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盜挖朱棣陵墓這事兒,乾隆乾的很不光彩!

由 帥氣的珠珠 發表于 遊戲2021-06-20

簡介就這麼愛折騰且任性的一家人,誰敢保證乾隆在修繕明陵時沒動手腳,沒替換金絲楠木,又神不知鬼不覺地用到自己的陵墓當中去

什麼的光彩

文/咩咩

盜挖朱棣陵墓這事兒,乾隆乾的很不光彩!

項羽、曹操、董卓、黃巢、孫殿英…

哦,對了,還有滿清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四位帝王乾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俗稱盜墓賊,雅稱“摸金校尉”,長沙話稱“土夫子”。

01

在中國,古人信奉“事死如事生”。

即人死之後,在陰間依然要過類似陽間的生活,因而墓葬建築和隨葬用品多仿照世間置備。

《荀子·禮論》:

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尤其是帝王。

秦漢時期的陵墓,需收葬帝王衣冠、金銀珍寶,置妃嬪侍奉,宮人獻食(人殉),猶如在世一般。

正因為陪葬品如此豐富,才催生了一個“盜墓”這個頗具技術含量的行當。

但歷朝歷代,皆認為此舉傷天害理,並列入律法,嚴刑懲處。

既然如此,貴為九五之尊,乾隆又為啥會去做這等令世人不齒的醜事?

這檔事兒,還要從做棺材用的金絲楠木說起。

盜挖朱棣陵墓這事兒,乾隆乾的很不光彩!

02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乾隆著手為自己建陵,墓址選在了孝陵以西的勝水峪。

經十年大興土木,於乾隆十七年完活,攏共耗銀170多萬兩。

是為裕陵。

盜挖朱棣陵墓這事兒,乾隆乾的很不光彩!

裕陵明堂開闊,富貴堂皇,建有聖德神功碑亭、五孔橋、一孔橋、下馬牌、地宮等20餘項工程,可謂氣勢非凡,工精料美。

這“美料”,就包括金絲楠木。

據明人謝肇淛《五雜俎》記載:

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

意即,用金絲楠木做成棺材裝屍身,能常年不腐;做成食盒裝生肉,數日不變色。

所以,自古以來,富貴人家皆熱衷用此木打製壽材。

可是,金絲楠木多生長於瘴癘瀰漫、虎狼出沒的深山幽谷之中,極其難搞。坊間亦有這樣的說法:

1000個民夫進山採伐,最終能活著出來一半,當算燒了高香;

即便採伐齊當,溝壑縱橫,無路可走,想運出來更是難上加難。唯一的法子,就是等山洪暴發,借力將原木衝出山。

如果趕上雷公偷懶,數年少雨,那你就耐心候著吧。

三五年是它,十年八年也是它。

再者,由於前期過度開採,及至滿清,已很難找到筆直成型、可用於建造大梁的楠,甚至市場價被哄抬得堪比黃金。

正因如此,乾隆天天愁得吃不香睡不安,腦門皺得跟核桃皮似的:

價比黃金,那倒不是事。咱大清有的是銀子,可難採難運啊。這可咋整?

翻來覆去,腦汁被絞盡N回之後,乾隆突然眼前一亮:

要不,偷點?

偷誰的?

當然是朱棣。前朝第三任掌門,那也是個有錢的主兒!

盜挖朱棣陵墓這事兒,乾隆乾的很不光彩!

03

乾隆之所以盯上明陵,特別是明成祖與皇后徐氏的長陵,原因很簡單:

朱棣在位期間,國勢強大,財力雄厚:經營東北,五徵漠北,七下西洋,拿下安南,營建紫禁城…樁樁件件全是大事。

如這等幹大事的人物,給自己修建陵墓,自然也會下大力氣。

說白了,朱棣和媳婦的墓中,肯定會有大量質地堅硬的百年金絲楠木。

“老大,這事搞不得,搞不得啊!”

當時的吏部尚書劉墉、文淵閣大學士紀曉嵐等人,聽乾隆透出盜墓口風,一個個火急火燎,組團相勸。

“為啥?”乾隆慢條斯理地問。

劉羅鍋馬上搬出了《大清例律》:“你看,咱們制訂的律法裡寫得清清楚楚,”

乾隆一臉黑線:“我看不著。”

“那臣念給你聽。第二百七十六條:凡發掘墳冢,見棺槨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開棺槨見屍者,絞…”

“聒噪。我聽不清!”

乾隆狠狠掃了劉墉、紀曉嵐等反對派一眼,冷哼一聲掉屁股走了,邊走邊暗忖:

老朱的墓,勞資搞定了!

04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乾隆日思夜想,睜眼閉眼,全是明成祖朱棣墓中的金絲楠木。

俗言: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尤其是被一國之主給惦記上,準沒好。

事實也是,皇上的心思,很快被幾個大臣看破。

其中,有工部尚書金簡(字可亭,內務府漢軍正黃旗人,一說滿洲包衣人);

有戶部尚書曹文填。其與老爹曹振鏞,時稱“父子尚書”。

這兩位交情不錯,私下一碰頭,一嘀咕,緊接著就給主子乾隆上了一道奏章。

這奏章,可真叫個別出心裁——

懇請聖上修葺明陵,以示對前朝敬重,收攏民心。

乾隆稍加尋思,頓時心領意會,龍顏大悅:“好,准奏,就這麼辦!”

咋辦?

偷樑換柱!

以修繕的名義,把自己想要的楠木統統拆卸、倒騰出來,然後代替以普通木材。

對此工程,乾隆任命金簡為總負責人,曹為監理,即刻制定修繕方案。

金簡與曹文填所提方案沒敢太過分,總體歸結為四個字:拆大改小。

即將明陵所有的恩殿,包括兩廡這些配套建築的規制縮小。

原來7間的,改為5間;5間的,改為3間;重簷改為單簷,楠木換成柳木…

不得不說,這一招玩得高,實在是高!

時至晚年,乾隆撰寫《十全記》,並自稱“十全老人”。若再加上盜墓明陵這一樁,應該叫“十一全老人”才貼切!

05

不過,對乾隆此舉,也有人提出了質疑和反駁。

理由是:

前文已表,乾隆裕陵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時,就已修築完成。

盜挖朱棣陵墓這事兒,乾隆乾的很不光彩!

而乾隆修繕明十三陵,是在35年後的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

從時間上看,乾隆盜墓之說不成立。

可是,為啥民間傳得沸沸揚揚?難不成後世都在潑他的狗血汙水?

結合滿清歷代帝王修陵這事兒來看,還未必是空穴來風。

第一,在首個入關的皇帝順治的孝陵裡,就發現有大量來自明代建築上的木料;

這說明,他們比較擅長“偷樑換柱”。

第二,把自己造好的陵墓返修重建,在清朝皇家都曾發生過。

比如雍正。

雍正之前的幾位皇帝都葬在一處,即東陵,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多和睦。

誰知,雍正偏不跟先人湊熱鬧,廢掉當初所選東陵“九朝鳳陽山”,獨自去了易州太平峪;

再比如道光。

陵墓修建完畢,驗收時發現漏水。

本是小問題,卻非當豆腐渣工程處理,推倒重建;且壞了父在左、兒在右的宗法禮制…

就這麼愛折騰且任性的一家人,誰敢保證乾隆在修繕明陵時沒動手腳,沒替換金絲楠木,又神不知鬼不覺地用到自己的陵墓當中去?

小編猜度,就憑他拎著下圖自己的這些戳子,將無數古畫珍品毀成牛皮癬的大無畏不要臉精神,盜個墓算啥?

盜挖朱棣陵墓這事兒,乾隆乾的很不光彩!

只可嘆,及至民國,軍閥兼同行孫殿英下令炸開裕陵,好一通盜掠。

據清室善後委員實地查勘所見,地宮內,骸骨狼藉,散落滿地,楠木金棺亦被劈成殘片…

偷樑換柱盜人墓,卻不想自己的陵寢也被盜。一報還一報不說,還落了個屍骨不全的慘烈下場。

也許,這就是天道迴圈,冥冥之中自有報應吧。

Tags:乾隆楠木金絲明陵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