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聖嚴法師:變易生死未斷的意思是什麼?這個說法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由 心空禪月 發表于 人文2021-07-04

簡介其中,《勝鬘寶窟》卷中(末)總舉了五說法,吉藏又依據《法華經論》之說,以地前是凡夫,故受分段生死,初地以上之菩薩則受變易生死

變易生死未斷的意思是什麼

聖嚴法師:變易生死未斷的意思是什麼?這個說法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變易生死,又作無為生死、不思議變易生死、不思議變易死、變易死,乃二種生死之一,為“分段生死”之對稱。

據《勝鬘經》〈一乘章〉及《成唯識論》卷八所述,凡夫等以“取”為緣,以有漏業為因,而感招“三有”異熟之分段身,此分段身乃具有色形區別及壽期定限的三界五趣生死之身,這種分段之身的生死,即為“分段生死”。

“變易”,(1)其形體、狀況,於前後之間如同異物,謂之“變”,恰如被他物取代,謂之“易”。(2)乃不思議變易生死之略稱。聖者改易分段生死之身,而得不可思議殊妙之身,稱為變易。(3)變易,指因移果易,前變後易。謂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修戒定慧方便之道,斷見、思之二惑,出離三界分段生死之後,出生於方便等土。斷惑證果之時,因移果易,修一分因,感一分果,由此而出離三界煩惱粗身得三界勝妙變易身。證果之後,又以初果之位為因,二果之位為果;其後又以二果之位為因,以三果之位為果;之後再以三果之位為因,四果之位為果……如此這般因移果易,於前後迷悟之間,猶如生死一般,故名變易生死。

有關變易生死之“變易”一詞的語義,據三論宗嘉祥大師吉藏於《勝鬘寶窟》卷中(末)所述,變易生死與分段生死之區別在於:三界內凡夫肉體的分段生死,有色形區別及壽期長短定限;而變易生死無色形之勝劣,壽期之短長,僅繫心神念念相續而前變後異,乃迷想漸滅,證悟漸增的迷悟遷移,是阿羅漢、辟支佛、大力之菩薩於三界外心念上生滅遷變轉易的假名生死,是屬於精神境界上的昇華。

聖嚴法師:變易生死未斷的意思是什麼?這個說法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大乘義章》卷八本(大正44·615c)謂變易生死總有三種之別:“言變易者,泛釋有三。一者,微細生滅無常念念遷異,前變後易名為變易。變易是死,名‘變易死’。故《地持》中,生滅壞苦,名‘變異苦’,此通凡聖。二者,緣照無漏所得法身神化無礙,能變能易,故名變易。變易是死,名‘變易死’,此該大小。三者,真證法身隱顯自在,能變能易,故言變易。變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滅,猶為無常死法,所隨變易身上,有其生死,名變易死,此唯在天。雖有三義,《勝鬘》所說,第二為宗。”

即:第一義,將微細生滅當作變易死;第二義,將緣照無漏所得之法性身當作變易生死之身;第三義,謂真證法身如來藏於尚未出離生滅間之際,猶隨逐無常之死法,為無常死法所隨逐,故稱之為變易死。

《佛地經論》二卷十五頁雲:“如是若在無學位中,迴向菩提,由定願力,數數資昔感現身因,令於長時生果相續,漸漸增勝,乃至成佛,功能方盡。此報雖親有漏因感,然由無漏定願資助,名不思議變易生死。無漏定願,不思議故。若有學位,迴向菩提,或隨煩惱感生勢力,感彼生已,於最後生,伏諸煩惱,起定願力,資後身因,如前道理,乃至成佛;或迴心已,即伏煩惱,起定願力,資現身因,如前道理,乃至成佛。諸用無漏定願資助,非煩惱者,皆不思議變易身攝。若煩惱力所感異熟,分段身攝。若說聲聞是化所作,不須如是問答分別。”

阿羅漢、辟支佛、大力之菩薩於變易生死中,由於其修行功夫進步的緣故,由前一期的心境轉移到後一期的心境時,前後的感覺截然不同。由此功夫增長而導致心境變化,招感三界之外不同修行階段的殊勝細妙異熟果報之變易身。以此身隨修行進境由增長的無漏之智與無漏定力所轉而成,已異於原先之身,猶如變化而得,故稱為“變化身”。回顧因移果易前後心境之變化猶如死後再生,故亦假名為生死。然實際上只是心境的一度變易,並非身的生死。因為如此因移果易之變最為神奇而不可思議,妙用難測,故名不可思議變易;此因移果易之“生死”,名變異生死、不可思議變異生死。

聖嚴法師:變易生死未斷的意思是什麼?這個說法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成唯識論》八卷十四頁雲:“不思議變易生死。謂諸有漏有分別業、由所知障緣助勢力,所感殊勝細異熟果。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故名變易。無漏定願、正所資感,妙用難測,名不思議,或名意成身,隨意願成故。如契經說:如取為緣,有漏業因續後有者,而生三有;如是無明習地為緣,無漏業因、有阿羅漢獨覺已得自在菩薩、生三種意成身。亦名變化身。無漏定力、轉令異本,如變化故。”

阿羅漢、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薩以無漏的“有分別業”為因,以所知障“無明住地”為緣,招感三界之外殊勝細妙異熟果報之身。因他們以無漏之智力,已斷四住地之塵沙粗惑(煩惱障),不再受三界內分段身之生死,而以因移果易為生死,故名變易生死,其變異身亦稱“出過三界身” 、“無漏身”。漏即漏落生死。無漏者,謂菩薩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無漏智。

羅漢、辟支佛、大力之菩薩又以此身回入三界中,長時修菩薩行,以期達於無上菩提。因其在三界十方世界中變現的身命無時間長短之限,身形體相也憑其自心悲心定願之力依眾生善根與得渡因緣,自主決定、自主改變,故其身名“變易身”,其身命名“變易生死”。

若依法相宗之義,有四類人能受變易生死之果報,即: (一)二乘之無學聖者回心而入大乘,於得涅槃之後,即可直接受變易身之果報。 (二)有學之聖者轉向大乘,於初地以後亦得受變易身。 (三)悲增之菩薩,於八地以上受此變易身。 (四)一類智增之菩薩於初地以上受之。法性宗則認為二乘之無學及菩薩之種性以上,得隨應而受變易身。

因為此回入三界的果報之身,系隨大悲之意願,由無漏之定力、悲願力所助而成,故稱之為“意成身”、“意生身”。因其妙用無窮而難測,故又稱“不思議身”

聖嚴法師:變易生死未斷的意思是什麼?這個說法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又據《大乘義章》所述,變易生死有事識之變易與妄識中之變易之別。事識中之變易生死,是指於六識中,緣照無漏所受之果報;妄識中之變易生死,係指於第七識中,緣照無漏所得之果報。事識中之變易,又可分為阿羅漢及辟支佛所受身、種性解行人所受、地上菩薩所受等三種。妄識中之變易也分為地前菩薩所受身、地上所受、八地以上所受等三種。

《大乘義章》卷八本又將變易生死分為兩類:

(一)事識中之變易生死,繫於六識之中緣照無漏法所受之果報。復有三種之別:(1)阿羅漢及辟支佛所受之身,(2)種性解行(參閱詞條:“解行”)之人所受之身,(3)初地以上菩薩所受之身。

(二)妄識中之變易生死,繫於第七識中緣照無漏法所受之果報。亦有三種之別: (1)初地以前菩薩所受之身,(2)初地以上所受之身, (3)八地以上所受之身。

《勝鬘寶窟》卷中之末,將變易分為自報變易與為物變易二種:

(一)自報變易:系以無漏之五陰為體,以無漏之業為因,以無明為緣之變易。

(二)為物變易:系以色陰為體,以悲願為因,以眾生之根欲為緣之變易。

上記之外,有關受生為變易身之種別,及其修行階位等,諸家之間另有多種異說。其中,《勝鬘寶窟》卷中(末)總舉了五說法,吉藏又依據《法華經論》之說,以地前是凡夫,故受分段生死,初地以上之菩薩則受變易生死。《成唯識論述記》卷八(末)則作四種分別,即:凡夫及四果之定性聲聞,唯受分段生死,不受變易生死。二乘無學之不定性聲聞、緣覺與八地以上的菩薩唯受變易生死,不受分段生死。前三果之不定性聲聞與七地以前之菩薩受分段生死,亦受變易生死。

[參閱資料]:《勝鬘經》一乘章;《無上依經》捲上;《成唯識論》卷八;《法華經玄義》卷二(上);《華嚴經探玄記》卷六;《華嚴五教章》卷二;《成唯識論演秘》卷二(末);《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下(末)。

Tags:變易生死無漏分段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