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由 老wu侃國學今用 發表于 人文2021-05-11

簡介魏徵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歷史上著名的諫臣,他直言向唐太宗進諫,督促其推行王道,讓皇上從諫如流、言聽計從,做得非常成功

士季進諫有什麼巧妙之處

魏徵(公元580年-公元643年),字玄成 ,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他是我國唐朝宰相、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魏徵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歷史上著名的諫臣,他直言向唐太宗進諫,督促其推行王道,讓皇上從諫如流、言聽計從,做得非常成功;但是,魏徵曾幾次試圖充當謀臣的角色,卻每次都遭遇失敗。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魏徵畫像

今天就給大家回顧一下魏徵擔當諫臣的成功之處,以及充當謀臣的失敗事例。在介紹之前,有必要先交代一下“諫臣”與“謀臣”的概念:諫臣,又名“諍臣”,是指站在帝王對立面,對帝王進行批判的臣子。而與之相對應的“謀臣”,則是指專門給帝王出主意的臣子,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諸葛亮。比較這兩種大臣,如果說諍臣是一個告訴帝王不該做什麼,那麼謀臣就是告訴帝王應該做什麼。

一。讓皇上從諫如流的成功諫臣

在跟唐太宗共事的17年中,魏徵共提了264條建議,結果被唐太宗全部採納,留下了很多佳話,魏徵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諫臣”的最佳代表。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唐太宗與魏徵劇照

從上面“諫臣”的概念,大家明顯能看出諫臣是一個危險職業,歷史上就有許多動不動就被帝王砍了腦袋,甚至被夷三族、九族的諫臣。然而,魏徵卻能受到皇上的受到推崇與重用,究其原因除了遇到唐太宗這樣“善納雅言”的明君因素外,魏徵還有他的獨到之處:

第一,讓皇上明白什麼是明君和昏君,什麼是良臣和忠臣。

魏徵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是:“明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廣開言路,聽取不同意見;而昏君的共同特點則是閉塞言路,偏聽偏信。即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群書治要 (唐)魏徵,等

¥

59。7

京東

購買

而對良臣和忠臣的區別,魏徵解釋道:“良臣既能使君主贏得明君的美名,又能使自己獲益,福祿雙全;而忠臣卻只能以忠君為名,讓君主揹負昏君的惡名,自己也身首異處,空有一腔熱血,卻讓國和家都同歸於盡。所以,陛下一定要讓我成為良臣,而不是忠臣。”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唐太宗 李世民

努力讓太宗明白了這套理論,也就為以後魏徵的進諫,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即使雙方出現了一些矛盾,太宗也不至於跟魏徵完全鬧翻。

第二,給皇上樹立一個目標和榜樣。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但他心裡也有自己的偶像。他曾多次說過:“朕所好者,唯堯舜周孔之道,以為如鳥有翼,如魚有水,失之則死,不可暫無耳。”有了這句話就好辦了,聰明的魏徵在日後的進諫中就經常拿堯、舜來做比較,自然屢試不爽。

比如,有一次太宗實在被魏徵惹煩了,就指責他說:“以後我說話的時候你能不能別老插嘴?有問題不能下朝再說嗎?我好歹也是個皇帝,當著大家的面你就不能給我點面子嗎?”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魏徵書法

魏徵眨了眨眼,說:“當年聖君大舜曾對群臣說:‘你們有什麼意見要當面說,不要開會的時候都不說,下來又亂說。’陛下您想做堯、舜那樣的聖君,卻不讓我們做堯、舜的臣子,這也太自私了吧!”聽了這一番話,太宗的氣自然也就消了。

第三,關鍵時刻給皇上講明利害關係。

貞觀六年,大唐已開始步入盛世,太宗一膨脹,就想去泰山封禪。朝堂下的魏徵咳嗽了一聲,說:“陛下,先別這麼興奮,我覺得還不到封禪的時候。”太宗早就料到魏徵會反對,所以早就準備好了說辭:“你覺得還沒到封禪的時候,是認為我功勞不夠高、德行不夠尊、中國還未安、四夷還未服、年穀還未豐、祥瑞還未至嗎?”

這時,魏徵不慌不忙地說:“陛下有這‘六德’是天下共知的,去封禪完全沒問題。不過,去泰山的沿途,因隋煬帝無道,連年兵火不斷,千里無人煙,雖然這幾年陛下治國有方,民生逐漸恢復,但仍然很蕭條。陛下如果去封禪,周圍很多國家的國王和使者也都要跟隨,要是讓他們看到這沿途的蕭條景象,他們會怎麼想?我大唐的國際形象還怎麼維持?”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這一番話下來,太宗的冷汗也下來了。本來想借封禪揚威國際,卻沒想到反而起了反作用,趕緊取消!誰再敢提就打他屁股!

魏徵就是這樣,在充當敢於“犯顏直諫”硬骨頭的同時,又非常聰明、巧妙、智慧的向皇上進諫,從而不僅能讓領導樂意接受,還能獨善其身,保障自己不遭到身敗名裂的下場。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隋書 (唐)魏徵 等 撰

¥

337

京東

購買

二。試圖當謀臣卻屢

遭敗績

魏徵是個名副其實的好“諫臣”,他還試圖充當“謀臣”的角色,卻幾次都沒有成功:如早在隋煬帝末年的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當時天下大亂,魏徵曾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可惜李密沒有采用。這滅殺了他最初的“謀臣”夢想。

魏徵最正式的一次“謀臣”角色,是為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扮演的,其時,秦王李世民立功太多,蓋過了太子的風頭,魏徵建議李建成利用平叛劉黑闥的機會建功立業,並能得到高祖的支援。可惜他選錯了主子,最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奪得皇位,讓魏徵也成了唐太宗的階下囚。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魏徵雕塑

而魏徵最失敗的一次充當“謀臣”角色,則讓他死後都難以瞑目。事情是這樣的:魏徵曾經向李世民推薦過侯君集、杜正倫這兩個人,說他們有宰相之才,結果當魏徵死後,這二人一個以謀反罪被處死,另一個被罷免職務。

發生這種事件後,李世民非常氣憤,他竟然親手取消了衡山公主(後來被封為新城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並下令推翻魏徵的墓碑。讓魏徵死不瞑目。

分析魏徵當不了李世民謀臣的原因主要為:首先,他不像長孫無忌等是唐太宗的嫡系;其次,他服侍多位主子,顯得忠誠度不夠;魏徵有私心,太愛自己的名聲,做謀臣不太夠格。

總之,魏徵能直言向唐太宗進諫,督促其推行王道,讓皇上從諫如流、言聽計從,做得非常成功;但是,他曾幾次試圖充當謀臣的角色,卻每次都遭遇失敗。

魏徵曾多次試圖充當謀臣角色卻每次都失敗,他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呢?

已被磨光的魏徵墓碑

魏徵的經歷讓我們認識到:在與領導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議時,可以參考魏徵直言進諫的技巧;還應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專長來選擇好自己的位置;一旦選擇到適當的職位就要兢兢業業,安心幹好本職工作,最好不要頻繁跳槽,否則會讓人懷疑你的忠誠度。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Tags:魏徵謀臣唐太宗太宗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