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新媒體藝術的美學特徵

由 非洲生活樂事 發表于 娛樂2021-12-12

簡介the Alien Within),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德國館”作品德國館年夜廳中展出剛剛去世的藝術家克里斯托弗利用多螢幕影像藝術、數字動畫、裝置藝術、畫報圖片、實驗戲劇和電影等多種新媒體藝術形式佈滿了整個展館,展館被佈置得如同一個神聖

比利時兔子多少錢一隻

新媒體藝術是以數字平臺為創作媒介,以藝術想象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為創作方法的當代藝術。從藝術創作角度來看新媒體藝術,無論它的數字化和技術性多麼高階,作品所展現的互動方式多麼令人震驚,藝術家的表現手段呈現得多麼出人意料,作品在視覺效果上多麼令人眼花繚亂,作品資訊的主體與客體之間和網路連結設計得多麼巧妙和不可思議,新媒體藝術都具備了當代藝術的美學特徵,因而,新媒體藝術的本質屬性是當代藝術範疇。

一、

實驗性(

E

xperimental

作為當代藝術範疇的新媒體藝術,其媒介特性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實驗性特徵。實驗性不僅是指藝術的創新性和獨創性,還表現在藝術家從構思到創作過程的考察和研究。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數字技術的疾速發展迅速得令人稱奇,新媒體藝術家每一件作品的構思,都離不開對數字技術不斷實驗和對電腦軟體的重新程式設計。為藝術創作進行程式設計設計就是一種數字化的藝術實驗。

2

、藝術家對新媒體藝術作品不斷創新的呈現方式和思考方式,以及新媒體藝術在媒介上的特殊性,為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對新媒介的表達與轉換方式,都提供了富有挑戰性的實驗空間。由於注重表達思想觀念,注重解決藝術語言問題,注重藝術手段的獨創性,當代藝術不排斥運用任何材料和媒介進行藝術創作,來尋求材料、語言和觀念的統一性。

3

、當代藝術也極為注重對觀看方式的研究和實驗,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空間環境,具有不同的展示和觀看方式,這是新媒體藝術區別於傳統藝術重要所在。互動性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的如何表達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交流空間。

米歇爾

·

魯芙娜運用數碼錄影和計算機制作的當代技術將影像投放在從無名年代遺留至今的石塊之上,這些動人心絃的奇妙錄影裝置讓人們聆聽到歷史與今天的竊竊私語。排列成行或行或舞的人影構

成了數碼時代的新文字,銘刻在似乎永恆不變的天然材料背景之上。

(圖

1

1,

米歇爾

·

魯芙娜

影像裝置,

2004

年上海雙年展作品

二、

觀念性(

Idealitaet

新媒體藝術出現之後,無論在藝術風格、創作手法、主題型別還是在思想觀念上,都為形形色色的當代藝術帶來一個更加五彩繽紛的廣闊天地。但是,無論藝術家使用何種媒介和材料,藝術風格如何獨特,藝術手法如何新穎,都離不開人類思想的一些基本觀念。它是驅使藝術家煞費苦心、冥思苦想、竭精盡力去表達藝術家內心自我意識和精神情感,表達藝術家對世界的探知與看法,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的根本動力。

如果以當代藝術家身份進行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觀念性必定是放在首位的。

新媒體藝術的觀念性,表現在藝術家試圖透過藝術作品,表達什麼思想觀念,提出哪些新銳問題,引發何種思考和想象,確立什麼立場態度,運用什麼語言方式,解決哪種問題疑惑等。這些都是新媒體藝術家在當代藝術創作領域共同關心和永遠追求的創作方向。所以,每一位藝術家在每一件作品中都表達了他的明確觀念。比利時女藝術家

索菲

·

懷特納爾

(Sophie Whettnall)這樣闡述她的影像作品

《太極拳》

(Shadow boxing):

我試圖在影像中透過更普遍性的隱喻,在存在和能量需求方面——有時也透過消耗體力——來闡釋為生存、為創造、為融入自己而產生的暴力、無休止的爭鬥的永恆關係。”

(圖

2)

2,

索菲

·

懷特納爾《太極拳》

影像藝術)

,2007

年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影片中,一個光頭男子無休止地在一個女人(藝術家)面前揮舞拳頭,女人對透過特殊方法拍攝的虛影狀男人的暴力行為熟視無睹。

三、

互動性(

I

nteractivity

互動性或

互動性

一直被認為

是計算機技術

和新

媒體

藝術

主要

特性,是

因為它與傳統藝術所不同的是,它

觀眾或瀏覽者進行

互動性溝通

和交流

i

nteractive

c

ommunication

事實上,互動性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一個藝術觀念和表達方式問題,它是當代藝術共同的美學特徵。

互動性

帶來

的是

藝術

作品與觀眾

方式的變化,

而不只是傳播技術的更新。

互動性

也是當代藝術的重要特徵

,是藝術家透過其作品

與觀眾

的參與

,將藝術家的思想

與創意延伸到觀眾

在其連結、融入、互動、轉化、呈現的過程中,

公眾的

參與使人們

藝術作品更加理

和親近

形成某種直接介入

對話

,並最終完成藝術作品

。參與者和作品之間的互動

方式

,改變了作品的造型

至意義。

羅伊·阿斯科特在《未來就是現在——藝術,技術和意識》一書中說:

“相比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將重心放在外表和其所代表的含義,今天的藝術關心的是互動、轉換和出現的過程。”他在書中還

說道:“互動藝術的話語的力量在於,藝術家將內容的創作留給作品的使用者,而致力於創造情境、多重情境,從觀賞者的互動中尋找那些能最好引導新意義、新影象、新結構出現的情景。”

例如:杜震君的互動影像裝置作品《人鯊》,將影像裝置與現場互動結合起來,成為實驗影像藝術中另外一種重要的表達形式。《人鯊》運用螢幕觸控技術,用鯊魚造型組裝的三屏影像,一個男人的身體彷彿置身於鯊魚腹中的,當觀眾用手指觸及螢幕畫面的男人身體時,影像中的接觸點會有鮮血流出。作品隱喻了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圖4)

圖3,杜震君《人鯊》(互動影像裝置),2009年

四、融合性(

I

ntegration

融合性可以說是當代藝術最為重要的美學特徵之一,也是新媒體藝術發展的新趨向。從沒有一門藝術像當代藝術那樣融合了所有藝術門類和形式,當代藝術不排斥任何傳統藝術形式和媒介材料,融合了繪畫、雕塑、印刷、攝影、音樂、戲劇、電影、數字藝術等不同藝術門類,產生了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影像藝術和互動藝術等融合性當代藝術形式。由此表明,當代藝術不排斥和拒絕任何材料和媒介運用於藝術創作之中,表現出強烈的綜合性和融合性特徵。新媒體藝術同樣如此,它以無比開放的胸懷,融合各種型別的藝術樣式,在新媒體藝術大舞臺同放異彩。

當前

國內外各

種類型的新媒體藝術

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透過虛擬

空間

的互動作品,還是

機械動力和光學感應的

裝置作品

無論是網路傳遞資訊的

網路藝術

作品,還是生物基因被人所幹擾的互動裝置作品

無不

是多學科

、多領域

共同的

作,

是單一的專業

和傳統

知識

能解決的。基於此特徵,

當代藝術除了藝術門類之間的融合,

在對

裝置藝術

等新媒體藝術

創作

與研究

中,具有更

多學科

研究

與融合

一件藝術作品的創作,

同時建立多學科人才

的共同

合作,才能做出

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

的作品。

新媒體

藝術體現

出來的是當代藝術理性和智慧的

力量。

例如:在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德國館”作品中。參觀者可以坐在搭建的像拍攝電影的場景一樣既像教堂又像電影院的長椅上,觀看聖壇上放映的三部短片,這三部短片分別記錄了藝術家

克里斯托弗·

施林格賽夫

Christoph Schlingensief

幼時給自己洗澡的場景、他肺部的X光片以及蛆蟲啃噬一隻死兔的過程等,所有作品反映了藝術家如何回顧自己的生命,以及看待即將到來的死亡。牆壁上掛著一系列圖片,展示了施林格賽夫在非洲布吉納法索成立的“歌劇村”(

O

pera village

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展廳裡安置了許多他的裝置藝術和數字動畫作品,播放著瓦格納歌劇和《聖母頌》,伴隨著藝術家的獨白,訴說著他對死亡的恐懼。以克里斯托弗

·

施林格塞夫為代表的德國館,獲得2011年

威尼斯雙年展

最佳國家館金獅獎

”。

(圖

4

4

克里斯托弗·施林格賽夫

恐懼

教堂

對內在異種

AChurch of Fear vs。 the Alien Within

),

2011

年威尼斯雙年展

“德國館”

作品

德國館年夜廳中

展出剛剛去世的藝術家

克里斯托弗利用

多螢幕

影像藝術、數字動畫、裝置藝術、

畫報圖片、

實驗戲劇和電影等多種新媒體藝術形式

佈滿了

整個展館,展館被佈置得如同一個神聖的教堂。這些

作品直接

描繪了

藝術家

自己的疾病以及藝術家對生命、災難和死亡

過程

獨特

體驗。

Tags:藝術當代藝術藝術家作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