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聊齋新讀|《種梨》中的賣梨人和道士,誰是小人?

由 元元的天下 發表于 遊戲2023-01-14

簡介不過是一個關於與法術的小故事:市場上有一個賣梨人,捨不得施捨給苦求的窮道士一個梨吃

一家人可以吃一個梨嗎

《聊齋志異》除了講鬼怪的愛情故事,正如郭沫若評價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說比鬼更可怕的,永遠是人。

很多故事,一讀再讀,總會讓人有不一樣的感觸。

聊齋新讀|《種梨》中的賣梨人和道士,誰是小人?

郭沫若

比如其中這篇《種梨》,一般從表面上看起來,這個故事是懲惡揚善,並沒有什麼不對。

不過是一個關於與法術的小故事:市場上有一個賣梨人,捨不得施捨給苦求的窮道士一個梨吃。有小夥計看不過,就買了個給道士。

道士吃完後種下果核,澆下熱湯後,迅速就長出了一棵大樹,結滿黃澄澄的梨。他將分與眾圍觀者食盡後,拔劍砍樹而去。看熱鬧的賣梨人發現,原來自己的一車梨和車把不見了,後悔莫及。

表面上看,勸人莫吝嗇,和氣生財,要與人為善。這種勸化世人多種善果,否則要遭報應內容的故事,在古代話本和戲曲中非常多。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或者是以今天的眼光來分析這兩個人物,卻顯得情理不通起來。

首先,小哥賣梨優質優價,說不上奸商。

聊齋新讀|《種梨》中的賣梨人和道士,誰是小人?

梨子

賣梨的小哥,不管是果農還是小販,不管是自己種的,還是買來的,來源合法,人家也是掙得辛苦錢。拉了一車好果子去集市上賣,賣的價錢略高些,人家也沒有強買強賣不是?也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並不存在什麼不"義"之說,用不著心理不平衡。

其次,小哥不欠道士一個梨,做好事不是義務。

老話說,救急不救窮。他縱有滿滿一車的梨,遇上窮困之人,攔住求一個梨吃以解飢渴,或者是嘴饞,總不至於要命吧。雖然道士說這個要求不算太過分,好比道德綁架富豪做慈善,總歸欠理。

何況他擔心有一就有二,假如旁人見了效仿起來,一天多幾個人都這樣白送,損失就大了。小哥不願開這個頭,拒絕了道士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頂多說他小氣。

由此可見,小哥不願白送道士一個,也不算惡行。

聊齋新讀|《種梨》中的賣梨人和道士,誰是小人?

道士

那麼,問題來了,是道士過分,還是小哥過分呢?是道士不對,還是小哥不對呢?

有道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

小哥辛辛苦苦掙點錢,遇上道士忿其不捨,借仗自己有法術,把一大車梨變沒了,還砍其車把,毀了人家的吃飯工具,道士是不是很可恨呢?

不禁疑惑:誰是小人?

假如來一個聊齋新編,一個正經勤奮的小老闆,一天遇上了一個陌生人說遇到點事,借點小錢花,並不知其是有背景關係之人,便拒絕了。

聊齋新讀|《種梨》中的賣梨人和道士,誰是小人?

《聊齋志異》

陌生人丟了面子,懷恨在心,就借力收拾了小老闆,讓他車也毀了,貨也沒了,哭天喊地悔之不及,才明白:有些有法術不起眼的小人物,那也是一個做生意的人,永遠得罪不起的……

究竟是小老闆心眼小,導致因小失大;還是陌生人藉故尋事,乃牙眥必報之小人,蒲松齡在世,恐怕又另有一說了。

Tags:道士小哥一個法術一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