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成語子非餘的原意是什麼?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該如何理解?

由 崮鄉情GXQ 發表于 人文2021-06-21

簡介”莊子不慌不忙地說:“從頭講起,你問我怎麼知道魚兒快樂的,說明你知道我瞭解魚兒是快樂的,這才問的我

子非餘是什麼意思

出處:《莊子·秋水》

釋義:形容非常鎮靜,不慌不忙的樣子。

典故:戰國時期有兩大哲學家——-莊子和惠施,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

一天,兩人興沖沖來到河邊散步,不知不覺走到一座橋上,頓時被眼前清澈河水中的魚兒吸引了。

兩人觀賞很久,忽然莊子脫口而出:“你看!這水中的魚兒多麼從容自在,多快樂啊!”

惠施一向喜歡辯論,發對道:“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是否快樂?”

莊子也不甘示弱:“你又不是我,又怎麼斷定我不知道它們現在很快樂呢?”

惠施回答:“照你所說,我不是你,不知道你是喜是憂;同樣,你不是魚,當然不可能知道魚兒是快樂還是不快樂。”

莊子不慌不忙地說:“從頭講起,你問我怎麼知道魚兒快樂的,說明你知道我瞭解魚兒是快樂的,這才問的我;現在我告訴你,我完全是從自己的感受中體會到的。我倆在這裡觀賞魚兒,悠閒自在,好不快樂。再看看魚兒,它們在水中從容不迫地看我倆,當然也應該感到十分快樂。”

知識拓展:“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就出自這篇文章,說明不要總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味在其中。二人的辯論言辭有詭辯之疑。

這個名句有三重意思:

第一、喻示異類之間無法相通,彼此之間並沒有辦法交流感情,只因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很難強求,當然就是說,魚有魚的歡樂,你有你的悲傷。

第二、切莫人與人之間的境遇和經驗不同,切莫“以己觀人”。觀看魚兒的快樂自由是這樣,鑑察人物時也是這樣。這個錯誤往往是最普遍的識人錯誤,可惜並不為多數人所察覺。

第三、古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用的是諧音字,所以就變成了“子非餘,焉知餘之樂”,意思很平實,人心隔肚皮,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心願,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所以,你的悲傷,你的歡樂都屬於你自己,是別人奪不走要不去的。

當今觀點(開腦洞):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其實即便是魚,也不見得會知道做魚的樂趣。且看世間庸庸大眾,又有多少人懂得做人的樂趣呢?

Tags:快樂魚兒莊子惠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