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常州新北:“東南”有米倉“稻”出新花樣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娛樂2023-01-14

簡介東南有稻倉“稻”法自然,弘揚農耕文化“東南倉”稻米文化館設有“尋稻”“稻法”“米香”“家土”和“今昔東南”五大展廳,融合稻米文化與鄉村文化,帶領參觀者踏上“尋稻”之路,掌握有機“稻法”,收穫來自大自然的“米香”,沉浸式感受稻米文化的魅力

米倉是什麼字

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為傳播稻作知識,東南村建成了稻米主題文化館“東南倉”,在“稻”法自然中,弘揚農耕文化。

常州新北:“東南”有米倉“稻”出新花樣

東南有稻倉

“稻”法自然,弘揚農耕文化

“東南倉”稻米文化館設有“尋稻”“稻法”“米香”“家土”和“今昔東南”五大展廳,融合稻米文化與鄉村文化,帶領參觀者踏上“尋稻”之路,掌握有機“稻法”,收穫來自大自然的“米香”,沉浸式感受稻米文化的魅力。

常州新北:“東南”有米倉“稻”出新花樣

“家土”展廳

步入其中,參觀者可以瞭解到大米的起源、稻文化的發展脈絡、大米從種子到成品的過程,全方位瞭解大米的前世今生。比如,傳統水稻種植,工序繁多,包括軟米選種、浸種、“缽苗法”育秧、插秧、鴨子除蟲、人工除草、灌排長江水、施綠肥等步驟。

展館透過大量實物資料,圖文並茂地為參觀者耐心講解稻子的生長過程,遵循自然規律,種植出來的稻米,純天然、無汙染,口感軟糯香甜,深受市民歡迎。在傳播稻作知識的同時,展館也弘揚著傳統農耕文化,兼具物質糧倉與精神堡壘的雙重屬性。

做足稻文章,端牢“中國飯碗”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民生“頭等大事”。曾經的東南村村級經濟薄弱,“一家一戶”的小農種植模式,效率低下,糧食產量也不高,僅僅處於“吃飽”的狀態。

常州新北:“東南”有米倉“稻”出新花樣

東南村今昔對比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東南村創新“村社合一”模式,發展現代農業。2013年,東南村成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和“有機稻米種植合作社”,合作社流轉了650戶農戶近2000畝土地。2022年,水稻畝產1200斤,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2000元。

東南村深耕傳統稻米種植的同時,樹立大食物觀,大力發展稻鴨共作、“稻-菇”輪作等模式,研發銷售米酒等產品,做足稻文章。在“今昔東南”展廳,參觀者可以看見東南村的前後對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從“幾畝薄地”到“千畝良田”,東南村以稻米為載體,將分散的土地化零為整,端穩手中飯碗,築牢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以稻為媒,旅遊亮點吸引“飯米粒”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近年來,東南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以稻為媒,吸引了一批批“飯米粒”組團打卡。

常州新北:“東南”有米倉“稻”出新花樣

觀看“稻米”微影片

“東南倉”稻米文化館開館後,成為鄉村旅遊的一大亮點,孩子們親近自然的生動課堂,吸引了大批城市孩子前來參觀。在展館中,孩子們不僅可以探秘“土壤中的大世界”“‘孔雀東南飛’夢幻發光稻田”和“璀璨‘星空倉’”,還可以體驗傳統犁耕、插秧比賽和刺激的躍層景觀滑梯。在寓教於樂中,培養孩子們尊重勞動、珍惜糧食的美德。

東南村的故事從一粒小小的稻米講起,傳承自祖先,發揚於當下,創新向未來,在稻米文化上下苦功夫,努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葛美雲 謝潔)

【來源:常州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s:稻米東南參觀者文化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