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至誠無息》的內容是什麼?《至誠無息》中的至誠無息是怎麼來的?

由 山彤的小歷史屋 發表于 人文2021-05-10

簡介”讀書可以知道天人之蘊奧、帝王之政事、性情之理、聖人之褒貶,由此可以使人智識精明,使人涵養深厚

故至誠無息怎麼寫

康熙好讀書是出了名的,博覽群書,並且很刻苦,“聖祖嘗自言,年十七八時,讀書過勞,至於咳血,而不肯少休,老耄而手不釋卷。臨摹名家手卷,多至萬餘,寫寺廟匾榜,多至千餘,蓋雖寒睃不能方其專。北征、度漠、南巡、治河,雖卒役不能腧其勞。祈雨禱疾,步行天壇,並醢醬齏鹽而不御,年逾六十,猶扶病而力行之。凡前聖所稱至德純行,殆無一而不備。上而天象、地與、歷算、音樂、考禮、行師、刑律、農政,下至射御、醫藥、奇門、壬遁、滿、蒙、西域、外洋之文書字母,殆無一“不通,且無一不創立新法。

《至誠無息》的內容是什麼?《至誠無息》中的至誠無息是怎麼來的?

別啟津途,後來高才絕藝終末能出其範圍。”“這裡難免有過譽之嫌,但康熙是中國帝王中屈指可數的好讀書並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並文化素養很高的皇帝是事實。康熙讀書不單單是一種知識的學習,非“徒博聞強記,誇多鬥靡。”更是一種修養工夫,“人心至靈,出入無鄉,一刻不親書冊,此心未免旁鶩。朕在宮中,手不釋卷,正為此也。”讀書是為了使心不旁騖。但是讀書不是隨意的,應以經史為主,“凡人養生之道無過於聖人所留之經書,故朕惟訓汝等熟習五經四書,性理誠以其中。

《至誠無息》的內容是什麼?《至誠無息》中的至誠無息是怎麼來的?

凡存心、養性、立命之道,無所不具故也。看此等書不勝於習各種雜學乎?”所以康熙“萬幾多暇,凡有閒日,即讀經史,以為立身行。己之本。”讀書是立身行己的根本。在程朱理學的知識論中,知識與道德修養是密切相連的,即所謂“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求知是修德的基礎,是提高自身修養的途徑。康熙也認為讀書可以修德,“凡人進德修業,事事從讀書起。多讀書則嗜慾澹,嗜慾澹則費用省,費用省則營求少,營求少則立品高。”1多讀經史之書就能夠淡泊慾望,品德高尚。

《至誠無息》的內容是什麼?《至誠無息》中的至誠無息是怎麼來的?

另一方面,讀書可以多識前言往行以修德,“易雲:天在山中,大蓄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夫多識前言往行,要在讀書。天人之蘊奧在《易》,帝王之政事在《書》,性情之理在《詩》,節文之詳在《禮》,聖人褒貶在《春秋》。至於傳記子史皆所以羽翼聖經,記載往跡。展卷誦讀,則日聞所未聞,智識精明,涵養深厚,故謂之蓄德。”讀書可以知道天人之蘊奧、帝王之政事、性情之理、聖人之褒貶,由此可以使人智識精明,使人涵養深厚。讀書修 德就應該以聖人為目標。

《至誠無息》的內容是什麼?《至誠無息》中的至誠無息是怎麼來的?

康熙認為聖賢非天生的,而是學可以為聖。“人之為聖賢者,非生而然也,蓋有積累之功焉。由有恆而至於善人,由善人而至於君子,由君子而至於聖人。階次之分,視乎學力之淺深。孟子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積德累功者,亦當求其熟也。是故,有志為善者,始則充長之,繼則保全之,終身不敢退,然後有日增月益之效。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其功用豈可量哉!”凡人可以學而成聖。學習有次序,經過不斷而有序的學習,人可以成為善人,成為君子,進而成為聖人。

《至誠無息》的內容是什麼?《至誠無息》中的至誠無息是怎麼來的?

這當中每-一個階段的進步都是需要學習的積累才能取得的,但人要成為聖人的前提是必須有志,因為“志學乃作聖之第- - 義也。”讀書不但要有志,而且要志於道,“子曰:志於道。夫志者心之用也。性無不善,故心無不正,而其用則有正、不正之分,此不可不察也。夫子以天縱之聖,猶必十五而志於學。蓋志為進德之基,昔聖昔賢莫不發軔乎此。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至誠無息》的內容是什麼?《至誠無息》中的至誠無息是怎麼來的?

志於道,則義理為之主而物慾不能移,由是而據於德,而依於仁,而遊於藝,自不失其先後之序,輕重之倫。本末兼該,內外交養,涵泳從容,不自知其入於聖賢之域矣。”志是進德之基。同時,志是心的發用,有正與不正之分,所以要志於道。只有這樣才能義理為之主而物慾不能移,而入聖賢之域。

Tags:讀書聖人康熙聖賢前言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