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由 看看新聞Knews 發表于 遊戲2021-12-10

簡介鐵門上掛著一個金屬牌子——“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技藝”,旁邊用綠漆在一塊木板上寫著“華一志工作室”

雲杉木板英文怎麼說

他們是斫琴“老克勒”、設計“大拿”、崑曲唱腔“老法師”……他們無一例外地熱愛並鑽研自己的“手藝活”,在各自領域裡,繼承傳統並開創了先例。他們都依戀上海這座城市,在事業和生活上,追求精益求精。這份獨特的“精緻”感讓他們身上透著一股捨我其誰的“上海腔調”。

每天,東平路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的東北角小樓裡都會傳出一陣陣木匠作業的聲音——木頭的拉鋸聲、刨刀聲、打磨聲……中間還夾雜著車床聲。這是一間和音樂學院所有教室、宿舍風格迥異的屋子。鐵門上掛著一個金屬牌子——“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技藝”,旁邊用綠漆在一塊木板上寫著“華一志工作室”。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工作室的主人華一志,是上海“老克勒”,1955年出生在華山路。1991年,當時正在日本大阪卡內基絃樂器株式會社修復小提琴的華一志,受到知名作曲家丁善德邀約,作為特殊人才引進,回到上海音樂學院,開始參與小提琴製作學科的建設。

他有一雙能讓木頭髮出動人旋律的修造魔手

華一志的前半生主要做了兩樣工作,16歲開始,在上海機電一局機械修造廠做了18年鉗工;1988年是他的人生分水嶺,這一年開始,華一志在絃樂器製造行當裡如魚得水。這得益於他11歲就學習小提琴的音樂基礎,和前一份工作——工廠精工的手藝基礎。在大阪卡內基絃樂器株式會社學徒不到半年時間,華一志已經進入公司裡頂級絃樂器修造技師的梯隊。上世紀80年代,大量世界名琴、名畫從世界各地集中到日本私人收藏家、藝術家手裡。在此背景下,華一志得以接觸並修復了20多把價值超過百萬美金的世界頂級名琴。包括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瓜爾耐利、瓜達尼尼、蒙特雅娜等等在內的名琴經過華一志的雙手,無一例外地煥發最佳狀態,重新奏出名琴的極致旋律。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歸國後,華一志開始把自己的修造理論、技能傳授給音樂學院的學生。課外,他依舊承擔著學校不少老師、學生小提琴的修復工作。音樂學院器樂專業的學生,幾乎無人不知這位有著一雙修造魔手的上海“老克勒”。

他的這個工作室不大,但工具齊備。經過精心設計的DIY工具收納架,把華一志的十八般武器羅列得整整齊齊。對華一志來說,小而精的工作室安靜又舒適。每天能擁有將近五個小時的時間,安安靜靜,一個人做琴,實在不要太舒服了!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取法西方絃樂器而後投身古琴斫制

日本修造小提琴的經歷,讓華一志時常會帶著國際眼光,橫向考量,提升自己不同階段修造小提琴的水平。1992年,在一次中意交流的琴展上,一位義大利大師驚訝地告訴華一志,假如琴不具名,那現場這把,他親手製作的小提琴就會被他誤以為是義大利小提琴!然而,在當時,華一志的小提琴售價從未超出過8000元,而一把義大利工藝標準的小提琴,市場售價能夠達到12萬人民幣。

小提琴誕生於義大利,有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華一志當時想到的是,既然技藝已經成熟,能否將自己的看家本事活學活用在中國傳統民樂器的製作中。最終在1993年,他選擇了有著3500多年曆史,製作工藝和演奏同樣考究的古琴。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2013年,上海音樂學院推薦華一志評選“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華一志被授予“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和證書。同年,上海音樂學院也獲頒“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保護單位”銅牌。2017年,為支援華一志在古琴斫制上的鑽研和務實創新,上海音樂學院特批教育用房給華一志,作為古琴斫制的傳承基地。

如果說西方絃樂器開啟了華一志的音樂之門,那麼中國傳統絃樂器——古琴的斫制則是華一志一場悄無聲息的迴歸。他開始將西方絃樂器才講究的木材的聲學效能和機械效能等引數引進古琴選材中,嘗試使用魚鱗雲杉作為古琴的面板。同時,他還力主改變古琴僅作為室內樂演奏樂器的現狀,建議從作曲、樂團、音準等多方面助推,使古琴有朝一日成為中國樂團不可或缺的一個聲部。

獨創“若水七星”開古琴改制新風尚

在華一志看來,“海派”的關鍵品質是擁有全球視野的求實創新。作為古琴斫制技藝的代表性非遺傳承人,他很傳統卻一點也不守舊。“如果每一代人都守著老祖宗的東西不放,一點也不能越軌。那麼古琴怎麼會成熟?”他認為傳承是第一步,弘揚才是最終的目的。

2012年,在嚴格按照傳統工序,手工斫制古琴的同時,華一志開始了古琴改制的大膽嘗試。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透過自己長期實踐得到的經驗,開始對古琴雁足進行實用性改造。傳統的古琴將七根琴絃分兩組,繞在兩個雁足上。而這兩個雁足按照古制,是方榫插在方孔裡邊,它本身不能旋轉。每次調音或者更換琴絃,就要靠至少兩人,全力把琴絃繃到接近440赫茲的張力。就算是年輕的古琴新生代也難以獨立完成古琴繃弦的動作。傳統古琴的繃弦難題,成為一個技術門檻。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華一志首先想到的是“老朋友”西方絃樂器的無級變速,想到了英文單詞“taper”。用錐度,再把力量,從兩個雁足分配到七個雁足。這樣一來,形制雖然變了,但聲音效果仍然是古琴原有的風韻。最重要的是,新制“若水七星”歷史性地解決了撫琴人使用古琴時不能自主上弦和調音的技術難題。經過多次嘗試、打磨,2014年,由華一志獨創的“若水七星”申報並獲得了國家專利認可。他笑稱“若水七星”前兩字取自他的表字——若水,後兩個字七星,可以說是北斗七星,也可以說是七星梅花,都是中國傳統的元素。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在機修廠做鉗工時,華一志的老師是上海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八級鉗工。開始學習斫制古琴後,他師從古琴大師吳景略的高足胡維禮先生。對華一志來說,這兩位老師,影響他一生,非常重要。這是他在日後西學中用樂器的選材理論,以及求實創新大膽改制的底氣所在。然而華一志坦言,真正讓他此生精益求精不知疲倦的,是源於他在上海幸福安樂的生活。

“對我來說,我就是對生活有一個要求。我就喜歡眼睛看好一點的東西,鼻子聞好一點的東西,嘴巴能吃到好一點的東西,耳朵能聽到好一點的東西。”發自這個“好一點”的要求,華一志自學了釀造啤酒、威士忌、葡萄酒,自己動手打沙發、修房子。他生活自律,每天早晨打網球,上午在學校做古琴,中午在食堂用午餐。下午結束一天的工作,他就喝喝茶,帶小狗到附近公園做做運動。晚上回歸家庭和家人一起吃晚飯。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我家住在華山路,出生在華山路。那麼華山路的環境非常好,所以,從小我就對環境蠻在意的。小時候可能是潛意識。到外面去了以後,回國了,或者到外地回上海了,我在華山路、復興路走一圈,也覺得非常舒服!到音樂學院上班,騎個腳踏車,也離我家很近。學校也是花園草地老房子。我就覺得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在上海的幸福生活,讓華一志舉手投足間,滿是“上海腔調”。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有腔調的華一志,至今仍意氣風發像個少年。他說,他想辦一所學校,把自己對古琴的改制和非遺技藝活態傳承下去。計劃他都想好了,“也許,沒準還真能夠成功!”這些年,他每做一張古琴都會詳細記錄下製作的工序,以及不同工序相應的想法和心得。這些手抄小本同時也成了他給學生上課的講義。當老師,他常常告誡學生,學手藝沒有捷徑,最近的那條路一定是從打牢基礎開始的。他希望透過學生和有效的文化推廣,能夠讓更多的有心人,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瑞 實習編輯:程佳雨)

Tags:華一志古琴小提琴絃樂器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