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讀書|《器官之書》——我是我的身體嗎?

由 文匯報 發表于 遊戲2023-01-15

簡介“是有證據顯示,極少數的膽囊切除病人會出現腹瀉的情況,”詹金森對我說,“因為他們的身體不再能像從前那樣有效地分解脂肪,但非常少見

骨骼為什麼是器官

讀書|《器官之書》——我是我的身體嗎?

《器官之書:作家講述的身體故事》

英國惠康博物館 編

周佳欣 譯

方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在我們的面板和骨骼之下是不同的器官,從提供養分的消化道、膨脹的肺部到過濾的腎臟,這些和其他器官一起維繫著我們的生命,然而,我們對它們知之甚少,本書就將講述這些關於身體的故事。希冀透過檢驗人體的獨特部分來釐清人的境況。雖然每篇文章的作者不同,但都圍繞著一個相同的主題:究竟這些不同的人體部分(器官和腺體)是如何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15位世界頂尖作家與醫學專家一起,分別選擇不同的器官,以優美迷人的文字,將生澀的醫學知識娓娓道來。包括百利女性小說獎得主娜奧米·阿爾德曼拆解了消化道和人類對美食的痴迷;A。L。尼迪帶領人們進入鼻子和嗅覺的世界;菲利普·克爾追溯了腦外科手術的非凡歷史;毛姆文學獎得內德·鮑曼講述了闌尾可能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無用;托馬斯·林奇讚美了子宮創造的奇蹟……本書將是一次動人、幽默、迷人的文字旅程,帶領讀者遨遊神秘、難忘的人體內部世界。

>>內文選讀

膽囊

威廉·費因斯(William Fiennes)

兩年前在華沙的時候,第一晚我就感到胸骨下方出現了一股久久不散的巨大壓迫感。我躺在床上不斷變換姿勢,或是起身在房間裡走來走去,還儘可能地試著深呼吸,可是我依然感覺好像有看不見的拳頭壓著我的胸口。我因為疼痛而嘟噥和呻吟,徹夜難眠。我猜想可能是嚴重的消化不良。

第二天,我需要給一群年輕的波蘭劇作家上課。疼痛後來消失了,可我只睡了大約45分鐘。雖然我的思維和語言因此有些遲鈍,但是我很高興自己不再感到疼痛,並且期待與波蘭劇場的天才們在未來一週一起合作。

然而,晚上回到酒店房間之後,迴歸的疼痛又如前一晚那樣劇烈。整整一週的時間,疼痛就像不受歡迎的訪客一樣每晚反覆光臨;一股深沉持續的擊打,有時可能會緩和幾分鐘,有時甚至我還可以打一會兒盹,只是總會以同樣無情的力道捲土重來。令人費解,但慶幸的是,白天的時候我不會感到疼痛。但是隨著那個星期一天天過去,我就在一種快要引起幻覺的睡眠剝奪的狀態下上課,並且乾脆放棄進食,期盼不吃東西就可以緩解消化不良的情況。

在華沙的最後一個早上,浴室鏡子裡有雙黃色的眼睛回瞪著我。並且我察覺到全身上下的面板開始變黃,我的尿液幾乎成了棕色,而糞便則接近白堊色。我出現了黃疸症狀。我很快用谷歌搜尋了一下,確信自己需要將自我診斷結果從消化不良升級到某種癌症晚期。一名司機來我在華沙的酒店送我到機場,我不禁想,不知道他有沒有注意到我變得全身泛黃?我仔細地觀察他但無從得知。行車期間,外面開始飄起了雪花;下的不是雨夾雪,而是厚實的大朵白雪花,等到機場的時候,已經變成了暴風雪,大到眼前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

我隨即衝到辦理登機的櫃檯,膽怯地問道(並且想著自己現在可能不得不去一家華沙的醫院):“飛機還有沒有可能起飛?”大概聽過英國機場會因為看到一層薄雪就馬上關閉的事,那位波蘭航空公司的空姐不禁哼了一聲說道:“飛機當然會起飛。“

等到飛機在英國希思羅機場降落之後,我馬上叫出租車把我送到醫院的急診室。

“是膽結石。”一個醫生對我說。

“所以不是癌症?”

“嗯,不是,絕對不是癌症。我們現在會把你送到樓上的病房休息,等到明天早上就會開刀把膽結石從你的胰臟裡取出來。手術應該中午左右就會結束。”

“早安,我是你的外科醫生。”隔天有位醫生向我問好。“我會先檢查膽結石,另外既然我們已經給這裡做手術了,那就順便把膽囊給拿掉吧。”他說道,“一旦出現結石進入身體其他地方的情況,代表以後很可能會再次發生,不如一起處理掉。”

“拿掉膽囊?我以後還可以正常生活嗎?”

“噢,當然,膽囊是完全沒用的東西。既然膽囊以後可能出問題,最好是拿掉,一勞永逸。稍後我還會來看你,不過你不會看到我了。”

我拿起手機想要用谷歌查一下“膽汁”和“膽囊”,卻發現手機沒電了。膽囊真的是沒用的東西嗎?膽汁不是一度被公認為很重要的體液嗎?膽汁──我努力回想很久以前上過的蒂利亞德(Tillyard)關於伊麗莎白時期世界圖景的大學課程──是人體體液之一,不是嗎?是的,確實如此。血液、黏液、膽汁,嗯……還有某個東西,一度被公認是人體內不斷流動的四種體液,而這四種體液的平衡攸關生理和心理健康。

唉,膽囊的下場真是可悲!就在幾個世紀之前,膽囊還是負責將四大體液中的一種注入全身的重要器官,可是現在用短時微創手術就可以摘除,再之後我猜想大概就是被拿到醫院後面的某處焚化銷燬。

準備撰寫這篇文章時,我前往倫敦大學學院醫院採訪了外科醫生安德魯·詹金森。他安排我進手術室觀看膽囊切除術的全過程,而當他在手術當天一大早發信息告知我膽囊手術需要延期進行時,我不禁鬆了一口氣。延期是因為突然出現了一臺緊急手術,幾個月前才安裝了胃束帶的一名病人出現了嚴重併發症,由於胃束帶扭曲變形,約一年的時間,她就從過胖變成體重不足,處於危險邊緣,併火速成為開刀名單上的頭號病人,於是當天沒有適合我觀看的手術了。

讀書|《器官之書》——我是我的身體嗎?

(圖源:視覺中國)

在詹金森醫生要結束當天工作的時候,我與他在醫院的餐廳見了面。他嚼著尼古丁口香糖問我:“要不要來一顆?”隨後潦草地畫了一張圖來向我解釋消化系統的運作,以及膽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首先畫了一個人的胃部,提醒我胃在體內的位置其實要高很多,大約位於我認定的腹部的上方,這讓我感到很驚訝。接下來又畫了肝臟(沒想到這麼大),而像個洩了氣的小氣球的膽囊就位於肝臟下方。

人體分泌膽汁(gall,或是我們現在的說法bile)是為了分解胃裡的高脂肪食物。膽囊本身並不會分泌膽汁,膽汁其實來自肝臟,膽囊負責的是類似泵的工作。舉例來說,要是吃了超大張的四重乳酪比薩,身體就需要立即將膽汁輸送到胃,此時膽囊就要開始工作,將膽汁送去分解乳酪。不過,儲藏在膽囊裡的膽汁可能會結晶而形成膽結石;膽結石累積在膽囊內只會讓人感到不適,可是一旦跑出膽囊,就會造成肝臟阻塞,或者是如同我的胰臟阻塞的狀況。這樣一來情況就很棘手了。

因此,比起還有膽囊的我,現在的我是不是比較不容易分解脂肪呢?“是有證據顯示,極少數的膽囊切除病人會出現腹瀉的情況,”詹金森對我說,“因為他們的身體不再能像從前那樣有效地分解脂肪,但非常少見。”

“那麼人體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可有可無的器官呢?”我問道。我以為進化就是為了確保人類可以擁有高效、近乎功利的身體。對此,詹金森跟我說,那是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人體進化的速度。就消化方面而言,人類的進化還沒有趕上數萬年前開始的農耕生活,我們的消化系統依舊停留在狩獵採集的階段。

詹金森解釋道,狩獵採集時期的人並不像現代人這樣幾乎不間斷地進食,大吃一頓或大餓一場是舊時的常態。或許一個星期會宰殺一頭野牛,這表示人類會相當快速地吃進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膽囊的輔助作用此時就真的派上了用場。幾天之後可能會來頓水果大餐,可是接下來可能要等上一段時間才需要再次分解大量脂肪來作為能量儲存。

因此,要是醫學果真進步到按個鈕就能切除膽囊的階段,詹金森會建議每個人都切除膽囊嗎?“如果我們能夠保證不會有任何併發症的話,”他說,“我會這麼建議。”

……

最近,我與在美國的一位女性朋友聊了一下,她正在考慮是否要接受預防性的雙側乳房切除術。她並沒有乳腺癌的任何徵兆,可是一想到家族病史,年過50的她覺得沒有乳房會比較好。她的幾位女性朋友都已經做了相同的手術。我點頭表達支援她的決定,忍住了自己的直覺反應而沒有對她說出:難道你的胸部不是你自己身為女人和美麗的重要組成部分嗎?你真的可以就這樣切掉沒有癌症的乳房嗎?“乳房現在對我一點用處也沒有,”她帶著一抹悲傷,微笑地說著,“或許為了安全起見就乾脆切掉吧!”

由於膽囊或闌尾對我們早已失去象徵或文化的重要性,決定要捨棄它們就相對容易些。然而,隨著醫學科技越來越精密,我們必將面對一些困擾。到底在醫學上、心理上和情緒上不可或缺的是我們的哪些部分?我是我的身體嗎?又有多少部分是我想要或需要的呢?

>>編者簡介

英國惠康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一家位於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兼圖書館,由著名藥劑師,企業家亨利·惠康爵士建立。博物館中藏有各種有關“人”和“人體”的物件,包括醫療、健康等方面的書籍,各式醫療器械、教學模具,從古代巫術的儀式物品到現代的全套手術裝備,甚至還有拿破崙的牙刷、南丁格爾的拖鞋、達爾文的隨身杖等各種有趣的古物。博物館致力於成為“那些無可救藥的好奇者的免費目的地”。

作者:威廉·費因斯

編輯:金久超

Tags:膽囊膽汁手術詹金森膽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