏。

從Future bass、搖滾再到EDM,SING女團以國際化的視野,將不同的新潮元素與中國風核心碰撞融合,迸發出不一樣的電子國風新貌。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解夢》MV中東方美學與摩登時尚

優秀作品背後的則是一流的創作團隊,主打曲《解夢》特別邀請了曾與Wonder girls、Super junior等多組大咖藝人合作的韓國知名音樂人Kevin G。 Cho操刀作曲編曲,新銳音樂人許榮臻擔任製作人,《少年中國》則由國內著名音樂人Daryl K擔任製作,行業一流的製作班底加上不斷試新的誠意,SING女團成功透過作品為自己打上“亞洲首個電子國風女團”的標籤。

精準定位,SING女團的電子國風進化論

SING女團於2015年8月10日正式出道,成軍後不久便迎來了“女團元年”,據統計,在2016年有200多個偶像女團相繼投入市場。最初,SING女團也在尚未成熟的市場中“摸著石頭過河”,歷經了兩年的持續探索期。

不破不立,2017年SING女團瞄準國風音樂市場這個機遇,轉型“電子國風”路線,驚喜的是電子國風單曲《寄明月》一經推出取得了熱烈的反響,不僅被封為“B站神曲”,一舉攻破二次元層圈,還掀起了翻唱翻跳熱潮,成功出圈後,SING女團面向海外推廣《寄明月》,歌曲MV在YouTube平臺上獲得了超過千萬的播放量,受到了國外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寄明月》讓SING女團得以從一眾女團中脫穎而出,此後SING女團在國風音樂領域不斷深耕,推出系列作品持續強化“電子國風”這一標籤,成功地開闢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路走來,SING女團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所在,作品和定位是其最有利的武器,依靠優質作品不斷圈粉,靠著鮮明的定位攻入年輕人的圈層陣地,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重複描摹和複製註定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因此在堅持“電子國風”這種全新的音樂形式的路上,SING女團開始在再創新和多元碰撞上做起了文章。

融合與吸收,“電子國風”產生出的化學反應

為了能讓“電子國風”保持生命力,SING女團一直以來大膽採用不同元素與國風音樂元素進行碰撞,其產生的化學反應,不斷地給聽眾們帶來驚喜。

成名作《寄明月》編曲採用Techno、House、Dubstep等電子樂元素,營造出新潮舞曲節奏,再在編曲中挑戰性地加入擁有獨特音色的嗩吶,凸顯出一抹明亮的國風色彩,《夜笙歌》則在C-pop裡嵌入西南民族元素。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作為偶像女團大膽起用民族元素

而繼《寄明月》之後,再次掀起B站翻跳風潮的《千盞》則是用搖滾十足的電吉他碰撞略帶蕭瑟的二胡,從市場的反應來看,這樣的碰撞充滿吸引力。在新專輯《解夢》中,SING女團讓多種元素的碰撞來得更猛烈,所迸發出的“化學反應”也再次獲得聽眾的認同。

除了編曲,SING女團的歌詞也實現了“古典新意”。

《寄明月》在“以明月寄相思”中融入動感與熱情;《千盞》在落葉意象中注入“扶搖行萬里”的豪情;《解夢》以“莊周蝴蝶”串聯起穿越時空的三世夢境,增添幾分奇幻效果。

電子國風的融合再生之道,探索中國風更多可能性

SING女團的作品總帶著幾分詩意

SING女團對古典意象的創新使用,不僅凸顯出國風之美,弘揚國風魅力,更讓這些國風元素賦予了新的時代特色,煥發出新的生機。

由此看來,SING女團為何成功出圈這一問題似乎有了解答。處在國風潮流風口,她們懷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初心與使命,透過優質作品積澱,成功打造出“電子國風”獨特標籤。

與此同時,SING女團在堅持國風核心的基礎上不斷融合各種文化,力求多元碰撞,推陳出新,賦予了電子國風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透過SING女團和電子國風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在越來越多音樂人的努力之下,中國風音樂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絡我們。

Tags:女團國風SING解夢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