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由 皮蛋愛吃魚 發表于 娛樂2021-05-30

簡介最妙的是,戴老師對“寧做我”這個回答的評論,他說,這既是一份內斂的自信,更是一種成熟的人性

比我寫的都好怎麼回答

01

有一位教授,他的講課影片在全網播放了數億次,點贊超過了千萬,就連《人民日報》也曾刊發專門的文章盛讚:紅得有理!

這位“網紅教授”就是戴建業老師,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戴建業教授講課風趣幽默,被華中師範大學學生評為首屆“最受歡迎導師”第一名,更是被廣大網友譽為“國民教授”。

戴建業教授自己卻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

此言不虛。

讀過戴教授的《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你就會體會到他優美的文筆,機智的文風,淵博的學識,還有求實求真的治學風格和人生態度。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世說新語》是一本編著於南朝宋的“志人小說”,作者是劉義慶。這個“小說”的含義,並不是我們現代的“小說”,而只是古代區別於“正史”的一種文體。

《世說新語》主要記載東漢後期至東晉末年的知識分子的言行逸聞,一共1200多條,寫作素材主要來源於“雜採群書”——稗官野史、傳聞趣談、人物雜記等等,而不是被官方“蓋戳”的史料。

“事實上,它是一部優美的歷史筆記,與其說它是一種小說文體,還不如說它是一本小品隨筆”。

《世說新語》一經面世,就成了名著經典,備受古今中外名家的推崇,是很多文人手不釋卷的“枕邊書”。

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就曾要求兒子精讀《世說新語》,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也稱《世說新語》伴隨了自己一生。

《世說新語》甚至是很多日本文人的“最愛之書”。

比如,近代日本大作家大沼枕山就說,“一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這個“六朝人物”,就是《世說新語》裡描繪的魏晉時代計程車人。

《世說新語》的精彩,名家們有目共睹,對普通人來說,閱讀門檻有點高,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文言文晦澀難懂這一條,就把很多人擋在了門外。

幸好有了這本《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

戴教授選取了《世說新語》中的120

餘篇,採用了隨筆小品的寫作方法,針對這每一篇文章,既有對原文的釋義解析,又有結合現代生活的評論和思考,真正做到了易讀、有識、有趣、有用。

《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這本書最大的3

個特點是——

第一,簡單易懂,普通讀者特別容易讀下去;

第二,選材豐富,有助於讀者從多個側面理解“魏晉風度”;

第三,評論獨到深刻,對讀者的心智有積極而深遠的啟發意義。

02

《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非常“好讀”,體現在3

個方面,有文字釋義,有背景解讀,還有結合現實生活的思考點撥。

比如,第二章的第一篇“寧做我”,原文選自《世說新語·品藻》——

“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雖然這幾句話比較淺顯易懂,但是,戴老師還是為讀者把文言文翻譯成了白話文——

桓溫與殷浩年輕時齊名,他們一直就互相不買賬,一直暗中互相較量。

有一次桓溫問殷浩說:“你覺得自己比我怎麼樣?”殷浩巧妙地回答說:“我與我相處得很久了,我還是寧肯做我自己。”

戴老師也對這個小故事的背景解讀包括了人物詳情、人物關係以及人物所處的時代特點。

桓公即桓溫,東晉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戰功赫赫。

殷侯即殷浩,精通玄理,擅長辯論,朝廷上下都認為他的才能足以做丞相。

桓溫能量大,野心更大,他曾多次稱,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就是,縱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恆溫晚年獨攬朝政,又手握兵權。東晉的君臣就拼命地抬舉殷浩,來制衡桓溫。這也讓他們二人的敵對越來越深。

這則“寧做我”的小文章,記載的就是桓溫和殷浩年輕時候的一次對話。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最妙的是,戴老師對“寧做我”這個回答的評論,他說,這既是一份內斂的自信,更是一種成熟的人性。

這份自信的內斂體現在,既充分肯定了自我,又沒有貶損對手,謙和禮貌中又透著豪情和底氣。

“寧做我”是一種成熟的人性,是因為這既不是無原則的自戀,也不是吵架時的情緒宣洩,而是一份“知人”並且“自知”的睿智。

最後,戴老師也鼓勵我們,在“扮演”好自己每一個“社會角色”的同時,也要努力保留一份真誠,一份自信,去做一個“真我”。

一則不足百字的文言文,經過戴老師的這番解釋和分析後,我們讀起來就更順暢了,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收穫。

03

《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共有22

章,為讀者呈現了“魏晉風度”的多個層面:名士們令人歎服的才華和機敏,他們放誕不羈背後的率真,他們的幽默,他們的深情……

說到魏晉士人的才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顧愷之的畫,王羲之、王獻之、王徽之三父子的書法。

還有著名的才女謝道韞,曾在大雪紛飛時,詠吟出千古佳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

《戴建業世說新語》第七章的第一篇“名士風流”,則讓我們見識了更多的魏晉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采。

這一則描繪的是名士們在洛水邊集會遊樂清談的情景——

裴頠辨名析理深入毫芒,滔滔不絕而又縝密透闢;張華論《史記》《漢書》的異同優劣,也是口若懸河娓娓動聽;王衍與王戎聊季子、張良,發言吐詞同樣玄遠超妙。

參加這次集會的樂廣、裴頠、張華、王衍、王戎,都是西晉時期的社會名流和政壇顯要。這篇小品文的記錄了他們閒談話題的廣泛和深入,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的學識淵博。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再比如,第八章的第六篇“南人與北人”。這一篇講的是幾個文人在一起討論,南方人和北方人治學風格的不同,實質上也是心理性格的差異。

大家都七嘴八舌說了一通後,高僧支道林一開口便語驚四座,“北人看書,如顯處視察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支道林用一個比喻,就把複雜的問題講得明明白白,把抽象的問題說得趣味盎然,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除了才華橫溢,魏晉名士們也以放誕不羈而聞名於世。

比如,阮籍喪母期間喝酒吃肉,劉伶以“醉酒”為一生的事業。《戴建業世說新語》裡,也收錄了不少這樣的故事。

透過戴老師的解讀,我們就能更進一步地理解了,在那個社會動盪,新舊觀念衝突的年代,這些知識分子看似“違背常理”的行為背後,是他們對自由和真誠的嚮往

第一章第二篇的“客主不交一言”,講述的是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和“笛聖”桓子野交往的一則趣聞。

王徽之奉命去京都,將船停在青溪渚碼頭。他先前就聽說桓子的吹笛技藝天下無雙,可惜他倆並不認識,自然無緣聽到這美妙的笛聲。

這天碰巧桓子野駕車從江邊經過,客人中又剛好有認識子野的,就告訴王徽之,說這人正是桓子野。

王徽之馬上派人到岸上向子野傳話:“久聞您善於吹笛,今天可否為我吹奏一曲?”

桓子野聽說是王徽之邀請,立馬取笛下車,坐在江邊為徽之一連吹奏了3支曲子。演奏完畢便駕車離去。

至始至終,吹笛者和聽笛者,兩人不曾說一句話。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從世俗的禮儀上講,這兩人都做得有些無禮,甚至有冒犯對方之嫌,但是,從更高的精神層面來看,他們倆才是真正的知音。

徽之醉心欣賞,子野擅長吹奏,演奏完畢,徽之來不及讚美和呈謝,子野也根本不需要。他們心心相印,一切盡在不言中,這難道不是最真最純最動人的情誼嗎?

總之,魏晉時代的知識分子,掙脫了禮教的束縛,活得恣意而生動——

他們高興了就開懷大笑,傷心了就放聲痛哭,想朋友了,夜行百里也要去探訪,遇見愛人了,就算是身份懸殊的侍女又如何,照樣兩人同騎一頭驢,大搖大擺地穿過街市回家去……

04

《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最精彩的部分,是戴老師針對每則小品文的點評。

這些文字字字珠璣,或者是對人性的解讀,或者是人生智慧的分享,或者是寫作手法的總結,都令人回味無窮。

第三章的第六篇“郗公三反”,講的是東晉時代的書法家、朝廷重臣卞望之對郗鑑的評價。郗鑑和卞望之同為名臣,同為書法家,他們是互相欣賞也互相批評的“諍友”。

卞望之說郗鑑身上存在著三種矛盾對立的品性——

一方面為人剛正不阿,不喜歡對上司拍馬屁,一方面又很喜歡下屬對自己表揚恭維;

一方面要求自己廉潔正派,一方面又在利益得失上斤斤計較;

一方面自己愛好讀書學習,一方面又忌恨別人有學問。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前後矛盾的人不在少數,我們常常把這些人簡單地歸類為“虛偽卑鄙的小人”。

戴老師卻說,郗鑑的“三反”還談不上虛偽,更夠不上卑劣,這只是最真實的人性。人性本來就是複雜的、糾結的、矛盾的。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郗鑑的“一反”,體現的是人性的軟弱。但凡有點骨氣的人,誰願意去低三下四地阿諛奉承?可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聽別人讚美表揚自己。

郗鑑的“二反”,是理智和情感的衝突。道德上“應該”厭惡的東西,情感上卻很喜歡。譬如,很多人都知道玩遊戲不好,但就是忍不住熬夜“吃雞”,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郗鑑的“三反”,反應的是容人之量。心胸不夠寬廣的人,能夠包容比自己差的人,卻很難接納比自己強的人。這其實是人的天性,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羨慕嫉妒恨”的時刻?

在這個故事裡,最令人佩服的,是這個指出朋友有“三反”的卞望之。

首先,他看出了朋友身上的“三反”,這是“知人者智”。

其次,他敢於公開對朋友指出“三反”,這是為人的正直和勇氣。

能夠看出朋友身上的不足,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我們都是情感動物,“愛屋及烏”,也“恨屋及烏”。對自己喜歡的人,感覺沒有一處是不好的,對自己討厭的人,就認為他處處都糟糕。

能夠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是更難做到的事情。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世說新語》裡還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郗超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力挺自己不喜歡的謝玄出任要職,這不僅需要“識人”的智慧,更需要“容人”的氣量。

卞望之不僅看出了朋友的不足,還勇敢地說了出來,是人生難得的“諍友”。

戴老師卻說,能夠有這樣的朋友,不知道是人生的“福氣”還是“晦氣”。誰敢保證自己身上沒有幾個“三反”的品性呢?

戴教授幽默機智的文風,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掩上書本後,卻發人深思——這就是最真實的人性啊。

《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提及次數最多的寫作技巧是“背面敷粉”。

背面敷粉法,是指不用全力對作品所描寫的事物作正面刻畫,而是著力去寫與其特徵相反或相對的其他事物,互相映襯對照,從而使這一事物的特徵鮮明突出。

“背面敷粉”的寫作技巧用在人物刻畫上,往往能讓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鮮明。

比如,第四章第六篇“東床坦腹”,講述的是郗太傅郗鑑到王丞相王導家裡求女婿的故事。

王丞相家裡的門生很多,郗太傅派的辦事人員來了,王丞相就叫他去門生們住的東廂房隨便看隨便挑。

聽說太傅來挑女婿,這下可把這些後生們忙壞了,一個個盛裝打扮,還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儘可能表現出“豪門風範”。

沒想到這位辦郗家的辦事員也是眼明心細之人,這些年輕人的一舉一動都被他看在眼裡。回去之後,他就一五一十地對郗太傅做了彙報。

他說,唯獨有一個人很奇怪,袒露著肚子仰臥在床上,就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

郗太傅一聽,拍手大笑著說,這個正好!

郗太傅的確眼光老道,這個露著肚子仰臥的人,就是冠絕古今的“書聖”王羲之。

【薦讀】一個教授說:我寫的比我講的更有趣!,引發千萬點贊!

全文沒有一個字在寫王羲之,卻處處在表現王羲之的率性和灑脫,這也是王羲之書法的意韻精髓。

王羲之沒有露面,他的形象卻活靈活現的從文字裡凸顯出來,這就是“背面敷粉”的高明所在。

戴老師鞭辟入裡的評論貫穿全書始終,詼諧幽默中透著溫情和深意。

關於做人,關於治學、關於交友,關於挑選伴侶、關於教育子女,關於溝通技巧,關於寫作方法,關於藝術鑑賞……我們幾乎都能在這本書裡得到啟示。

05

《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是戴教授30

年來閱讀《世說新語》十多遍的心得和感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那麼,讀一讀戴教授這部大作,大概抵得上數個“十年書”了。

戴教授說,多虧劉義慶留下了這本《世說新語》,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超然脫俗,什麼叫高潔優雅,什麼叫瀟灑飄逸……

對於更多的普通人來說,也幸虧有了戴建業教授,才讓我們知道了,原來經典的文學作品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理論,更是我們每個人都能讀得懂也用得上的好書。

《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也絕對當得起“經典”二字,值得一讀再讀。

Tags:世說新語建業精讀郗鑑王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