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德國“施裡芬計劃”失敗,除毛奇擅自變更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由 指縫間的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7-01

簡介德國在西線重創協約國軍隊,一路勢如破竹,突入法國境內,8月25日,德軍攻佔那慕爾,27日佔領隆維,向馬恩河、巴黎快速推進,到8月底,右翼包抄巴黎的態勢已十分明顯

史裡芬計劃什麼意思

文/滅霸他爸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同盟國陣營揚言,只須6個月即可擊敗協約國,取得戰爭的勝利。

戰爭之初,同盟國在戰場上勢如破竹,連戰連捷,但僅僅過了一個多月,一架執行偵查任務的協約國的飛機,不僅讓同盟國的攻勢受阻,而且最終改變了一戰的結局。

德國“施裡芬計劃”失敗,除毛奇擅自變更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二十世紀初,飛機問世之後,即被用於軍事用途,當時的軍事強國,紛紛組建航空部隊。

飛機在隨後的意土戰爭、巴爾幹戰爭中的表現,讓人們看到飛機的軍事潛力,但限於當時的生產製造工藝,飛機效能有限,無法擔負作戰轟炸任務,基本上被用於空中偵查。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世界各國軍隊裝備的飛機數量超過1000架,其中,英國裝備113架,法國138架,沙俄266架,德國232架,奧匈帝國36架等。

1914年7月28日,一戰爆發,8月,德國按照“施裡芬計劃”向西歐發動進攻。

德國“施裡芬計劃”失敗,除毛奇擅自變更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所謂“施裡芬計劃”,是由德國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等人提出,按照計劃,德國以少量兵力牽制東線的沙俄,將大部分兵力用於進攻法國,逼迫法國在六週之內接受停火,然後主力部隊回師東線,再與友軍一起打垮沙俄。

德國在西線重創協約國軍隊,一路勢如破竹,突入法國境內,8月25日,德軍攻佔那慕爾,27日佔領隆維,向馬恩河、巴黎快速推進,到8月底,右翼包抄巴黎的態勢已十分明顯。

當時巴黎的法軍僅有4個師和1個獨立騎兵旅,僅憑這麼點部隊,根本無法抵擋德軍,所以,德國上至皇帝威廉二世,下至普通百姓,都認為打敗法國已成定局,甚至開始準備慶祝。

捷報頻傳之下,德軍總參謀長毛奇將軍得意忘形,將施裡芬去世前反覆告誡後人的“要注意加強右翼”那句話拋到了九霄雲外。

德國“施裡芬計劃”失敗,除毛奇擅自變更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毛奇

毛奇改變了“施裡芬計劃”,減少右翼兵力,加強左翼,即加強了在阿爾薩斯一一洛林地區防守的一翼,削弱了進攻的右翼,使原本按計劃配置的德軍左翼與右翼兵力對比從1:7變成了1:3。

這樣一來,右翼德軍僅剩下兩個集團軍,大約37。2萬人,佔總兵力的31。6%,從而使德國軍隊的推進已經轉向了東南,而不是巴黎。

德軍調整兵力之時,正好被執行任務的一架法國偵察機發現,飛行員返回基地後,立即將情況上報,法軍統帥部大喜,再次派出多架偵察機確認情報是否準確。

當時法國裝備的偵察機主要有三種型號:

XL-2型偵察機,由法國布萊里奧飛機制造廠生產,最大速度106千米/小時,可搭乘一位觀察員。

M。F。11型偵察機,由法國法爾芒飛機制造廠生產,最大速度106千米/小時,可搭乘一位觀察員。

N型偵察機,由法國莫拉納·索爾尼埃飛機制造廠生產,最大速度164千米/小時。

德國“施裡芬計劃”失敗,除毛奇擅自變更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發現德軍調整部署的是哪種型號的偵察機,已經無從考證,但這架飛機絕對改寫了一戰歷史。

情報得到確認後,法國統帥部調動法國三個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共約57萬人,向推進到馬恩河一帶的德軍右翼發動側擊。

從9月5日至10日 , 兩軍在馬恩河流域長達20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激戰,雙方先後投入的兵力近200萬,最終,德軍戰敗後撤,法國取得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勝利。

戰鬥中,法軍傷亡14萬人 , 德軍傷亡近20萬人, 至此,“施裡芬計劃”計劃宜告破產,德國失去迅速獲勝的機會,一戰從此進入塹壕戰和消耗戰。

毛奇於9月16日被威廉二世解職, 由埃裡希·馮·法金漢出任德軍總參謀長,4年之後,德國戰敗。

德國“施裡芬計劃”失敗,除毛奇擅自變更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一架不起眼的偵察機,不僅讓德國輸掉了馬恩河戰役,還輸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關於飛機在馬恩河戰役的作用,後來有軍事專家評論道:“前進到馬恩河的德軍各集團軍如果沒有被牽制住的話,戰爭也許幾周內就結束了,而德軍之所以能被牽制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空中偵查全面地提供了關於德軍部署的精準情報。”

PS:更改“施裡芬計劃”計劃的

參考資料:《馬恩河戰役》、《飛機與戰爭》、《一戰全史》

Tags:德軍施裡芬馬恩河偵察機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