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中亞腹地的“技術型強國”,超強武裝實力,上揍沙俄下虐滿清

由 懷蓮娛樂 發表于 遊戲2021-12-07

簡介準噶爾汗國為了迅速的發展火器技術,經常到周邊國家俘虜工匠,為自己製造武器

蒙古曾經打到哪裡

在清王朝最為鼎盛的康乾時期,中國的西北邊陲有一個名為準噶爾的蒙古汗國,這個國家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同時與清政府和沙皇俄國進行對抗,並且處於不敗之地。

這個準噶爾汗國所表現出來的軍事實力,遠遠超過了清王朝對蒙古部落的認知。

在當時,準噶爾汗國武器裝備要遠遠超過清軍,甚至超過了沙皇俄國,也正是憑藉著這點優勢,準噶爾才能在兩大帝國的夾縫中不斷髮展壯大。

那麼,準噶爾為什麼能擁有這麼強大的武器裝備呢?難道這個地處中亞腹地的蒙古汗國還是一個“技術型強國”?

中亞腹地的“技術型強國”,超強武裝實力,上揍沙俄下虐滿清

一、西北邊陲的蒙古部落

準噶爾是我國西蒙古四遊牧部落之一,在17世紀40年代,準噶爾部由一個弱小的厄魯特遊牧部落,演變為在準噶爾統治下包括當地厄魯特各部和一些突厥部落在內的民族割據政權。因此清政府把厄魯特也稱為準噶爾。

在準噶爾統治區域,有富饒優美的自然環境。北面有唐努山,東面有杭愛山,阿爾泰山從東南向西北延伸橫亙其中,南面為雪峰聳峙的天山。

這些山峰不僅擋住了四面來風,而且蘊藏著豐富的水源。山區裡有大片森林,生活著珍貴的野生動物,並出產各種重要藥材為準噶爾部狩獵生活提供了方便。

中亞腹地的“技術型強國”,超強武裝實力,上揍沙俄下虐滿清

這裡河流眾多,在準噶爾人活動中心的伊犁河流域和裕勒都斯河流域牧場廣闊、水源豐富,為發展畜牧業和農業生產,提供了極為優越的條件。

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準噶爾部實力迅速壯大,很快就萌發了對外擴張的野心。

準噶爾汗國作為蒙古部落之一,一直想恢復蒙古帝國的榮光。準噶爾汗國在逐漸強大之後,第一時間便試圖東進,侵擾清朝腹地,進而經略中原。

在這一過程中,準噶爾從最開始的處於劣勢,到後來逐漸展現出的強大軍事實力,令清政府吃驚不已。這一西北邊陲的“小部落”擁有十分先進的火器,令清軍吃了不小的虧。

二、擁有先進火器的遊牧民族

在十七世紀之前,弓箭一直都是準噶爾的主要作戰器具之一。在戰爭中,特別是冷兵器時代,弓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準噶爾部的主要生計是畜牧業和狩獵,弓箭是主要的狩獵工具,射獵生活使蒙古人的視聽分外敏捷,善於繚望,長於偵察與追蹤。

同時狩獵還是進行戰事訓練的一種有效方式,透過這種方式戰士熟悉了弓馬,鍛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對火器不很發達的時代來說,弓箭的強度決定著戰場優勢。準噶爾的弓箭和內地相比較,有弓短、弦韌、箭堅的特點,在加強弓箭的威力的同時也更加便於攜帶。

中亞腹地的“技術型強國”,超強武裝實力,上揍沙俄下虐滿清

準噶爾部在冷兵器上的使用出神入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火器的出現改變了戰爭的形式。火器的高殺傷性,高射程,令冷兵器喪失了戰場優勢。

在準噶爾對外擴張的早期,這個蒙古部落用弓箭與裝備火器的清軍和俄軍打了幾場,損失慘重。

正是這幾場慘敗,讓準噶爾人意識到了他們用了幾百年的弓箭已經落伍,火器才是戰場的寵兒。因此準噶爾人開始重視火器的發展,開始想辦法在自己的軍隊中大規模裝備火器。

特別是在烏蘭布通之戰中,準噶爾部打大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清軍使用了先進火器,重創了手持弓箭的準噶爾軍隊。

此戰之後,準噶爾的首領的噶爾丹表示準噶爾軍隊並不是在兵員上不如清軍,而是在火器上不如清軍。自此之後,準噶爾極力吸收外來技術,發展武器裝備,以便在與周邊民族的戰爭中取得優勢獲取利益。

準噶爾汗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可以向四面吸收先進技術為己用。在準噶爾汗國的東面是正值“康乾盛世”的清朝,北部是日益強大的沙皇俄國,西部則是中亞諸國。準噶爾汗國利用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斷壯大自身。

中亞腹地的“技術型強國”,超強武裝實力,上揍沙俄下虐滿清

當時,準噶爾發展火器的途徑有三,首先是“自制”。準噶爾汗國為了迅速的發展火器技術,經常到周邊國家俘虜工匠,為自己製造武器。

在這些俘虜當中,有來自中亞哈薩克國的軍官,有來自沙皇俄國的工匠,有來自瑞典的遠征軍,這些人被準噶爾俘虜之後,為了活命,為準噶爾汗國建造了兵工廠,甚至還設計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型武器。

例如,在1709年,準噶爾汗國在同俄國進行作戰時,俘虜了一名被俄國俘虜的瑞典軍官雷納特。由於他懂得制炮技術,甚得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的重用。他曾為準噶爾製造過發射四磅重炮彈的炮15尊,小型炮5尊,發射十磅重炮彈的迫擊炮20尊。

這種迫擊炮,相對於其它的炮種來說已處於前沿火器的位置。並且他還幫噶爾丹改進了鍊鐵技術,使火炮的鐵腔能承受住更大的膛壓,從而使火炮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利用俘虜進行武器製造,引進先進技術,使得準噶爾在火器裝備上前進了一大步。

其次,直接從敵方手中奪取也是得到火器的重要來源之一。

在1716年奪取亞梅舍沃要塞的戰鬥中,沙皇俄國派給布赫戈利茨的增援部隊被準噶爾汗國擊潰,物資全被準噶爾軍隊捕獲。

在鄂羅會淖爾戰役後,噶爾丹與擁有數百門大炮、無數小型炮的十萬清軍進行戰鬥後,清軍撇下幾門炮撤走了,這幾門炮也自然成為噶爾丹的戰利品。準噶爾汗國不僅直接裝備了這些俘獲的火器,而且還對其進行研究改造,使其威力倍增。

中亞腹地的“技術型強國”,超強武裝實力,上揍沙俄下虐滿清

最後則是商業貿易,雖然因為清朝政府在對外出售武器上進行嚴加限制,甚至連銅鐵也在貿易限制之列,從清朝光官方得到火器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民間,卻也有不少內地商人從事走私武器給的勾當。準噶爾利用強大的經濟實力,從這些商人手裡購買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和生產原料。

另外,在與俄羅斯的交往中,準噶爾汗國也大肆購買了武器和軍事裝備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準噶爾汗國的武器裝備效能,令準噶爾的軍事力量與日俱增。

三、清軍知恥而後勇

清軍屢次與配備火器的準噶爾軍隊進行了正面交鋒,互有勝負,也逐漸認識到火器在攻防作戰中的重要性,並著手加強己方火器兵種建設和武器配備。

康熙二十九年,雙方在烏爾會河之戰中,噶爾丹依託“弓形陣”和火力優勢,搶佔先機,清軍將領卻是“畏其鳥槍,先卻,諸部落兵力薄,亦退”。

事後,清軍總結失利原因,認為“厄魯特多火器”是清軍失敗的最大原因。

於是,清軍下定決心要發展火器,在隨後的烏蘭布通之戰,清軍以火器部隊在前,步騎兵在後,隔河佈陣。準噶爾軍將數萬頭駱駝圍成一個大圈,號稱是“駝城”,然後在駱駝的間隙中,尋找時機向清軍發射矢銃,反擊清軍。

這一戰雖然準噶爾部的武器效能更好,但清軍指揮得當,最終擊敗準噶爾軍。

康熙三十五年的昭莫多之戰,此戰準噶爾軍隊有5000餘精銳騎兵,裝備 2000 餘杆火槍,作戰十分強悍。但清軍佔據有利地形,利用大型火炮將準噶爾軍壓制得無力抵抗,對戰局的勝出起了決定性作用。

中亞腹地的“技術型強國”,超強武裝實力,上揍沙俄下虐滿清

因此,雖然準噶爾的武器效能要比清軍好,但是清軍也在不斷地學習進步,特別是清軍將領知道自身火器不足,開始研究針對準噶爾部的獨特戰術。噶爾雖然擁有強大火器,卻也並未能過於橫行霸道。

隨著清軍不斷配備強大的火力重器,其熱兵力戰力迅速提升,特別是清準戰爭後期,清軍強大火器部隊的效能得到了充分發揮,準噶爾的武器裝備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文/樂宇

參考資料:《康熙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史實考》,黑龍、海純良

Tags:準噶爾火器汗國清軍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