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大象食堂”裡的溫暖智慧

由 長安觀察 發表于 娛樂2023-01-29

簡介為此,雲南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就地開設“大象食堂”——政府牽頭,保險賠付,鼓勵村民在因亞洲象侵擾頻繁而撂荒的土地上種植芭蕉、玉米等

大象的智慧表現在哪裡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鄭宇飛

最近,雲南的玉米、水果等進入成熟期,而每年一到這個時候,亞洲象就常去老鄉家地裡“蹭飯”。為此,雲南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就地開設“大象食堂”——政府牽頭,保險賠付,鼓勵村民在因亞洲象侵擾頻繁而撂荒的土地上種植芭蕉、玉米等。如此,大象們吃飽喝足,村民們也能受益。

“大象食堂”裡的溫暖智慧

暖心的“大象食堂”,其實是在人與象間設立的“緩衝帶”。近30年間,雲南野生亞洲象已從低谷時的150頭左右增至300多頭,數量翻番也意味著人象共處的空間進一步重疊。尤其是這些年,大象“越界”侵擾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少村民為避險撂荒良田,直接與間接損失都不少。如今,當地政府主動作為,用兜底政策來緩解人象衝突,展現出對自然生態的包容友善,以及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充分體察,值得點贊。

野生動物頻頻來訪,是環境保護成果的直接體現,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課題。從亞洲象群“出走”保護區,到揚子鱷水中探頭“求投餵”,再到一級保護動物羚牛現身景區,我們越來越近距離體會到了動物的可愛可親,可也在“人虎相遇”“人貉邂逅”中看到了它們的任性、野性。顯然,生態環境越好,保護意識與舉措越要與時俱進。今天,在重建棲息地、防範盜獵危機等基本要求之上,讓人與動物的共處更為和諧,成為需要關注的重點工作。

無論是保護動物的“地盤”,還是維護人的權益,終究要落到治理舉措上來。這些年來,為野生動物設定“遷徙走廊”,並由專業人員一路相隨;在動物活動頻繁區域加強宣傳警示,培訓群眾應急技能……我們已經探索出了不少經驗。而在應急方案之外,亟須形成一整套長效機制。比如,加強野生動物活動情況監測,定期對種群數量和環境容量進行科學評估,及時開展科學調控;比如,完善補償方案,引入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合理定損,推動保險機構開展野生動物致害賠償業務。源頭防範、綜合施策,在人類生產生活與保護野生動物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才能進一步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草長鶯飛,虎嘯猿啼,都是美麗中國最生動的註腳。期待各地因地制宜,期待“大象食堂”越來越多,講述更多生態中國、美麗中國的動人故事。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Tags:大象亞洲象野生動物動物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