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佛陀說:戒在則法在,法在則佛在

由 然好 發表于 人文2021-06-21

簡介《律藏》規定了一切佛弟子的行為,都要與佛陀在世時保持一致,都要按照佛陀在世時所制定的戒律來行持

佛弟子如何做正法才能久住世間

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在喬薩羅國,娑羅樹林,釋迦牟尼佛準備進入涅槃。其時眾弟子表現出極大的哀慟,紛紛懇求佛不要就此離去,以使他們無了依靠,將來要是有什麼問題該向誰請教啊?於是佛陀就對眾弟子作了最後一番教誨,其中第一句話就是告誡弟子們要“以戒為師”;說完之後就入滅了。

佛陀涅槃後,眾弟子擔心佛法流失。三個月之後,在馬嘎塔國的首都王舍城,佛陀的大弟子馬哈咖沙巴尊者作為主持,舉行聖典的第一次結集。經過精心挑選,參加這次集結的一共有 500 位阿拉漢,他們都是在佛陀還在世的時候,親聞過佛陀的教導,都是具足四無礙解智的人。

佛陀說:戒在則法在,法在則佛在

到了結集的時候,馬哈咖沙巴尊者先徵詢大家的意見,是先結集法還是律呢?大家一致認為,律是佛陀教法的壽命,唯有律住世時,教法才能住世!因此,大家推舉持律第一的伍巴離尊者先誦出《律藏》。

就這樣,《律藏》被記錄下來,成為出現最早的一部佛法。這部法裡講的都是佛陀在生時所制定的戒律與教法的基本原則,並且得到所有與會的阿拉漢們一致認同並透過。

由於參加第一次結集的都是上座大長老,他們堅持以下三項原則:

1、佛陀沒有制定的戒律、 沒有說過的法,不應當新增。

2、佛陀已經制定的戒律、已經說過的法,不應廢除,不應隨意篡改、刪改。

3、只應當遵行佛陀所制定的戒律、所教導的法。

也就是說,上座大長老們認為,只有佛陀才有資格制定戒律,因為只有佛陀具有一切知智與大悲智;除了佛陀之外,任何人都沒有這樣的資格,作為佛的弟子,只有遵守的份,不能找藉 口隨意發揮、取捨或篡改。正因如此,堅持這三項原則的僧團就稱為“上座部”。

佛陀說:戒在則法在,法在則佛在

《律藏》規定了一切佛弟子的行為,都要與佛陀在世時保持一致,都要按照佛陀在世時所制定的戒律來行持。例如在《金剛經》裡,長老須菩提以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等禮儀與佛展開對話,這些都是原始佛教的禮儀風貌。

佛陀還在世的時候,一向十分注重戒律,其中《四分律》就是他針對不同弟子制定的戒律。在佛教裡,戒律作為信徒們的道德實踐和生活準則,以供弟子們遵守。換句話說,只有遵守這些戒律,才能學佛。

現在社會上時常出現各種形形色色自稱“和尚”的人,常常誤導不明真相的信眾。其實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佛弟子,不在於他是否剃光頭,也不在於他是否穿袈裟,而要看他是否遵守戒律。

在佛教裡,按律的規定,違反戒律的僧人視其情節輕重,是要受到相應的處罰的,嚴重的甚至會被逐出山門。諸如有時在網上看到一些“和尚”車震船震的傳聞,假如屬實,受到的處罰或相當於世間法的“死刑”,也就是會受到開除僧籍的最嚴厲處罰。

佛陀說:戒在則法在,法在則佛在

但學佛並不一定非要出家,在家修行也是可以的。在佛教的戒律裡,也為在家修行的人制定了相應的戒律,以供在家修行的人遵守。其中就有一條“不邪淫”的戒條,就是佛教針對在家修行的人專門制定的,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之一。

所謂的“不邪淫”,就是不能出軌也不能“包二奶”、不能發生任何不正當的性關係,這是佛教徒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佛陀說:戒在則法在,法在則佛在

佛陀認為戒律之於佛教是非常重要的。佛陀曾說過:“戒在則法在,法在則佛在。”但凡佛弟子,都有責任將佛陀所證悟的正法傳揚於世,荷擔起如來家業;所以堅守戒律就顯得非常之重要,以樹立佛教的莊嚴形象,使正法久住世間,這是每一個佛弟子義不容辭的職責。

而堅守戒律,不但能防非止惡、規範行為、淨化自身,而且也是令佛法久住世間的根本保證。另一方面,持戒可以成就功德,可以斷除自己的煩惱業障,可以使有慚愧心的人內心寧靜,可以制罰或滅摟難以調伏的人。

假如社會上的人,人人都能如此,則可使社會安寧、民風淳厚,對於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勤儉樸素、誠實做人等等一切世間法,自然就能一一持守了,最終便能使整個社會面貌趨向於良好。

《增一阿含經》裡有偈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陀制定的戒律,是為了制伏諸惡的,其根本的要求是止惡從善。“諸惡莫作”指的就是守戒,而“眾善奉行”則是持戒,我們可以從這首像裡得知戒律之於佛教的意義是何等的重要。

但凡學佛的人總是希望親近佛。佛陀曾說:“戒在則法在,法在則佛在。”換句話說,守戒就等於親近佛啊。

正如《華嚴經》所云:“一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堅持於禁戒,則是如來所讚歎。”

佛陀說:戒在則法在,法在則佛在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Tags:佛陀戒律弟子佛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