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由 偉崗數學 發表于 遊戲2021-09-10

簡介孟德爾經過8年試驗,種植超過了一萬株豌豆,追蹤統計了所有後代的遺傳特性,終於得出了劃時代的遺傳學三大定律,把他稱作遺傳學之父絕不過分

孟德爾發現了什麼定律

有很多事情對我們現代人來說都是顯然的。這給我們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很多科學知識都是人類輕而易舉獲得的,生物的遺傳性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可能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注意到顯而易見的事實證明生物的遺傳性。比如最簡單的兒子像父親,歐洲人的大鼻子,生出來的後代基本都是大鼻子;蘋果種子種出來的是蘋果,不可能成為香蕉,同樣香蕉種子不可能種出蘋果來,這些都是生物的遺傳性。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希臘著名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指出了遺傳是物質的,來自父親和母親,而不是精神和情感的東西。他甚至指出長頸鹿是豹子和駱駝的雜交!

但科學就是科學,不能說有了看似明顯的事實就直接得到結果。其實,你如果深入的思考一下,就發現上面顯而易見的事實也包含很多需要證實的東西,比如什麼樣的特性可以遺傳?遺傳特性可以傳幾代?是什麼決定遺傳的?這些問題的回答,都需要科學的試驗。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是誰在歷史上第一個打破僵局,把這個貌似不用證明也成立的事情納入科學的範疇?是孟德爾,一個孤軍奮戰的民間科學家,甚至可以說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依靠任何資助和研究機構支援的偉大科學家。

孟德爾奮鬥了一生就是為了驗證生物的遺傳學。也就是從試圖回答上述問題入手,用科學試驗的方法,來證明生物有遺傳性,而且遺傳性有一些特性,比如,有些特性只要父或母某一方有就可以遺傳,而有些特性必須父和母同時具有才可以遺傳。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孟德爾生於1822年,比牛頓晚179年(牛頓生於1643年),比麥克斯韋(生於1831年)早9年,比尤拉(1707年)晚115年,比高斯(生於1777年)晚45年。而後四位是科技發展的標杆。

從年代上看,孟德爾處於的時代,是歐洲科技發展的黃金時代。幾乎人人都重視科技發展,對科學研究也是非常尊重。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那個時代科學的進步也是非常巨大的。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都是劃時代的科學進步,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是後來通訊及計算機的基礎,尤拉和高斯就更不用說了,數學的進步簡直就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你如果不是專家,甚至理解都非常困難!你只能用難以置信這個詞。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對比4位科學巨匠(牛頓,麥克斯韋,尤拉以及高斯),孟德爾跟他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後四位都是體制內的科研人員,而孟德爾是民間科技人員。換句話說,四位科學巨匠都是政府資助的科技人員,或者是大學裡的教授,或者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牛頓,麥克斯韋是劍橋的教授,尤拉是彼得堡科學院的教授,柏林科學院的創始人之一,高斯也是聖彼得堡科學院的通訊院士),而孟德爾在研究遺傳性時的身份是修道院的教士。

不過孟德爾也是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算是科班出生。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有了大學教育的底子,你就有了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如果你學習勤奮加上有些天賦,你還可以瞭解到科技發展的趨勢,同時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為科學發展做出貢獻。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孟德爾出生在奧地利的Silesian village of Heinzendorf(西里西亞),現在這個地方屬於捷克。孟德爾的父母都是農民,比較貧窮。不過他父母很早就認識到他的學習天才,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學霸,所以堅持讓他在學校學習。實際上據記載,他的部分學費還來源於他姐姐的嫁妝,這一方面說明他家境的貧寒,另一方面也說明他父母為了他的學習是付出了一切的。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當然,孟德爾沒有辜負他父母的期望,21歲他進入修道院當學徒,因為學習努力,他被送到維也納大學學習3年(1851-1853,當時孟德爾是29到32歲)。

維也納大學可以說是孟德爾科學研究的起點。事實上,他在維也納大學的物理老師有一個就是多普勒(那個發現多普勒效應的物理學家,宇宙膨脹的發現就是由多普勒效應推匯出來的),這說明當時的維也納大學還是非常有名氣的。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當然也沒有文獻記載,多普勒對孟德爾有另眼相看,特殊對待。而孟德爾比起多普勒來,也同樣的偉大。不過老師偉大,學生又偉大,看出了科學在傳承,這也是大學存在的意義。

孟德爾在維也納大學不僅學了物理,還學了化學和植物動物學等,這為他以後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三年之後,孟德爾結束維也納大學的學習,又回到布隆(Brno,現今也屬於捷克)的修道院做教士,同時在修道院開設的學校裡教書,被認為是一個優秀的教師。

又經過3年的準備,孟德爾開始了他長達8年的豌豆種植遺傳性的試驗(1856-1863),得到了著名的孟德爾遺傳學三大定律:孟德爾遺傳分離規律,孟德爾基因自由組合規律和孟德爾顯性遺傳規律。後來孟德爾顯性遺傳規律被髮展成基因連鎖及互換規律。這三大規律就成了遺傳學三大定律。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簡單地說,遺傳分離規律就是,遺傳特性是由一對遺傳基因(孟德爾稱作遺傳因子,後人改命名為基因)決定的,這一對基因隨機的分佈在父和母體,當父和母的細胞結合成後代的細胞時,後代就分別從父和母各繼承一個基因,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基因從而決定遺傳特性。也就是說,生物的父母都具有的遺傳特性,後代就分別從父和母各繼承一個基因,組成一個基因對,這個基因對決定了遺傳特性。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打比方說,豌豆種子結出豌豆這個遺傳特性,就分別由花蕾(可以算作母系)和花粉(可以算作父系)各一個基因傳給後代來決定。

這個規律說明了父輩和母親在遺傳學上是同等重要的,離開哪一個,遺傳特性就不存在了。

這個結論看似簡單,但在孟德爾之前,還沒有人提出過這一點。那麼孟德爾是怎麼證明這個規律的呢?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孟德爾的實驗室就是修道院的後花園。他是怎麼說服修道院把後花園當做試驗場,史料也沒有記載,估計孟德爾在修道院還是有一定權威的,至少人品不錯。

孟德爾選擇了豌豆的這7個特徵:種子的形狀(圓粒,皺粒),莖的高度(高莖,矮莖),子葉的顏色(黃色,綠色),種皮的顏色(灰色,白色),豆莢的形狀(飽滿,不飽滿),豆莢的顏色(未成熟)(綠色,黃色),花的位置(腋生,頂生)。

孟德爾選擇這7個特徵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直觀上看,這7個特徵都特別好區分。而且豌豆在種植過程中也容易授粉和計數。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不過可以說孟德爾是天下第一有耐性的人。你想想,8年啊,一個一個豌豆苗的授粉,觀察,統計(還沒有一個助手),沒有堅定的毅力和非常人的耐心,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

是什麼支撐著孟德爾一直這樣研究下去,史料也沒有記載,畢竟孟德爾的研究環境是民間,大眾關注的比較少,對孟德爾的記錄我想主要是他的成果了。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孟德爾跨越常人的第一步就是確定遺傳是由遺傳因子決定,而且遺傳因子是成對的,一個來源於父,一個來源於母。

後人把孟德爾的遺傳因子改名為基因,最終還找到了基因的物理定義和形狀,開啟了一門影響深遠的科學門類:基因學。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孟德爾的遺傳分離規律比較好驗證,比如說,你用高莖的花粉給高莖的花蕾授粉,得到的後代肯定是高莖的。反之,你用低莖的給低莖的授粉,肯定得不到高莖的後代,甚至你用低莖的花粉給高莖的花蕾授粉,不一定就得到高莖的後代,這一切就說明父和母都是決定遺傳的一方面因素。

孟德爾詳盡描述記錄了他的試驗結果,包括進行過什麼特性試驗,數量是多少,結果是多少,有多少是符合規律的,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孟德爾的第二大定律講的是把幾個特性混合起來,後代會產生什麼效果。比如說圓粒的種子加黃色的葉子再加頂生的花,這些特性一起觀察,又會發生什麼現象呢?

孟德爾發現,首先這些特性互不干涉,也就是說黃色的葉子不會影響到花是頂生還是腋生,其次這些特性是可以自由組合的。也就是說,存在黃色葉子頂生的花,也存在黃色葉子腋生的花,以及綠色葉子頂生的花等。這就是孟德爾遺傳的第二大定律。

同樣,孟德爾也為了他的第二大定律準備了很多資料支援,各種交叉試驗都有,8年的時間沒有白白浪費。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孟德爾的第三大定律就涉及到顯性遺傳和隱形遺傳了。這也是孟德爾試驗中的難點。

孟德爾在試驗中發現,總是有一些遺傳特性會壓過其對手。比如說,你用高莖的花粉給矮莖的花蕾授粉,得到的後代是高莖的,然而你用矮莖的花粉給高莖的花蕾授粉,得到的還是高莖的後代。經過反覆多次的試驗,孟德爾終於認識到有些遺傳基因要壓過另一些遺傳基因,即遺傳有顯性跟隱性之分,當顯跟顯或顯跟隱時,後代都是顯,只有在隱跟隱時,後代才具有隱性的遺傳特性,這也是孟德爾遺傳第三大定律。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孟德爾經過8年試驗,種植超過了一萬株豌豆,追蹤統計了所有後代的遺傳特性,終於得出了劃時代的遺傳學三大定律,把他稱作遺傳學之父絕不過分。稍稍有些遺憾的是,孟德爾在生前並沒有得到科學界的認可。

其實孟德爾為了得到認可,還是做了很多工作。他把他的試驗結果整理成文章,發表在The Proceedings of the Brünn Natural Science Society,(布隆自然科學紀要)(1865年)(這本雜誌在各大圖書館中都有收藏)。他還準備了40封他的論文的信,寄給了當時有名的40個植物學家,但是還是沒有得到認可。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沒有得到認可的原因也很難解釋,很多人相信主要因為孟德爾是孤軍奮戰,沒有大學和研究院的背景,被人輕視。又有些人認為,當時達爾文的進化論正熱門,大家都只關注進化和變異,不太重視遺傳學。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還有個八卦故事是說,當時有個有名的植物學家叫Carl Ngeli(卡爾。納格里),他是研究花粉細胞分裂的,他開始對孟德爾的研究結果很感興趣,不過他要孟德爾用植物山柳菊(英文叫hawkweed)重複豌豆的遺傳試驗,結果孟德爾沒有成功。沒有成功的原因,史料沒有記載,估計是hawkweed的授粉不容易成功,或者遺傳特性不好定位,這搞得孟德爾也很鬱悶,認為他的試驗也許在植物界不具有普遍性。而這個Carl Ngeli因為孟德爾山柳菊試驗的不成功,就認為孟德爾的結論是錯誤的。最終CarlNgeli在歷史上最出名的就是否定孟德爾,這也算一大諷刺。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是金子總要發光,到了1900年,也就是孟德爾去世後的16年(孟德爾1884年逝世),孟德爾的三大定律終於得到科學界的認可,從此一個新的科學紀元開始了,各路豪傑紛紛登場,演繹了一場激動人心的科學大劇,同時也改變了人的生活,延長了人的壽命,提高了人的生活質量。生命科學,這個20,21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從此就起航了,怎麼強調它的重要性都不過分。

今天偉崗就跟大家聊到這,這一篇雖然跟數學無關,但是科學史也是偉崗比較喜歡的話題,所以這篇文章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請繼續打賞偉崗,這樣寫出的文章會更精彩!

Tags:孟德爾遺傳特性後代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