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由 小佳認知升級 發表于 娛樂2021-12-12

簡介謝霆鋒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現在香港新生代完全沒成長起來,無法挑大樑,拍來拍去還是他們那批人,香港演員出現人才斷層

黑鳥你在哪裡歌曲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自從《無間道》三部曲之後,港片已不復昔日的榮光。

這是為何?

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期就這麼一去不復返了?

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分散了觀眾的關注度,稀釋了港片的市場份額;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觀眾有了更多的娛樂選擇。美劇、英劇、日劇、日漫、好萊塢大片,一下子奪去了觀眾的關注度。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面對這些降維打擊的對手,港片的優勢蕩然無存,反而暴露出自己的缺點。

過時的拍攝手法,特效不足,大場面不夠,簡化的服化道,再也無法吸引觀眾的眼球。

被這些崛起的競爭對手擠壓生存空間,導致港片市場份額下降。資金不足,更加無法與之競爭,陷入惡性迴圈。

第二,人才斷層;

謝霆鋒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現在香港新生代完全沒成長起來,無法挑大樑,拍來拍去還是他們那批人,香港演員出現人才斷層。

其實何止是演員,連導演都還是那批人。陳木勝、王晶、徐克、韋家輝、莊文強、杜琪峰。

最近重新整理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的就是陳木勝的遺作《怒火重案》。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香港動作片,隨著成龍的老去,李連杰退休,甄子丹還能打兩年。已經沒有人能撐起香港動作片了。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吳京早年還自己投資拍攝了《狼牙》,結果賠了個底朝天。無奈轉型,沒想到反而闖出了名堂。

張晉獨自挑大樑拍攝的《葉問外傳張天志》、《九龍不敗》、《狂獸》等也是票房慘淡。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連他們這樣有深厚功夫底子的演員,都無法延續香港動作片的輝煌,其他人更是沒戲。

香港喜劇片,隨著周星馳退居幕後。香港新一代的喜劇片的慘淡,比動作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動作片起碼還有人有那個能力去嘗試,喜劇片連稱頭的演員都沒有。只有一個貌似有天賦的鄭中基,結果證明周星馳是無法被複制的。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現在的香港喜劇片只能炒周星馳的冷飯,蹭周星馳的熱度。

別說進步了,連保持水準都做不到,完完全全是在退步。

香港其它型別的電影的境況都是大同小異。

第三,香港電影很多型別片已經拍無可拍,拍到盡頭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說香港很多型別片已經過度開發,創意點子都用光了。再拍下去也只是重複前面的創意,這麼做觀眾必然出現審美疲勞,導致票房慘敗,也就沒有拍下去的必要了。

殭屍片 林正英已經拍絕了,後續再想推陳出新已經很難了。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所以到了殭屍片的末期,大多是一些粗製濫造的貨色。票房慘敗也就在所難免,漸漸地也就沒人再拍殭屍片了。

賭片也是同理,王晶也已經把賭片的點子用完了。導致他後面拍的賭片,甚至出現了自己抄自己的現象(賭片的點子無非就是記牌、偷/換牌、特異功能、高科技、玩心理)。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比如《千王之王2000》裡就用到了《賭神3之少年賭神》裡的點子(反派找人在主角後面看他的牌,被主角用剪下來的紙牌角騙過)。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成龍的真人玩命動作特技片也已經後繼無人,因為沒人能比成龍更玩命(世界範圍內也只有阿湯哥還在堅持親身上陣特技動作拍攝了)。

梟雄片《跛豪》、《雷洛傳》、《追龍》、《追虎擒龍》,拍來拍去也只是顏同、雷洛、跛豪的那些事蹟,再無新意。

無厘頭喜劇,周星馳也無法延續自己的輝煌。《功夫》是最後一部星爺還能讓我笑的電影,後續的《長江7號》、《美人魚》、《西遊降魔篇》等,說實在的乏善可陳。

武俠片 徐老怪進入新世紀後也是頻頻失手。

《七劍》遭遇滑鐵盧,《龍門飛甲》也是反響平平,完全無法與《新龍門客棧》相提並論。

但好在徐老怪及時痛定思痛,轉換方向拍起了3D玄幻探案片的狄仁傑系列。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這可讓國內一眾拍爛片網劇的導演眼前一亮,紛紛跟風拍起了自己的狄仁傑探案系列。

什麼《狄仁傑之天神下凡》、《狄仁傑之無頭神將》等等亂七八糟的電影。

真可謂把蹭熱度演繹到了極致,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影視圈的人才斷層有多麼嚴重,還得靠老一輩的電影人推陳出新,開發新的電影題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所難免,因為創新總是越來越難。

這就像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一樣,在大航海時代,發現新的人類居住地很容易。因為那個時候世界還沒有互聯互通,到處是處女地。

現在的世界已經互聯互通,開發的差不多了。地球上除了深海里少數地方,再也沒有戰爭迷霧了。

同理,在那個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各種型別電影,還沒有被開發出來。香港電影到處是新大陸、處女地。

等到各種型別的電影被開發完全,再想開發新電影、發現新大陸就很難了。

放眼世界影視圈同樣如此。

優秀的電影上個世紀已經拍的差不多了,現在流行的漫威宇宙電影,只是視覺特效大片,純爆米花電影。

再也沒能拍出接近《教父》、《辛德勒名單》這樣高度的電影了。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造成型別片被拍盡的另一個原因是創作者思維枯竭了。

這在純文學界很常見。不同於寫架空的虛構小說,很多純文學作家是以自身閱歷為養分,來進行藝術創作的。經歷用完了,藝術創作也到頭了。

像陳忠實的《白鹿原》、餘華的《活著》、曹禺的《雷雨》、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這些知名作家寫出自己的成名作之後,再難有突破。因為他們的藝術來源,用來創作的生活閱歷已經用完。

王朔更加直接,直接宣稱自己靈感已經枯竭,生活閱歷已經用完,封筆。

其實就算是虛構架空類小說的作者,也會有靈感枯竭的那一天。

比如古龍,古龍後期的作品頻頻上演自己抄自己的戲碼。特別是《風鈴中的刀聲》,簡直究極縫合怪。直接融合了《蕭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等自己多部作品中的場景,可見那時的他靈感已然枯竭。

而且古龍自己閱歷不夠用的時候,會直接借用名著的設定、故事架構。

比如《圓月彎刀》直接套用大仲馬《基督山伯爵》的設定和故事架構,甚至連黑人奴隸都原樣照搬,改都不改。《流星蝴蝶劍》也是仿寫《教父》。

金庸同樣如此,不過他沒像古龍那樣炒冷飯、抄設定。只是在用完自己的靈感後就不再寫新書,而是轉向對原有作品的增刪修補。

這種現象同樣發生在影視圈。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陳凱歌拍完《霸王別姬》後,再難有突破。張藝謀的文藝片在《活著》之後,鮮有佳作。商業片在《英雄》之後也是每況愈下,直到《長城》跌到谷底。

王晶的《澳門風雲》系列,《追龍》、《追虎擒龍》都在延續自己早期的風格,毫無新意。

吳宇森只能拍英雄片,執導的《太平輪:亂世浮生》和《追捕》都票房口碑雙失利。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這些知名導演一再重複自己早期的創意,固守窠臼,難逃自身桎梏。就是因為他們自身的閱歷已經用完,靈感已經枯竭。

那麼應該如何破局呢?

1。採用新技術

就像李安和卡梅隆帶火了3D技術一樣(李安首先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採用3D技術,卡梅隆受到啟發才拍出了《阿凡達》。李安是3D技術的引領者,某種程度上他是卡梅隆的老師),我們可以用全新的技術來拍電影,把電影帶到一個新的層面。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其實一直有電影大師在做這方面的革新,比如李安在《雙子殺手》中就使用了120幀+3D的方式拍攝動作戲(傳統電影是24幀),卡梅隆在《阿凡達》中使用的3D技術標誌著3D電影走向成熟。《阿麗塔:戰鬥天使》中使用的技術,讓這個動漫形象與真人無異。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隨著技術的進步,電影的形式也會煥然一新。

在此我大膽設想,未來的電影會讓觀眾進到電影裡面。親眼旁觀電影的進展,就像《權利與遊戲》中三眼烏鴉帶布蘭,見證自己父親大戰拂曉神劍一樣。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更進一步,電影中主角的形象會替換成觀眾自己,自己成為主角,自己見證自己在一個架空的故事裡經歷一切。這樣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會讓觀眾大呼過癮。

2。採用新視角

這就像推理小說一樣,現在很多推理小說作家,已經不把作品的重點放在懸妙的案件設計上了,轉而探究人物心理、社會現實等其它視角了。

因為傳統的推理小說已經把案件設計寫絕了。什麼暴風雪模式、密室殺人、本格派推理,已經寫無可寫了。再聚焦在案件設計上,只會落入前人窠臼。

因此,你現在會看到《白金資料》這樣反應政治黑暗的,《驚叫》這樣反應家庭倫理的推理小說。

電影也可以這樣,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講故事。

3。人才更新換代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要面臨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會成為電影的養分。讓新一代的電影人,拍出不一樣的電影。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新生代還沒成長起來,老一輩還在炒冷飯。但新生代終歸會成長起來,老一輩也終歸會退休。我們正處於一個振幅週期的低谷,必將迎來巔峰。

香港電影還會重回輝煌嗎?

在我看來港片雖然可能復甦,但達不到之前的高度。

香港電影的輝煌是一個特殊時代的產物。在那個亞洲四小龍騰飛的年代,香港電影的發展不光大陸不能比,放眼整個亞洲,連經濟泡沫破裂後的日本也難攖其鋒。香港電影市場也成為僅次於好萊塢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工廠。

資金、演員、導演、優秀的電影人才都湧向香港。這也是你在港片中能看到不少外國臉孔的原因,如藤原紀香、倉田保昭等。這一切一起鑄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

連韓國人都集體緬懷的港片為何沒落?它還有崛起的可能嗎?

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大陸經濟實現反超。對電影方面的資源和人才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他們紛紛投向大陸。這也是為什麼香港大陸的合拍片越來越多,北上拍片的導演和演員越來越多的原因。

想重鑄港片的輝煌,必須資源迴流。像以前一樣,電影相關的資源、人才、資金都湧向香港。

但這是不現實的,所以港片註定沒落,無法重回巔峰。

Tags:電影港片香港電影3d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