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由 關中客SH 發表于 美食2023-02-01

簡介秦朝時期,少數普通百姓還是可以吃到肉的,主要以雞肉、豬肉、狗肉為主,牛作為受保護的物件,只有帝王才可以享用,而羊屬於貴族階層專屬,狗肉則在老百姓之間大行其道

麻結出的籽叫什麼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如果穿越到秦朝,絕對是痛苦不堪。我們今天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在秦朝大部分都是不存在的。秦朝時期的食物,不但種類匱乏,佐料稀少,而且烹飪技術單一,方式簡單。即便是那些對吃沒什麼要求的人,面對秦朝的飲食,大多也是難以下嚥。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商鞅變法之後,秦人主要做兩件事,打仗和種地。秦朝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視,農作物品種有很多。根據《秦律·倉律》記載,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禾(粟、小米)、麥(小麥)、黍(大黃米)、稻(水稻)、答(小豆)和菽(大豆)。當時對農作物的種植,也做了相應的規定。《秦律·倉律》中記載:“種:稻、麻畝用二斗大半鬥,禾、麥一斗,黍、答畝大半鬥,菽畝半鬥”。也就是說水稻和麻每畝用兩鬥再加三分二斗種子;穀子和麥子每畝用一斗種子;小豆每畝用三分之二斗種子;大豆每畝用半鬥種子。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除了主食以外,秦朝時期的副食包括肉食、蔬菜和水果三大類。肉食主要以羊、豬、狗為主,其他還有魚類和禽類。高等級的貴族還可以食用到猩猩的嘴唇,熊的腳掌,鹿的尾巴,洞庭湖的鯿魚,東海的鯉魚,南方的朱鱉等等。至於牛肉,除了帝王,其他人想都別想。傳承千年的

“耕牛不得隨意宰殺”的禁令,就是從秦開始的。秦朝的耕牛具體數量,官方是要進行登記的;對於因飼養不當導致一年死三頭牛以上的養牛人,是要殺頭的;如果十頭成年母牛中有六頭不生小牛,養牛人就要受到懲罰;負責主管耕牛的官吏,如果監管不力也會獲罪。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如果耕牛不幸意外死亡,必須上繳牛的屍體,然後由專門的人員來一場“庖丁解牛”,把牛屍分解成皮、肉、筋、角,分別賣錢,這種情況下才可以買到牛肉。雖然秦朝的法律繁多,且嚴格。但唯獨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人們可以透過狩獵野味來打打牙祭。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時期,人們餐桌上的蔬菜品類並不豐富,我們今天經常吃到的茄子、西紅柿、菠菜、黃瓜、辣椒、土豆……這些一律都沒有。雖然《詩經》中提到的蔬菜有幾十種,但大多屬於野菜。秦朝時期經常吃到的蔬菜有五種,稱作“五菜”,即葵、藿、薤、蔥、韭。葵菜是當時最常吃的蔬菜,也就是現在的冬葵或冬莧菜;藿是大豆苗的嫩芽,而薤則是現在南方常用來醃鹹菜的藠頭;蔥和韭跟現在一樣。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時期的水果品類和今天差不多,北方的水果主要以梨、慄、棗等為主;南方則多以柑桔、荔枝、橙、柚、楊梅等為主,像桃、李則是南北方都種植的。當然,秦朝時期的水果口味都屬於原生態,與我們今天所吃的經過改良後水果口味不能相提並論。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時期,“炒”這種烹飪技藝是不存在的,植物油在漢代才出現,而且秦朝沒有鐵鍋,不光普通百姓沒有鍋,達官顯貴們也沒有鍋的概念,因為當時冶鐵的技術還沒有發展到可以造鍋的程度。因此,秦朝人的餐桌上,沒有炒菜,至於用油炒菜,那是宋朝以後的事了。秦朝的貴族做飯用青銅器具,而普通百姓只能用陶具瓦罐了。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人的烹調方式,燒烤、蒸煮是主流。而且,秦朝人飯食的味道清淡至極,因為秦朝的製鹽技術還不是特別發達,還有就是秦朝的調味品也不是特別豐富,主要有鹽、麥芽糖、蜂蜜、醋、梅、野花椒、姜、蓼、茱萸等,除了鹽以外,其他的佐料一般只有貴族才能享用到。喜歡辣的吃貨可能會失望,秦朝沒有辣椒。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時期,延續了西周以來的飲食等級制度,《國語·楚語下》中有記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各等級不能僭越。秦朝的貴族的主食是以脫殼的小米飯為主,也被稱為“膏梁”飯。後來,“膏樑子弟”也就成了富家子弟的代名詞。秦朝貴族吃飯時還要配上三羹,即太羹、和羹、鉶羹。太羹是一種沒有多少滋味的肉汁,用來淋在主食上;鉶羹是用菜和肉製成的湯,主要用來喝;鉶羹加上點鹽和梅就成為了和羹,主要是吃肉之時當醬來用。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貴族眼中的美味,秦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本味篇》中說的很清楚,肉類有猩猩的嘴唇、獾熊的腳掌、鹿的尾巴等;魚中有洞庭湖的鯿魚、東海的鱺魚、還南方的朱鱉等;青菜中有陽華山的芸菜、雲夢澤的芹菜、太湖的菁菜等;調料中有陽樸的生薑、招搖的桂皮、越駱國的香菌等;糧食中有玄山的禾穀、不周山的小米、南海的黑黍等;水果有云夢澤的橘子、沙棠樹的果實等。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貴族對於肉食的烹調還是非常講究的,基本沿襲了周代的烹飪技法。這第一種就是烹,將肉放入青銅鼎中,加水直接煮熟,然後開吃,還可以用下面帶有火門的“溫鼎”,邊煮邊吃,類似今天的火鍋;第二種就是炙,有點類似今天的烤串,要麼將肉用木棒串上放在小火爐上烤,要麼直接放大火上烤,只可惜當時沒有孜然和辣椒,孜然是唐代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而辣椒則是明末從南美傳入中國。不過當時有鹽和花椒,湊合著還能吃。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第三種就是蒸,將肉食放入蒸食器中直接蒸熟,然後食用;第四種是炰,就是用爛泥塗抹食物並置火中燒熟,類似於今天叫花雞的做法;第五種是膾,碎切魚肉,然後生吃,類似今天生魚片做法;第六種是漬,把肉放到酒裡醃製浸泡後食用;第七種是醢,也就是把肉做成肉醬後食用;第八種是脯,是把生肉切成條,醃好後風乾再食用,又叫脩。秦朝貴族的生活是有滋有味,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就沒那麼好過了。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普通老百姓大多數是吃不上肉的,屬於食蔬者階層。正所謂“六月食鬱,七月享葵,八月剝棗,九月叔苴,十月獲稻”。秦朝的主糧是粟,粟米耐旱耐貧,產量穩定,是當時唯一呈現盈餘狀態的穀類作物。無論是老百姓繳納賦稅,還是官府給官員發放俸祿,基本都會用到粟。老百姓吃的食物稱為“粒食”,即將整粒穀物置於炊器中蒸煮後食用,“脫粟之飯”即以粟做成的乾飯,在秦朝時期的餐桌上非常普及,另外還有

“羹湯燒飯”,即泡了菜湯肉湯的小米飯。能吃到這樣的飯,也算是殷實之家了。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老百姓餐桌上出現最多的蔬菜就是葵菜與藿菜,除了粟以外,用菽(大豆)直接煮成的豆飯也是家常便飯。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能吃上藿菜湯泡豆飯就已經非常滿足了。有些窮人則是以麻子為食,所謂麻子就是“禾麻菽麥”中的“麻”結出的果實,吃上一口,就“蟄於口,慘於腹”,實在難以下嚥。荒災之年,老百姓還常用蔓菁之類充當糧食度荒。至於韭菜、芹菜等蔬菜,也只能出現在富貴人家的餐桌之上。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雖然小麥也是當時主要糧食“六穀”之一,但是當時小麥的產量並不高,再加上秦人只能使用杵臼對小麥籽粒進行簡單的加工,無法將小麥籽粒完全研磨成麵粉,也無法徹底解決小麥的種皮難以炊煮的問題,所以做出的麥飯實在太過於粗糙,很難吃,甚至於後來的人們,還習慣於用吃麥飯形容生活清貧。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後來,受到遊牧民的族影響,北方地區的百姓才將小麥由“粒食”改為“粉食”。由於當時沒有發酵技術,小麥一般被做成“糗”(幹餅)和“湯餅”(死麵的麵湯),口感十分粗硬,和我們今天的麵食相去甚遠。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饅頭是出現在三國時期,而包子最早出現於宋朝。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時期,少數普通百姓還是可以吃到肉的,主要以雞肉、豬肉、狗肉為主,牛作為受保護的物件,只有帝王才可以享用,而羊屬於貴族階層專屬,狗肉則在老百姓之間大行其道。秦末劉邦每日飲酒都用狗肉當下酒菜,他的連襟樊噲更是屠狗出身。當然,對於那些懂得狩獵的百姓來說,偶爾可以獵取一些野生動物來改善一下生活。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我們現在的一日三餐,對於秦朝的人來說是一種奢望。當時無論是帝王還是百姓,都嚴格遵循“一日兩餐制”,第一頓飯叫朝食,又叫饔

yong

。大約相當於上午九點左右,因此這個時刻也稱食時;第二頓飯叫晡食,又叫飧

s

ū

n

。相當於下午四點左右。當時那些乾重體力活的勞役,每日早飯半鬥,晚飯是三分之一斗,主要以麥飯、豆飯為主。繁重的體力活,如此的飲食,他們大多數人是吃不飽的。到漢代才有所改變,普通老百姓在一日兩餐前,早上加上一頓寒食填填肚子,也就是我們今天吃得早點。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朝雖然有禁酒令,但主要以禁止飲酒為主,對於釀酒等行為是不做限制的。秦人的飲料種類主要以酒(濁酒和清酒)、秬鬯(用黑黍和鬱金香草釀造的酒)、漿等為主。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俗話說:“皇帝不差餓兵”,當兵吃糧,天經地義。維繫士兵健康的軍糧,不但關係到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國防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因此,軍糧受到了各朝各代的重視。秦朝計程車兵雖然沒有工資,甚至連被服都要自己準備,但秦軍的兵器和軍糧是由國家統一供應。秦軍的主糧是粟米,從先秦到唐初,粟米始終佔據“王牌軍糧”的寶座長達千年。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秦軍中實行的是“一日兩餐制”,並對軍糧的分配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行軍作戰的公士級別士兵,早飯半鬥粟米,晚飯三分之一斗粟米,合計今天的

1125

克粟米;負責放哨等任務計程車兵,早晚各三分之一斗粟米,合計今天的

900

克粟米。其烹飪也很簡單,就是將粟米和切碎的野菜、豆類,甚至肉類混在一起,放入陶鍋中一通亂煮。由於陶器保水性差,士兵們實際上吃到的是一碗稠菜粥。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軍隊中計程車兵吃飯,光靠主糧是不夠的,還需要其他的副食作為補充。鹽在軍隊後勤供給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資。秦朝將鹽和副食結合起來,形成以大醬和醃菜為主的軍隊副食結構。醬在中國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周朝時就有了醬的記載,當時周天子的食譜中一年到頭光是醬就要消耗“百有二十甕之多”。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因此,米醬混搭就成了秦軍軍糧供應的主要形式,秦朝規定士兵一斗米配半升醬。至於鮮肉和新鮮蔬菜這類副食,在軍營中是相當稀缺的,普通計程車兵基本上沒機會吃到,他們的副食一年到頭只有兩樣,即大醬和醃菜,而且還常常吃出問題來。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由於當時生產條件的限制,註定了軍糧往往不會太好吃。對於處在戰亂之中計程車兵們來說,每天提著腦袋上戰場廝殺,能吃一頓是一頓,哪有心思去在意軍糧的味道如何。與其考慮飲食的質量,還不如多想想如何能在戰場上活下來。人都成了螻蟻,再美味的食物又有什麼意義。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從唐朝開始,隨著小麥的大規模種植,軍糧出現了新的變化。當時的唐軍為了與回紇、突厥等騎兵抗衡,建立起一支與遊牧民族飲食起居類似的騎兵部隊。為了保持騎兵的機動性和戰鬥力,減少後勤供給壓力,騎兵攜帶燒餅和大餅作為乾糧,輔以漁獵畜奶。同時期中原地區的軍營中,開始出現了餑杔(即面片湯)、炊餅(即饅頭)等新款軍糧。到了明朝,穿孔燒餅酥脆鹹香,中戳小孔,以繩串之,方便士兵攜帶食用。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總的來說,秦朝貴族的餐桌上有豐富的烤制、燉煮的豬、羊、鹿、雞等豐富的肉品,還有各類蔬菜水果,他們舉樽飲酒吃著火鍋;而老百姓的餐桌上大多是菜湯泡飯,偶爾會出現一些獵取的野味改善生活;軍營裡計程車兵,常年就是粟米、大醬加醃菜,遇到犒軍的時候也許能見到一些葷腥。

秦始皇時代,人們的餐桌上都有什麼

漢朝以來,隨著絲綢之路的打通,大量的食材被引進,明朝從美洲傳入了大量食材,中國人的餐桌食物才逐步豐盛起來。

Tags:秦朝粟米軍糧士兵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