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清末變法“六君子”,為救國捐軀,卻在刑場被圍觀百姓扔白菜幫子

由 朝文社社長 發表于 人文2021-06-15

簡介梁啟超又親自勸說譚嗣同,讓他一同前往日本避難,但譚嗣同仍堅持要留下來以求一死,他神情莊重地對梁啟超說:“各國變法,無不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

何為海潮音

清末變法“六君子”,為救國捐軀,卻在刑場被圍觀百姓扔白菜幫子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唐寶民

1898年9月28日下午四時,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烈日高照下的刑場上人山人海,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個日子之一,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等維新變法志士即將在這裡被處斬,這六個人史稱“戊戌六君子,”而譚嗣同則被稱為“支那變法第一烈士”(梁啟超語)。

中國人一向仇視改革者,改革者想減輕國人的苦難,但他的同胞們卻向他扔石頭!就在六君子被押到刑場時,竟然有圍觀的百姓向他們身上扔白菜幫子!行刑的時刻就要到了,譚嗣同鎮定自若,對監斬官剛毅說:“我有一言要對你說。”但剛毅不予理睬。譚嗣同最後一眼望了望天空,最後望了望他的同胞——那些面無表情的冷漠的看客們。幾十年後,魯迅先生用八個字寫出了譚嗣同當時的心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清末變法“六君子”,為救國捐軀,卻在刑場被圍觀百姓扔白菜幫子

劊子手準備好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從容不迫的譚嗣同忽然笑了,然後大聲喊道:“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刑場上的這一聲吶喊頓成千秋絕響,至今仍在國人的耳畔久久迴盪著。屠刀舉起來了,但行刑手連砍三刀也沒有把譚嗣同的頭顱砍斷。剛毅驚惶失措,急命將譚嗣同按倒在地上砍,行刑手又連續剁了幾刀,砍得譚嗣同鮮血淋漓,肩胛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刀痕,這才使譚嗣同的頭顱落地。血汩汩的流出,一開始是鮮紅鮮紅的,後來就變成了暗紅色,一點點滲入到土裡,染紅了他靜臥著的那片土地。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是1895年,當譚嗣同聽說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他無法抑制內心的悲憤流著眼淚寫下的一首詩。甲午海戰的慘敗,使出身官僚家庭的譚嗣同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常常在夜深人靜之時徘徊在自己的屋裡,思考著國家的前途和救國的道路。經過苦苦思索,他最終得出結論,認為外國列強之所以敢於對中國進行野蠻侵略,主要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他認為,若想救中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變法圖新,二是起來革命。

一般認為,譚嗣同的革命思想是從變法失敗後才開始產生的,認為譚嗣同是堅決主張變法維新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譚嗣同的思想裡,變法和革命是兼而有之的,從留下來的一些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早在參與湖南新政時,他就說過:“今日中國能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方有復興之望!”他要“廢君統,倡民主。”指出“數千年來統治者皆大盜也,實為民賊!”他借朝鮮人之口指出“地球上無論何國,但讀宋明腐儒之書,而自命為禮儀之邦者,即是人間地獄。”他還借法國人之口要“誓殺盡天下君主,使流血滿地球,以洩萬民之恨!”由此可見,變法與革命這兩種思想在譚嗣同的心中是並存的。

後來他之所以選擇了變法,是從堅決支援變法的光緒皇帝那裡看到了希望,於是,他便決定透過改良來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懷著滿腔熱血參與了維新變法運動。1897年,譚嗣同寫成《仁學》一書,這是譚嗣同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在維新派著作中,《仁學》是最激進的,譚嗣同寫作《仁學》的用心,是有鑑於中日戰爭後國家民族陷於危亡的境地、想找出一條挽救國家民族的道路來。《仁學》是譚嗣同在“作獅子吼,作大海潮音”,它對當時思想界的震憾是巨大的,被時人譽為“駭俗之文”、“人權宣言。”

清末變法“六君子”,為救國捐軀,卻在刑場被圍觀百姓扔白菜幫子

然而,歷史並沒有按照維新派們的良好意願而發展,由於變法運動觸及了頑固派的切身利益,所以遭到頑固派的強烈反對,加之維新派荒唐的“圍園劫後”計劃觸怒了慈禧太后,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宮廷政變,將光緒皇帝囚禁於瀛臺,宣佈重新垂簾聽政,並下令逮捕維新派人士。

當譚嗣同得知這一訊息的時候,他悲憤地說道:“看來,我只有以死殉道了!”就在慈禧太后下令逮捕維新志士之時,日本公使館開始營救維新變法人士,此時,康有為已經離開京城,梁啟超也已躲進日本公使館,日本友人親自到譚嗣同所住的瀏陽會館勸說譚嗣同去日本,但被譚嗣同婉言謝絕了。梁啟超又親自勸說譚嗣同,讓他一同前往日本避難,但譚嗣同仍堅持要留下來以求一死,他神情莊重地對梁啟超說:“各國變法,無不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又將所著文稿託付給梁啟超,然後語重心長的對梁啟超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公孫杵臼為儲存趙氏孤兒,讓程嬰出走,自己攜假孤兒被殺,程嬰後來終於把孤兒撫養成人。月照是日本和尚,進行勤王活動,被追捕,由西鄉隆盛收容,月照不願連累西鄉,但西鄉卻不在乎,與月照在船上一起飲酒唱歌,最後二人相抱一起跳海,西鄉被救起,但月照卻淹死了。西鄉後來變法維新,完成了月照的遺願。

清末變法“六君子”,為救國捐軀,卻在刑場被圍觀百姓扔白菜幫子

1927年的一天,梁啟超流著淚與學生吳其昌講譚嗣同的這段往事,從黃昏一直講到天亮,二人的眼淚也一直流到天亮。

“閏妻如面:

結縭十五年,原約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寫此信,我尚為世間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陰曹一鬼,死生契闊,亦復何言。惟念此身雖去、此情不渝,小我雖滅、大我常存。生生世世,同住蓮花,如比迦陵毗迦同命鳥,比翼雙飛,亦可互嘲。願君視榮華如夢幻、視死辱為常事,無喜無悲,聽其自然。我與殤兒,同在西方極樂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團圓。殤兒與我,靈魂不遠,與君魂夢相依,望君遣懷。

戊戌年八月九日,嗣同。”

這是譚嗣同留給妻子李閏的遺書,每每讀此信,都會讓人淚眼朦朧。譚嗣同慷慨就義後,有一天,李閏因為思念丈夫而在房中哭泣,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聽見後便勸說道:“媳婦不必悲傷,別看我是朝廷的一品大員,但我兒日後在青史上的地位,不知道比我要高多少倍呢!”

譚嗣同在牢獄中,回顧了自己的一生,覺得自己的遭遇和漢朝的張儉和杜根很相像——張儉因為揭發權貴被通緝、到處逃亡;杜根因為勸鄧太后把政權歸還給皇帝而受酷刑、被折磨得死去活來。他又想到了已經走掉的康有為等人,以及包括自己在內沒有走而即將被殺害的人,頗有感觸地寫下了一首絕命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清末變法“六君子”,為救國捐軀,卻在刑場被圍觀百姓扔白菜幫子

時至今日,還有一些無恥的傢伙們在討論譚嗣同死得有沒有價值,人生在世,常常會面對許多選擇:說,還是不說;做,還是不做;死,還是不死……譚嗣同的師父“通臂猿胡七”說:“譚先生有著過人的學識,並非愚孝愚忠。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要以死來喚醒當時醉生夢死計程車大夫階級……”譚嗣同是一個偉大的殉道者,他最偉大的功績,在於他對國人的革命思想啟蒙作用,他用自己的鮮血使自己的同胞們覺醒了,於是,有良知有正義感的同胞們便不斷地進行革命,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起義,終於徹底埋葬了封建帝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華民族的共和之路上,灑下的第一滴鮮血,就是譚嗣同的!

清末變法“六君子”,為救國捐軀,卻在刑場被圍觀百姓扔白菜幫子

譚嗣同的英魂永遠不朽,他的靈魂將向死而生,並將永遠被他的同胞們所牢記在心! “嗣同今年三十餘,從此不見結髮妻。國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請從嗣同始。刑場吟哦萬人驚,三十三年化碧土。黃河嗚咽向天注,抽刀一斷斷紅塵……”寫下此文的同時,也寫下我對譚嗣同深深的敬意!

Tags:譚嗣同變法梁啟超仁學西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