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有些古代帝王死後,其靈柩需要放置幾個月才下葬,他們不擔心屍體會腐爛嗎?

由 尚宮女史 發表于 遊戲2023-01-14

簡介所以我們看古代的帝王去世後,其防腐工作可以做這些:用香湯給屍體沐浴,將屍體清洗潔淨,有香味,然後在給屍體塗抹黑黍酒,做完這個程式後,給屍體包裹上數層絲綢衣服,最大程度與外界隔斷

古代喝的什麼酒多少度

《禮記》中有關於“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的記載,不過這個說法未必可信,當時有些天子和諸侯去世的時候並沒有達到這個期限,至於是否合乎禮儀是很難說的。但後世確實有不少皇帝去世後,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棺槨會在幾個月之後才進入陵墓下葬。

導致下葬推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每個皇帝都要經過一道繁瑣的喪葬制度,但是這個棺槨的停留時間一般不會太長。而其它原因中有兩個值得說一下,其中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出於政治目的的秘不發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帝王的陵墓是在去世後才開始建造的。

有些古代帝王死後,其靈柩需要放置幾個月才下葬,他們不擔心屍體會腐爛嗎?

秘不發喪這種情況多數拖延的時間是比較短的,比如說只有幾天,然後等該辦的事都辦完了,就宣佈皇帝的死訊,然後開始按照流程來,但也有的皇帝去世後秘不發喪的時間比較長,比如秦始皇。秦始皇是在出巡途中去世的,當時是夏天的七月,很熱,是非常不利於屍體的存放的。而皇帝在外去世,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動亂,因此在國都以外的地方去世的皇帝一般都會秘不發喪,況且秦始皇去世後,趙高還要攛掇胡亥繼位,本身就是一種政變。

因此秦始皇去世的訊息只有幾個人知道,他們將秦始皇的屍體搬運到秦始皇之前乘坐的轀車上,造成他一直在車中並沒有去世的假象,而車隊也並沒有停止,為了掩蓋屍體的腐爛發出的臭味,他們特意買了一石鮑魚放到車上,鮑魚(鹹魚)氣味很濃烈,掩蓋了部分屍體的氣味。

不過最終鹹魚的氣味還是沒有蓋過屍體的氣味,等到秦始皇下葬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份,屍體腐爛到什麼程度可想而知。

有些古代帝王死後,其靈柩需要放置幾個月才下葬,他們不擔心屍體會腐爛嗎?

大部分時候,皇帝去世後棺槨停留幾個月的原因就是因為陵墓的修建問題,唐朝的陵墓基本都是在皇帝去世後才開始修建的,因此棺槨必然會放置一段時間後才下葬。這裡就舉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唐高祖李淵是在635年的五月去世的,到了十月份才下葬獻陵;唐太宗李世民是在649年的五月去世的,到了八月份才下葬昭陵;唐高宗李治是在683年的十二月去世的,到了第二年的八月才下葬乾陵;武則天是在705年的十一月去世後,到了第二年的五月才下葬。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將靈柩放置三五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下葬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那麼問題就來了,棺槨放置這麼長的時間,屍體的防腐工作怎麼做呢?

實際上早在西周時期,屍體的防腐工作已經做的比較好了。《周禮》中記載春官中有鬱人和鬯人兩種祭祀官職,他們是為裸禮提供沐浴和塗抹用品,其中鬯人掌管秬鬯,這是一種黑黍釀成的香酒,用於塗抹在裸體上,而鬱人則掌管鬱鬯,這是一種鬱金香的香草搗爛後與黑黍酒同煮製成的香湯,用於給裸體沐浴。這裡之所以說是裸體,就是因為要進行裸浴,物件可能是活著的人,即祭祀的需要,另一個物件就是屍體。

有些古代帝王死後,其靈柩需要放置幾個月才下葬,他們不擔心屍體會腐爛嗎?

用香湯為屍體沐浴,再塗抹黑黍酒,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屍體有香氣,同時酒能殺菌和消毒,這對於屍體的防腐有一定的作用。要知道讓屍體腐爛的正是各種各樣的菌,需氧菌或者厭氧菌。不過這種做法到底是有祭祀的味道,即讓人死後通靈,商朝時期還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很重要的一環。

《周禮》中同樣還有冰人這樣一個官職,即掌管冰的,冰對於屍體的防腐也很有用,低溫環境下不易腐爛。

馬王堆女屍是古代最著名的防腐成功的例子,不過對於其中的防腐秘訣,到現在也是一個迷,因為該女屍被發現的時候是浸泡在一種液體中的,液體的成分中含有乙酸、乙醇和汞的沉積物,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防腐作用,至於這個液體是當初就是為了防腐而做的,還是後來出現的,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該女屍身上被二十層絲綢包裹確實也有助於防腐。

有些古代帝王死後,其靈柩需要放置幾個月才下葬,他們不擔心屍體會腐爛嗎?

所以我們看古代的帝王去世後,其防腐工作可以做這些:

用香湯給屍體沐浴,將屍體清洗潔淨,有香味,然後在給屍體塗抹黑黍酒,做完這個程式後,給屍體包裹上數層絲綢衣服,最大程度與外界隔斷。然後將屍體放進由防腐性和密閉性極好的棺槨中,棺槨中最好放置水銀。再然後就是將棺槨放進冰室中冷藏,接下來就等著下葬了。

當然古代的防腐技術很多,有很多到現在也不為人知,還要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發掘。

Tags:屍體去世防腐下葬棺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