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面若鍾馗,卻被奉為“花間”鼻祖——晚唐詞與溫庭筠的故事

由 東方文化雜誌 發表于 遊戲2023-01-28

簡介《花間集》開卷便是溫庭筠詞六十六首,奠定他“花間詞祖”的地位

工作是什麼詞語

面若鍾馗,卻被奉為“花間”鼻祖——晚唐詞與溫庭筠的故事

文:魏東月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更漏子之玉爐香》

溫庭筠這一生寫下了六首內容相仿的《更漏子》,多是描述女子深受相思之苦,夜不能寐之情事。所謂更漏就是古代報更計時的漏壺,作為詞牌名的《更漏子》就成了記述深夜寂寥、相思苦悶的別稱。如同這首《更漏子之玉爐香》一般,溫庭筠的詞情深意切、細膩且豔麗,深諳女人之心事,然而現實中的他卻是一個面容醜陋,有“溫鍾馗”之稱的粗豪漢子;作為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在詩歌方面可與李商隱並稱“溫李”的溫庭筠被後人提起最多的卻是他的詞,以及被奉為花間詞派鼻祖的稱號。這樣一位集各種矛盾於一身的人物,他的一生因恃才不羈而多犯忌諱,也因此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其生平與晚唐之紛亂沒落的世道隱隱呼應,在中國詞史上第一個創作高潮期,溫庭筠以及花間詞派的出現是必然的。

晚唐詞

文學史上通常有唐詩、宋詞、元曲之說。其實,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初期。據考證詞起先流傳於民間,內容相當豐富:“有邊客遊子之呻吟,忠臣義士之壯語,隱君子之怡情悅志;少年學子之熱望與失望,以及佛子之讚頌,醫生之歌訣,莫不入調(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敘錄》)。”在這些型別中,寫得最好、最多的自然是有關男女情愛的作品。“其言閨情與花柳者”,佔三分之一之多。可見,從唐代初期,民間出現詞這一文體之始,就定下來以情感為主的基調。隨著詞在民間流傳日久,它活潑的形式、鮮明的節奏以及豐富多彩的音樂性,開始引起廣大文人的重視。到唐中期,填詞的文人逐漸多了起來,諸如張志和(《漁歌子》)、韋應物、劉禹錫、白居易(《憶江南》)等都有過相當多的創作。

面若鍾馗,卻被奉為“花間”鼻祖——晚唐詞與溫庭筠的故事

唐《演樂圖軸》周昉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晚唐以及五代時期,詞的創作迎來了第一個高峰。後代整理的各種晚唐詞的合集,均收錄了超過兩千首之多。而此時,也正是大唐走向沒落、社會逐漸混亂的時期,從唐穆宗到唐昭宗,幾位皇帝均是才智平庸、嬉戲遊樂、縱情享樂之輩。皇帝與朝廷的自我放縱,誘導著社會風氣的轉變。自上而下,追逐聲色宴飲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同時,隨著帝國的沒落,廣大知識分子政治理想幻滅,他們看不到仕途上的前景,這就進一步促使他們在自我生活的狹小圈子中逃避,及時行樂、自我麻醉,以醇酒美女消磨時光。也正是此時,溫庭筠成為第一個專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多以女性為主人公,抒寫她們的離別相思之情。而他的這些作品也最終促使了委婉言情的文體特徵的形成。

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極高。其詞上承南北朝齊、梁、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標誌。後世詞人如馮延巳、李煜、歐陽修、柳永、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等都深受溫庭筠的影響,甚至視溫庭筠為偶像。後蜀廣政三年(940)趙崇祚編選《花間集》,開卷便是溫庭筠詞六十六首,從此奠定了溫庭筠“花間詞祖”的地位。

面若鍾馗,卻被奉為“花間”鼻祖——晚唐詞與溫庭筠的故事

《花間集》開卷便是溫庭筠詞六十六首,奠定他“花間詞祖”的地位。

仕途賦詩,情愛作詞

溫庭筠,唐憲宗元和七年生於太原,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他自小天賦不凡、文思敏捷,進京應試的時候就成就了傳奇名號。相傳當時科試之時,會給每個考生髮三根大蜡燭,三根蠟燭燒完,要作完八韻的詩賦。所謂,“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八韻賦成,驚破試官之膽”。當時,三條蠟燭燒盡,八韻賦猶未寫成的大有人在。但溫庭筠應試時,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籠到袖子裡、伏在几上信口吟誦,便能作完,所以號稱“溫八吟”。還有說他一叉手即成一韻,八叉手即能完篇,又得名號“溫八叉”。

然而,當聰明的人知曉自己的智慧時,就變得恃才傲物起來。溫庭筠也是如此。他因好譏刺權貴而屢試不第,仕途之路甚是坎坷。

自唐文宗大和九年入京應試起,直到唐宣宗大中十年,一直未能憑才華考取功名。雖然,他常遇貴人,然而對方卻命運多舛。起初,溫庭筠與莊恪太子李永(唐文宗之子)交往,原本應有不凡際遇,不想太子因縱情玩樂被廢以至於鬱鬱而終。後來,他又與中書令裴度相交,結果裴度也因故去世。溫庭筠也因此留下了諸如《莊恪太子輓歌詞二首》《中書令裴公輓歌詞二首》《秘書劉尚書輓歌詞二首》等詩篇,那句“空嗟薦賢路,芳草滿燕臺”道盡了內心苦楚。這十多年,正是溫庭筠的詩歌高產期,他的詩辭藻華麗,多為個人遭際,於時政亦有所反映;其中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

面若鍾馗,卻被奉為“花間”鼻祖——晚唐詞與溫庭筠的故事

很多年之後,溫庭筠的詩被杜牧所欣賞,終於在仕途有所建樹。然而,成也才華、敗也才華。據《北夢瑣言》和《樂府紀聞》所載,溫庭筠獲宰相令狐綯優待,於書館工作。因為唐宣宗喜歡《菩薩蠻》,於是令狐綯拿了溫庭筠所作的《菩薩蠻》二十首,獻給唐宣宗,並假稱自己所作。但溫庭筠不久便說了出去。又有一次,唐宣宗做詩時“金步搖”一詞找不到合適的對仗,便讓溫庭筠來對。結果溫庭筠對以“玉條脫”,讓宣宗很是讚賞。“步搖”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因其行步則動搖,所以名曰“步搖”。“金步搖”則是以金為材質的步搖。“條脫”是古代的一種類似於鐲子的臂飾。“玉條脫”是以玉為材質的條脫。所以,金對玉,步搖對條脫,異常工整。但令狐綯不知“玉條脫”是什麼,於是就問溫庭筠。溫庭筠回答說這是出自《南華經》的物件,並且嘲諷令狐綯在處理公事之餘,也應該讀點書。於是,原本宣宗有意讓溫庭筠成為甲科進士,結果被令狐綯從中作梗而失去機會。溫庭筠後來寫下的那句“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說的便是此事。

在現實生活中,溫庭筠則是一位瀟灑不羈、處處留情的浪子。雖然面貌醜陋,但才華橫溢真的會讓人發光,諸多女子將其引為知己,為之傾心。傳說,那位唐代著名才女魚玄機都對他情根深種。魚玄機原名魚幼薇,“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後被溫庭筠收為學生。到了魚幼薇十四歲時,已經容顏絕麗、脫口珠玉。然而,這位名聞天下的才女竟然愛上了自己的老師。溫庭筠此時已五十多歲,比魚幼薇大三十多歲,且於世俗禮法不合,他最終拒絕了,並將魚幼薇介紹給了狀元李億。可惜,所託非人,李億以一封休書將魚幼薇送去了咸宜觀。魚幼薇因此改名玄機,寫下了“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名句。

面若鍾馗,卻被奉為“花間”鼻祖——晚唐詞與溫庭筠的故事

魚幼薇畫像

也許,正是溫庭筠多年來的放浪生活,讓他對當時民間女子的心事瞭如指掌,並在詞作中坦然地迸發出各種共鳴。溫詞的主人公多為女性,身份或為歌妓、或為女冠、或為丈夫遠戍的思婦、或為深宮的嬪妃、又或為採蓮女。敘述時極具畫面衝擊,跳躍性很強,加之詞語華麗,構成了一種深婉隱曲與華美穠豔的藝術風格。

正如那首至今傳頌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小山”“鬢雲”“香腮”“娥眉”“花鏡”“繡羅襦”“金鷓鴣”,諸多精緻名物接踵而至,讓人目不暇接。可以說,溫庭筠使用了許多感官層面的事物來抒寫的閨閣情思,“往往與中國古典詩歌中以女子為託喻之傳統有暗合之處”。也難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溫庭筠:“畫屏金鷓鴣”,飛卿(溫原名)語也,其詞品似之。顯然是認為溫詞有堆砌辭藻的嫌疑。

面若鍾馗,卻被奉為“花間”鼻祖——晚唐詞與溫庭筠的故事

《中國文學史》鄭振鐸著

然而,溫庭筠在詞的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他為後人的多種理解提供了空間,又為詞的發展暗示出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透過他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影響,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開始成為新的詩體形式之一;進而開拓了詞的創作道路,形成了婉約詞派,對後世有深遠影響。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這樣寫道,李商隱是舊傳統的結束者,溫庭筠是新趨勢的發揚者。此外,鄭振鐸在他所作《中國文學史》中說,晚唐時代的代表作家,無疑是溫庭筠與李商隱,其餘諸作家,除杜牧等若干人外,殆皆依附於他們二人的左右者。這是極高的評價了。

Tags:溫庭筠花間令狐唐宣宗幼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