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由 三農小毛 發表于 美食2021-10-13

簡介前言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多的人會為了身體健康,喜歡偶爾吃一些雜糧,這樣不僅能改善口味,而且關鍵的一點是雜糧的營養也不低,偶爾吃一下還能均衡營養

穇子是不是高粱粟

前言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多的人會為了身體健康,喜歡偶爾吃一些雜糧,這樣不僅能改善口味,而且關鍵的一點是雜糧的營養也不低,偶爾吃一下還能均衡營養。

而在過去,因為糧食的產量都不高,為了填飽肚子,老百姓就要吃各種雜糧來充飢,這個也就是古人常說的“人吃五穀雜糧”。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那你知道在以前我國都有哪些雜糧呢?

其實我國糧食的種類還是非常豐富的,像高粱、大豆、玉米、藜麥、小米等。這些在現在也常被提起,而有一種雜糧卻逐漸被人遺忘了,很多人都沒有吃過,甚至還有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沒有聽說過它。

它就是我國古老的糧食作物——穇子。

穇子的簡介

穇子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糧食作物了,雖然它的故鄉在遙遠的非洲,但是在我國栽種和食用歷史悠久,迄今已經有超2000年的歷史了。在民間多叫它龍爪粟、龍爪稷、雞爪粟、雁爪稗、鴨爪稗、鴨距粟等。

穇子長得確實不怎麼像糧食,不認識它的人會誤認成這是一種雜草。穇子是禾本科穇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莖幹直立,但是植株不高,一般也就是35-100CM,並且分枝也較多。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葉子是線性的長條,到了5-8月份會開出穗狀花序,並且是生長在莖幹的頂端。而果實是近球形的,但是卻很細小,表明還是皺縮的。

這種糧食作物生命力非常的頑強,具有很強的耐乾旱、耐貧瘠的能力,在乾旱和半乾旱的熱帶地區也有廣泛分佈。

其中印度就是穇子的種植國,它的產量僅次於小麥、水稻和玉米、高粱。而在我國目前僅有西南部分省份少量栽種了。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穇子的價值參考

穇子在我國曾經發揮了只要的作用,當時因為糧食的產量低,經常遇到糧食不夠吃的情況,所以南北方都有種植穇子,把它當成“備用糧”來充飢。

作為一種古老的糧食作物,穇子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也曾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在民間還被稱之為“頂飽神器”,只要吃上小小的一把,就能大半天不餓,也就是說這種糧食非常的扛餓。

在以前有一種叫做“穇子粑粑”的小吃,就是家家戶戶經常吃的一種食物,現在很多的50後、60後在小時候也應該吃過。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這也是穇子最常見的吃法,而且它不光是可以當糧食吃,而且還常被用來釀酒,也就是“穇子酒”,在當時糧食很金貴,多數人所喝的酒就是穇子酒。

原因是穇子對生長的環境不挑剔,但是在一些貧瘠的土地種植。同時它有很好的耐乾旱、抗病性強,種植以後無需施肥、澆水,更不需要噴灑農藥,可以說種下不用管,所以老百姓也愛種植。

別看穇子是一種粗糧,但是它卻有著“黑珍珠”、“五穀之神”的美稱,民間還把它稱為“禾中人參”,這一切美譽的獲得,主要是因為穇子的營養很豐富,全面。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穇子長得不起眼,可是營養方面確實非常突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鍶、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常吃不僅對身體有好處,關鍵一點是它還很扛餓。

在當時的糧食本來就不多,能吃飽就是最大的幸福,而穇子非常的“粗糙”,很不好消化,只要吃上一小把就能飽半天,非常的扛餓。在當時許多“勞力”在乾重體力活前,都很喜歡先吃上一把穇子。

除此以外穇子還可以用來製作麥芽糖、磨成粉製作成為麵條,熬煮吃等,吃法非常的多樣。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西南、西北和華南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穇子這種作物,筆者記得小時候村裡也有人種植它,直到最近幾十年才銷聲匿跡了。

穇子如今很少人種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清朝以後,玉米開始受重視了。很多地方都在推廣種植玉米,它的產量比穇子高,口感也要比穇子優秀,所以逐漸就取代了穇子。

再加上還有紅薯、木薯等作物,穇子就不怎麼像之前那樣受重視了。

當然了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那就是穇子的口感實在是“太粗”了。穇子雖然種植簡單,基本不挑生長的環境,可是這種糧食作物的口感真不好,吃過一次不願再吃第二次。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在我老家這邊還有著“不到高山不知道平地,不吃穇子粑粑不知道粗細。”的老諺語,說的就是穇子是眾多糧食中最難下嚥的一種。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穇子的產量不高,種一畝地也就能收一百來斤,農民也就不願意種植了。

現在別說是吃過穇子了,有些人連“穇子”這個字怎麼念都未必知道。

結束語

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部分地區,一些農民也發現了商機,那就是現在的人都很注重健康和養生,在飲食選擇上更加偏向於雜糧。

於是就有些農民反其道而行之,種植穇子,把它當成粗糧,或者是加工成為穇子酒、穇子粉和穇子粑粑來銷售,在市面上還很受歡迎,畢竟它的營養豐富,“禾中人參”也不是隨便叫的。

穇子:被譽為“禾中人參”,種植上千年,被玉米取代後銷聲匿跡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穇子還能入藥。並且它和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不同,它是存放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價值。尤其是放置5年以上,它就是一種非常滋補又實用的中藥 ,並且在市面上有錢也未必買得到。

各位朋友們,你們吃過穇子嗎?當地還有人種植嗎?如果你家也有種植穇子,一時之間又吃不完,大家可不要擔心,曬乾密封好了,存起來放上七八年也沒問題,而且是越陳越值錢,但是要隔段時間拿出來曬一曬,免得長蟲子了。

Tags:種植糧食雜糧糧食作物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