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由 聽月工作室 發表于 人文2021-06-12

簡介明代末期丁雲鵬《松泉清音圖》賞析《松泉清音圖》1606年時年61歲,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款識:丙午秋孟寫於石葉山居丁雲鵬丁雲鵬非常善於巨嶂山水的繪製,這在新安畫派的畫家中也不多見,且設色淡雅,畫面恬靜,一片祥和之氣

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是幹什麼的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國書畫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繪畫與書法,是在沿著宋元傳統的基礎上繼續演變發展。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的發達,出現了一些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與流派。整個明朝一代書畫藝術的演變發展,大致可分為前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但也不能截然分開,而是相互交替銜接的。

明代中葉以前,基本上沒有專門的人物畫家,戴進、吳偉、唐寅、仇英等都兼善人物。明代後期,人物畫的成就要高一些,也出現了較重要的人物畫家。最著名的有朱耷、曾鯨、陳洪綬、丁雲鵬、董其昌、徐渭、張宏、崔子忠等。這裡我們一起分享丁雲鵬精品繪畫作品。

丁雲鵬(1547~1628尚在)明代畫家。字南羽,號聖華居士,安徽休寧人。卒年不詳,天啟五年(1625)尚在作《白馬馭經圖》,瓚子,詹景鳳門人。工書法,學鍾繇、王羲之。畫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無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設色學錢選。絲髮之間而眉睫意態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兼工山水、花卉。中年用筆細秀,略近文徵明、仇英畫法,晚年風格樸厚蒼勁,自成一家。 供奉內廷十餘年。與董其昌、詹景鳳諸人交遊,故流傳作品多有董其昌、陳繼儒等人的題贊。董其昌贈以印章,曰毫生館。其得意之作,嘗一用之。萬曆八年(1580)作江南春扇,天啟元年(1621)作夥溪漁隱圖。

丁雲鵬是最著名的人物畫家,他工給的筆法高古文雅。他最擅長的是佛教題材,佛祖、菩薩、羅漢在他筆下既栩栩如生,又莊嚴肅穆。

傳世作品有《菩薩授經圖》、《秋景山水圖》、《馮媛擋熊圖卷》、《三教圖》、《白描羅漢圖》、《釋迦牟尼圖軸》、《葛洪移居圖軸》、《五相觀音圖》、《十八羅漢圖卷》、《掃象圖軸》、《雲山圖軸》、《白馬馱經圖》、《煮茶圖》、《玉川煮茶圖》、《秋林書屋圖》、《觀音圖》、《桃花源圖》、《潯陽餞別圖》、《漉酒圖》、《廬山高》、《松泉清音圖》、《洛神圖》、《秋水山景圖》、《松巔函虛》、《畫應真像》等。《另外,《程氏墨苑》《方氏墨譜》中之圖繪大半出其手筆。

明代末期丁雲鵬《菩薩授經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菩薩授經圖》水墨紙本,縱141釐米橫68釐米,1606年作。

此圖所繪內容為:觀世音菩薩授經的故事,此品自隋迄宋,歷代都有,最早出現在敦煌莫高窟第303窟人字披的《普門品》上,以描繪得十分詳盡,從“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姿態安詳”一表現觀世音菩薩授經的全部過程。自明朝起此種繪法巳發生巨大的改變,此品的畫法巳在法華會的二邊,此畫所表現的只是一個區域性,在觀音菩薩的周圍則只畫眾多信徒向觀世音求真經的場面。

畫中所作人物以線描為主,所用之線、深得用筆三味,落筆穩,壓力大,速度快,恰如蘇軾詠吳道子作畫詩中所說“當其下手風而快,筆所未到氣以吞”正是這種高難度的技巧和磅礡的氣勢,賦予作品以強大的生命力,造就了畫面飛動的藝術效果。這裡要指出的是,丁雲鵬所作的白描法,多用折蘆描和鐵線描,這得力於他的版畫創作,當時丁雲鵬為新興的版畫創作作了很多的描圖,並親自創作,豐富和提升了他的白描水平,是同時代畫家不能比擬的。所繪觀音神情靜穆,羅漢俯首友頤,眼視空茫,授經人則凝神默想,內心的澄清和畫面的寧謐統一於形象之中。侍婢們較為活躍的姿態和不同的表情。對比觀音的嚴穆,突出了主題。

此圖曾被晚清收藏家王孝禹收藏,左下角有“王孝禹收藏記”。王孝禹(1847-?),名瓘,字孝禹(一作孝玉)辛亥(1911)後,以字行,四川銅梁人,李浚之在《清畫家詩史》中稱“由舉人官江蘇道員,曾為二江總督的幕僚,工篆,尤善隸書,得鄧石如、趙之謙楊沂孫諸家之長,兼工篆刻,亦善山水,所作山水蒼渾秀潤,能詩,精鑑別,富收藏,以金石書法聞名於世人。”

明代末期丁雲鵬《秋景山水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秋景山水圖》絹本設色,縱63。5釐米,橫27釐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圖寫天高氣爽,萬木紅綠相問,高人曳杖橋頭賞景。遠山畢現,屋舍掩藏。山水相環,景緻宜人。該圖取法董巨,用筆凝重圓潤,有別於丁氏的平常面目。畫中石法、樹法渾厚拙重,別有一種韻味。整幅作品變化多樣而基調統一,敷色輕淡冷峻,有一股活色生香的境氣撲人眉宇,進一步加強了畫面閒和嚴靜幽雅的氣氛。

明代末期丁雲鵬《馮媛擋熊圖卷》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馮媛擋熊圖卷》紙本設色, 縱32。6釐米,橫148。8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按題可知,此圖作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

此圖以翠竹、梧桐、椿樹、湖石為背景,表現了馮媛擋熊的故事場景。據《漢書·外戚傳下·馮昭儀》記載,漢建昭中,元帝率左右隨從,於後宮觀鬥獸。突然有熊逸出圈,攀欄欲上殿,馮婕妤衝上前擋熊而立,保護元帝免遭傷害。後世多以馮媛擋熊的典故讚揚女性臨危不懼﹑奮不顧身的精神。

本幅款署:“萬曆癸未春丁雲鵬寫。”下鈐“南羽”朱方印。引首有吳元滿篆書“馮媛當熊”四字,尾紙有吳時堯、施於民題跋。

明代末期丁雲鵬《三教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三教圖》圖軸,紙本,設色,縱115。6cm,橫55。7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左下款署“善男子丁雲鵬敬寫”。鈐“丁雲鵬印”“南羽氏”。畫上有陳繼儒題記。

此圖畫孔子、老子、紅衣羅漢坐於樹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畫中三位智慧長者面目嚴肅,神情專注,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誘,正發表言論;老子道貌岸然,謹慎而善辯,他注視著對方,似乎準備隨時發問;紅衣羅漢雙目低垂,安詳而平靜,從他緊鎖的眉頭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

明代,隨著儒、道、釋三教的融合,宗教題材的繪畫也隨之有了世俗化的傾向,此畫中的宗教人物與作為供養的神仙不同,脫離了程式化的因素,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和情緒化色彩,同時融入了文人的審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氣質端莊文雅,體現了明後期文人畫注重表現個性的風尚。畫法上,運用“高古遊絲描”,細勁而“筆力偉然”,既有古樸之感,又具有時代氣息。設色古妍冷雋,尤其是人物服飾的紅色、蘭色與赭色,賦色沉穩和諧。山石樹木勾勒添色,取法文徵明,小青綠設色,文靜典雅,營造了一種靜謐清淡的意境,引人入勝。

明代末期丁雲鵬《白描羅漢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白描羅漢圖》手卷 水墨紙本 縱32釐米橫665釐米。

鈐印:雲鵬題識:南羽丁雲鵬敬繪鑑藏印:古之人人之古;春水船;白雲山樵;吳大;汪士元審定印;觀海者難為水;曉夫;存存道者;戴信之鑑真印注:清代裝裱。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釋迦牟尼圖軸》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明 丁雲鵬 釋迦牟尼圖軸 紙本設色 140。7×58cm 天津博物館藏

《釋迦牟尼圖》是丁雲鵬佛像代表作。作品描繪的是佛祖釋迦牟尼在山崖之間面壁沉思悟道的情景。畫面以青綠山水的畫法繪製環境,長松刻畫細膩,白衣人物在山石的青綠之間格外突出。款署:“甲辰春暮佛弟子丁雲鵬敬寫。”鈐“丁雲鵬印”朱文、“南羽氏”白文印。“甲辰”為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畫家時年57歲,此時正是丁雲鵬的佛像畫的創作高潮期。

明代末期丁雲鵬《葛洪移居圖軸》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丁雲鵬《葛洪移居圖軸》,設色紙本,縱49釐米,橫29。9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圖中畫一人騎牛方度橋。一僕導前。一僮彈琴書後從。一犬隨之。一嫗控牛緣山崖行。一婦抱嬰兒坐牛背上。林木蓊翳,雲山鮮明,層崖之間,微露茅屋。鈐‘丁雲鵬印’、‘南羽’二印。

明代末期丁雲鵬《五相觀音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五相觀音圖》紙本設色,縱28。58釐米橫561。34釐米,美國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畫家畫出了觀音的五種相貌,但都是高髻白衣,面相慈善,或坐,或立,或手執花籃,都為委婉女子形象,但最後一相畫家筆下的觀音是位蒼老嚴肅、身著白衣的婦人,其坐在靠海的山岩中靜心修佛。丁雲鵬 ,明代畫家,字南羽,號聖華居士,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與董其昌、詹景鳳等交往甚深,故多幅畫作有董其昌、陳繼儒等人的題贊。

明代末期畫家丁雲鵬《十八羅漢圖卷》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明代畫家丁雲鵬《明丁雲鵬十八羅漢圖卷》該幅28。9x372。3公分;隔水一 13。5公分;裱綾一 18。8公分;裱綾二 18。6公分;隔水二 13。5公分是明代畫家丁雲鵬的畫作。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該幅白描畫十八羅漢,手中分持柱杖、念珠、如意、麈尾、金剛鈴等,或行或坐。人物形貌有別,姿勢各殊,生動自然。衣紋細勁流暢,並略施墨染,表現立體感。面目輪廓、鬚眉髮絲,用筆纖細如縷,柔韌有力。由此觀之,丁氏之作誠如畫史所言,“絲髮之間,而眉睫意態畢具”。

明代末期丁雲鵬《掃象圖軸》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丁雲鵬《掃象圖軸》,明代,紙本設色,縱140。8釐米,橫46。6釐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彎溪水蜿蜒而下,童子持帚掃象,其側有一菩薩倚坐而觀。‘象’、‘相’同音,‘掃象’即‘掃相’,意指破除對一切名相的執著。本幅的人物皆以中鋒畫成,衣紋線條遒勁,有若行雲流水,暢達流利。眉須毫髮絲絲入微,極其工細。這種筆法雖似李公麟的白描,但丁氏又加工著色,獨樹一幟。背景樹幹虯曲,點葉繁密,設色秀潤清雅,凡此種種皆見文派影響。此幀繪於萬曆戊子年(1588),是年丁氏四十二歲。

此軸學米,非丁雲鵬擅長之功。按照丁雲鵬自己的說法,做

明代末期丁雲鵬《雲山圖軸》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丁雲鵬《雲山圖軸》天津博物館藏

此畫是由於1607年見到董其昌《擬小米雲山》圖時偶得。此畫左側有董其昌這年九月題跋,對其技法多有讚賞。

此畫的罕見之處在於丁雲鵬與董其昌的技術交流並在同幅作品中出現,也同時表明董其昌的影響力其實很為深遠。

明代末期丁雲鵬《白馬馱經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白馬馱經圖》1625年時年80歲,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款識:乙丑秋日奉 佛弟子丁雲鵬拜寫

《白馬馱經圖》是指漢明帝曾派遣蔡愔前往天竺求取佛經,兩年後,天竺僧竺法蘭與迦葉摩騰自西域以白馬馱經來至中國。此圖即繪白馬馱經的故事。本幅作於天啟乙丑年(1625),是丁雲鵬80虛歲之精心傑作。大體而言,丁氏晚年的道釋畫多以水墨為之,用筆粗放,而此圖則用設色細筆作畫,又迴歸至其早年的繪畫風格。然細審此作,發現樹幹平直少彎曲,幾層濃淡墨來渲染明暗的質感。畫葉寫意,僅用淡墨青綠層層點染八字爪型的樹葉。人物描寫高古臉型瘦削,肢體很是強壯的肌肉男;衣紋的線條遒勁簡古,很有裝飾的味道。全作一變早期的精工為疏簡,極具才氣得逸緻

此畫人物描畫細緻,栩栩餘生,觀者有如身臨其境,彷彿隨畫回溯到歷史長廊,感受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圖中“乾隆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等多處印款亦是錦上添彩,不可多得。此作為丁氏晚年作品,脫去早年之繁細作風,而趨疏簡清逸之畫境。

明代末期丁雲鵬《煮茶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煮茶圖》,紙本設色,縱140。5釐米,橫57。6釐米,藏無錫市博物館。此圖右上繪一株玉蘭樹,花朵灼灼,繁而不亂。中部有一太湖石,玲瓏剔透。湖石旁邊點綴著紅花綠草,豔麗雅緻。中間設一榻,榻邊置一竹爐,爐上茶瓶正在煮水。盧仝安坐榻上,雙手置膝,靜待候湯。榻旁有一赤腳紅衣老婢,雙手端過盤走來。榻前石几上有茶罐、茶壺、託盞、書籍、古玩、山石盆景等,右側有一長鬚男僕正蹲地從缸中取水。全幅非常詳盡地描繪了煮茶情景。人物面容平和,鬚髮畢具,線條細勁,敷色自然。器物比例適當,描繪細緻。畫面人物神態生動,氣氛寧靜幽雅。

明代末期丁雲鵬《玉川煮茶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玉川煮茶圖》,紙本設色,縱137。3釐米,橫64。4釐米,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左上角有丁雲鵬自題的款識:“玉川煮茶圖。壬子冬日為遜之先生寫於虎丘僧寮。”可知此圖是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冬在蘇州虎丘僧寮為“王時敏”所畫。清代曹寅有題畫詩云:“風流玉川子,磊落月蝕詩。想見煮茶處,頎然麾扇時。風泉逐俯仰,蕉竹映參差。興致黃農上,僮奴若個知。”內容與《煮茶圖》大致一樣,但場景有所變化。湖石後面增加幾竿修竹,一旁的芭蕉樹上綻放數朵紅花,使整個畫面增添絢麗色彩,充滿勃勃生機。畫中盧仝神態安詳地閒坐於青石上,背依蕉林修篁,頭戴發巾,身著素袍,手執羽扇,正聚精會神地凝視著置於座前樹墩上的茶爐,彷彿在靜謐中可聽到水的沸聲。身後蕉葉鋪石,上置湯壺、茶壺、茶罐、茶盞等。右邊一長鬚男僕持壺而行,似是汲泉而來。左邊一赤腳老婢,雙手捧果盤而來。

兩幅畫均以盧仝煮茶故事為題材,但所表現的已非唐代煎茶,而是明代的泡茶。

明代末期丁雲鵬《秋林書屋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秋林書屋圖》1578年 時年32歲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青年時期就以人物畫而享譽鄉里,尤其刻畫人物肖像而為鄉人所讚許。徽州一位鹽商慕名欲請丁雲鵬畫一幅肖像,特地備好酒席上等款待,宴席上丁雲鵬佯裝愛搭不搭的那種。數十日後這位商賈再次登門拜訪,丁雲鵬取出這位商賈的真容畫像,惟妙惟肖,令求畫者歎服不已。旋即傳播徽州,聞名遐邇,潤格求畫者絡繹不絕。

已知此件為丁雲鵬署明年款的最早作品,且為山水畫;同樣年僅32歲的丁雲鵬,山水畫也是非常傑出優秀的。從此作近景的坡石水岸、靈石茅屋、幾簇修長的雜樹草叢以及兩高士對坐茗茶闊論天下;到中景的瓦屋圍欄、木質拱橋、數枝修篁嫩竹和羅漢床上的幾軸書畫;再到遠景的一泓飛泉、遠山如黛和蒼茫天空的疏白,都充分展示出丁雲鵬對這種巨嶂山水繪畫時的駕馭能力。尤其對雜樹和景物的層次穿插和色彩的對應反差以及山勢山體的水墨皴擦和點苔處理能力,都是非常嫻熟的。說明了在恩師詹景鳳的指導下,在山水巨嶂的處理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點從目前已知存世詹景鳳的作品中,正是其最缺少的。

款識:萬曆戊寅秋日呈星樓先生丁雲鵬,鈐印:南羽(白)丁雲鵬印(白)。

明代末期丁雲鵬《觀音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觀音圖》1582年時年36歲現藏遼寧博物館

《觀音圖》為白色素衣觀音大士正端坐於褐底青石之上,雙目下垂、朱唇輕啟,似有俯覽世間萬物百態之勢,身邊左手置一淨水梅瓶,並插新篁數枝。整幅畫面氣韻素雅超逸、一片靜謐、天機造化、毫無矯揉造作之態。此幅作品證實了丁雲鵬在36歲之時,極有高深的文化藝術和美學修養、儒釋的虔誠心態、恬淡無欲的心境,以及不斷尋求“以心寫物”的藝術探索和追求。

從畫面的構圖看,打破常規繪畫的繁複豐富,一改簡逸風格。觀音大士居畫面中部,上下留白天地開闊,形成突出中心思想的畫面,顯示出觀音大士身居瑤池仙境、清修冥思的情境。其次打坐青巖的冷暖色彩相對應、用筆纖細秀潤,近於吳門仇英的畫法。而面部刻畫也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造型舒朗秀潤、氣宇肅穆莊嚴、設色淡雅質樸,體現了晚明文人繪畫注重表現個性的表現,將深奧的佛學文化淺俗易懂融入了幾分世俗的生活氣息,雖寥寥數筆,卻表現出丁雲鵬“以心寫物”來描寫觀音大士的生動形象。清姜紹書《無聲詩史》中所言:“丁雲鵬畫大士羅漢,功力精深,神采煥發,展對間恍然身入維摩室中,與諸佛對話,眉睫孔皆動”。

款識:萬曆壬午春暮善男子 丁雲鵬拜寫。鈐印:南羽(白)蕉露館(白)。

明代末期丁雲鵬《桃花源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桃花源圖》1582年時年36歲,現藏上海博物院。

款識:壬午春日為純吾尊叔寫雲鵬

鈐印:南羽(朱)

此作也為36歲所作,丁雲鵬一生不變的就是點苔,尤其在細筆處理上。這種散而不亂,亂中有致的中鋒點苔,多在勾皴山石的線條邊緣重複補筆,晚年後改為中鋒略微帶橢圓型的點苔。其次還有設色,基本也是一成不變,延續錢選這種淡而不豔,冷暖呼應的秀麗。此作雖為扇面,但繪畫表現的空間巨大、河水幾經曲折廻繞源遠流長,三兩人物點綴豐富了畫面的神采。在山石和樹叢以及景物上安排上,值得後世畫家們借鑑學習。

明代末期丁雲鵬《潯陽餞別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潯陽餞別圖》1585年時年39歲,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款識:乙酉冬日寫於揚子侯成趣園 丁雲鵬

畫幅之上為明萬曆丙戌(1586)年劉然題寫楷書《琵琶行》。此圖取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詩意。透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意境。此作的設色即為標準的錢選版本,明豔之中有股淺淺的淡雅,冷暖呼應中有股暖流來祥和畫面的情趣。

明代末期丁雲鵬《漉酒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漉酒圖》1592年時年47歲,現藏上海博物院

款識:漉酒圖丁雲鵬

此畫描繪的是東晉陶淵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將所釀的新酒用紗布過濾澄清的一道工序。畫面中央,陶淵明脫巾散發,籍虎皮而坐,風神瀟灑、氣度軒昂,兩童子相對助其漉酒,稚氣可掬。上方有三樹高柳,綠茵濃密、樹根石隙、菊英繽紛,競吐芬芳。柳菊相應,點明瞭夏末秋初釀酒的節候特徵,也渲染了陶淵明獨特的品格與心胸。本圖著意透過人物動態神情的刻劃,環境道具的烘托,成功表現出陶淵明超曠虛靈、靜穆、澹遠的性格。

明代末期丁雲鵬《廬山高》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廬山高》1599年時年54歲,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作構圖緊湊密實,以細筆牛毛皴描寫山石;有似王蒙的筆法,古樸厚實,渾然天成。在山體架構的佈局上,又與沈周《廬山高》有些相似,甚至篆書題寫《廬山高》三字的手法也和沈周作品基本雷同。所繪山頭的岩石為捲雲皴,造就這種看似有動態的效果,此類筆法在丁雲鵬的作品中很少見。

明代末期丁雲鵬《松泉清音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松泉清音圖》1606年時年61歲,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款識:丙午秋孟寫於石葉山居丁雲鵬丁雲鵬非常善於巨嶂山水的繪製,這在新安畫派的畫家中也不多見,且設色淡雅,畫面恬靜,一片祥和之氣。該作遠景為巨嶂聳立,雲霧曲迴繚繞;中景一泓飛泉,煙雲瀰漫;近景則溪流潺潺、高松虯曲、文士停琴,對岸深思。本幅人物造型古拙,氣質端莊文雅,體現了明後期文人畫注重表現個性的風尚。人物衣紋運用“高古遊絲描”,細勁而“筆力偉然”,具有古樸之感。山石樹木勾勒添色,用筆秀潤工謹,設色明淨古雅,營造了一種靜謐幽遠的意境。

明代末期丁雲鵬《洛神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洛神圖》1609年時年64歲,現藏重慶三峽博物館

款識:己酉泊舟楓橋為非菲麗人寫雲鵬

所畫不過一人而已,白描洛神凌波冉冉而行,衣裙迎風飄舞,回首含睇之態。因泊舟楓橋,看來蘇州又是匆匆之行,來不及為“非菲”麗人留下更多的筆墨。但是後人們想象空間巨大,從前後收藏鑑賞印來看,有高士奇、同鄉朱之赤等名家收藏唱詠,題字者共計十九人。文人們附俗風雅,原來就是這樣來玩的。

明代末期丁雲鵬《秋水山景圖》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秋水山景圖》1614年時年69歲,現藏溫州博物館

款識:更聞楓葉下浙瀝度秋聲甲寅九月之望寫於虎丘僧寮雲鵬

新安畫派“開山始祖”詹景鳳是丁雲鵬的恩師,有《丁南羽畫山水歌》七古一首,描述丁雲鵬作畫的情形,詩云:“丁生傲兀思離奇,登樓十日眾不知。科頭獨坐青松古,坦腹空山白日遲。興來大嗷忽高居,援筆煽赫生風雨。千里移來屋壁看,江山杳靄知何處”?“人間好手若有此,誰謂顧陸與張吳;卓然一時生便死,眼中之人吾與子?”在詹景鳳的眼裡,丁雲鵬無疑是把繪畫的“人間好手”,是唯一能與自己相提並論的畫家。

明代末期丁雲鵬《松巔函虛》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明 丁雲鵬松巔函虛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巔函虛》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全作筆法變化多端,松樹用細筆鉤畫,蒼勁古樸,並以乾筆短皴描寫遠景山頭繁複的石稜,用大筆皴擦寺旁的巨巖,復以濃墨乾筆表現近景堅硬的石塊。本幅筆墨蒼勁,淡赭著色,沉鬱中而有雅淡之韻。全作氣勢雄渾,構圖密實,但毫無迫仄之感,為丁氏山水畫中的精品。此幀作於萬曆甲寅年(1614),丁氏時年六十八歲。

明代末期丁雲鵬《畫應真像》賞析

明代末期丁雲鵬二十五幅精品繪畫賞析

明丁雲鵬《畫應真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六羅漢是丁雲鵬喜愛的道釋畫題材,萬曆癸丑(1613)暮春,丁雲鵬六十七歲,便在蘇州的虎丘僧寮畫了四軸羅漢,每軸均畫四位尊者。這四軸羅漢如今皆為本院所藏,此軸即是其一。

幅中的四尊羅漢,一在巖窟中閉目禪定,一專心誦經,另一手持念珠,尚有一尊持麈開示。畫中人物頭大身短,面部表情誇張。衣紋線條轉折方硬,山石、樹幹皆用濃墨畫成,用筆沉著蒼勁,樹葉鉤描仔細,裝飾性強。全作別具有一種拙趣。

Tags:丁雲鵬賞析明代設色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