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古韻漢韻·人文】周文矩《文苑圖卷》,周文矩作品賞析及創作背景

由 宗雅印象 發表于 娛樂2021-05-11

簡介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區域性圖中四個文人圍繞著一棵松樹,左邊兩人坐在石凳上展卷議論,其中一人向旁環顧,似乎什麼聲音打擾了文苑的寧靜

文苑圖誰畫的

【名稱】文苑圖卷

【年代】五代

【作者】周文矩

【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

【尺寸】58。5 x 37 CM

【材質】絹本 設色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的這幅《文苑圖卷》是我國五代時期的一件作品,作品所繪琉璃堂人物故事,據考即唐玄宗時著名詩人王昌齡任江寧縣丞期間,在縣衙旁琉璃堂與朋友宴集的故事,與會者可能有其詩友岑參兄弟、劉眘虛等人。《文苑圖》繪四位文士圍繞松樹思索詩句,有倚壘石持筆覓句者,有靠松幹構思者,有兩人並坐展卷推敲改詩者,情態各異,形神俱備。所缺前半段從《琉璃堂人物圖》中可以看到,是畫四人圍坐議論,其中有一位僧人,還有侍奉的童僕。從全卷場面可領略當時宴集之盛況。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

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

畫面有宋徽宗題“韓滉文苑圖,丁亥(1107年)御扎,天下一人”,因此一直被認為是韓滉之作。後據專家考證,此圖實際是五代畫家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卷的後半部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此圖摹本)。本幅無作者款印,根據圖左宋徽宗“瘦金體”題字:“韓滉文苑圖,丁亥禦劄”,下書“天下一人”押,遂定為唐代韓滉作。然從時代風格看,少唐畫氣息,最明顯的是衣紋線條顫動曲折,極似五代周文矩所創的“戰筆描”。另外人物頭戴的“工腳上翹”的幞頭形式,亦至五代才出現。同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一本週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圖》卷,後半段畫面與此圖完全一樣,故可肯定《文苑圖》作者是周文矩,所畫內容為琉璃堂人物故事。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

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區域性

該圖原是一幅手卷,清乾隆時改裝為冊。此畫流傳有緒,上有南唐官印 “集賢院御書印”朱文墨印。宋徽宗皇帝題 “韓滉文苑圖”五字,並鈐有“宣和”、“政和”朱文印。宋高宗趙構鈐有“睿思東閣”朱文印。元代大畫家王蒙鈐有“王叔明氏”白文收藏印。明代大收藏家顧正誼、郭衢階等也有印記。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

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區域性

圖中四個文人圍繞著一棵松樹,左邊兩人坐在石凳上展卷議論,其中一人向旁環顧,似乎什麼聲音打擾了文苑的寧靜。右邊兩人一人左手執卷,右手握筆托住下巴,撐在石桌上,兩目凝神,在斟酌文字,而與他對面的一人則雙手籠袖,伏在折曲的松樹幹上,屏息靜思。另有一小童俯身在旁研墨。五個人無論形象、舉止,都生動、貼切,神采奕奕,而又各如其分。顯示了唐、五代畫家精工的寫實能力。

每日讀一畫|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

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區域性

《文苑圖》是一幅文人相聚的生動寫照,而此前的人物畫,大都刻畫宗教鬼神、帝王嬪妃、貴胄隱士,很少有描繪日常文人生活的。四個人面目清秀,衣冠楚楚,以鐵線曲蚓法勾衣著,提按起筆,運筆微帶戰顫,如流水行雲,功力深厚。兩人衣著僅勾線而無染,另兩人則略加烘染、敷彩,而松樹、石桌凳則勾、皴精細,墨色渲染,略施淡彩。與唐代人物畫的明豔典麗相比較,確也融入了五代繪畫水墨清淨的新格調,但無可置疑,這種格調乃是唐代始興的水墨山水畫的衍繹,顯得精緻而雅秀,用以表現當時文人的生活情景非常適合。

同時,該畫並非泛泛地表現人物形態,而是將畫筆伸向人物的心靈深處,把特定環境下人物的瞬間神態畫得同中有異。詩人們全神貫注地尋覓、構思佳句是相同的;但各個詩人的形態、表情、眼神又是不同的:有的倚幹沉思,有的托腮遐思,有的對卷凝思,還有的側目尋思。畫家將每個詩人專心致志地尋覓、構思詩句的神情描繪得生動自然,展現了其高超的繪畫功力。

【作者簡介】

周文矩(公元十世紀),建康句容(今南京)人。生卒年代不詳,活動於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時期(943~975),後主時任南唐畫院翰林待詔。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於仕女,多畫宮廷貴族生活。周文矩的宗教畫,與吳道子、周昉一個體系,取材印度佛教經典,但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兒,按照國人的審美進行創作。畫五欲天宮之彌勒菩薩,大膽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薩男子像,改成“豐肌秀骨”、“明眸善睞”健康美的中國女性,已純屬於中國民族風格的藝術了。這種作風對北宋的宗教畫影響很大。

Tags:周文矩文苑五代圖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