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10歲娃稱“他媽的”是副詞,家長別慌,他可能進了“詛咒敏感期”

由 糖果的媽媽 發表于 娛樂2021-06-27

簡介可是讓這位父親反省一下自身,他想起來在孩子一歲前他的確經常溜出來髒話,但孩子會說話後他很注意,已經不說了

比如她媽啊 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看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人,都會對其中的先知“蛋蛋”印象深刻。蛋蛋雖然是羊族的先知,但行為卻非常幼稚,經常表現得像個小孩子。一旦有人惹惱他,他馬上回應說:“我畫個圈圈詛咒你!”這都成了蛋蛋的口頭禪了。

現實中,不少父母發現,以前明理懂事的娃,突然有一天髒話連篇,你越反對他說的越來勁,還一套一套的。罵人、恐嚇、威脅,張嘴就是屎尿屁,乖孩子突然變“壞”了,其實,TA可能進入了“詛咒敏感期”。

什麼是詛咒敏感期呢?詛咒敏感期,是指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初期,一般在3歲左右,當他們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語後,就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被制止越喜歡使用。

不過爸爸媽媽不用擔心,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就會恢復正常,專家把兒童這個時期稱為“詛咒敏感期”。

10歲娃稱“他媽的”是副詞,家長別慌,他可能進了“詛咒敏感期”

微信群裡喊“屁叔叔”,家長好尷尬

因為平時都是各忙各的,小宋的大學室友群已經有陣子沒動靜了。最近,一位室友的妻子剛生下二胎,群裡又熱鬧了起來。小宋在暢談間隙上了趟廁所,回來後卻發現女兒在群裡發出了多條語音,且條條“傷人”。

她在微信中直呼某室友為“屁叔叔”,還表示:“你們不好好睡覺,都去死吧!”室友起初還調侃幾句,可是女兒更加變本加厲,在微信中打打殺殺。小宋想撤回卻發現已經過了時限。尷尬的是,這個群裡面不僅有室友,還有家屬。一位室友的妻子發了條語音,說:“小女孩這樣可不好啊,家長得管管。”或許覺得過於嚴厲,小宋剛聽完,這條資訊又被撤掉了。

他連忙在群裡道歉,說孩子不懂事,自己也沒看住,大家別見怪。同學回覆“沒事”,但再就沒有其他的話說了。好好的慶生宴,變成了對自家女兒的教育反思,小宋拿著手機打了字又刪,刪了又打,想想還是算了吧,越抹越黑!

10歲娃稱“他媽的”是副詞,家長別慌,他可能進了“詛咒敏感期”

什麼原因讓孩子“髒話連篇”?

小孩的“髒話”有這三種:

A。罵人的話:媽的、他媽的……

B。 狠話:殺了你、剁了你、燒死你、報復你……

C。屎尿屁:臭爸爸、某某長得像一坨屎、屁叔叔……

兒童之所以會出現“詛咒敏感期”,都是有因可尋的。

10歲娃稱“他媽的”是副詞,家長別慌,他可能進了“詛咒敏感期”

模仿,髒話脫口而出

不管是優美的詩句還是滿口髒話,都是有其根源的。大人有時說話不注意,“媽的”、“他媽的”掛在嘴邊,孩子自然有樣學樣,並不以為這是種不該說的髒話,反而學的很自然。

一位爸爸表示,兒子剛會說話就會國罵了,“媽的”是娃繼“媽媽”、“爸爸”後學會的第三個詞,簡直不可思議。可是讓這位父親反省一下自身,他想起來在孩子一歲前他的確經常溜出來髒話,但孩子會說話後他很注意,已經不說了。殊不知孩子在還未說話前就已經耳熟能詳了,能學不會嗎?

再就是受電視、電影的影響,小孩也會多少感染上暴力、爆粗口的習慣。他們總是滿懷好奇心,並積極模仿和重複,甚至把它當成一種技能來學習,自然就變“壞”了。

咒罵,似乎更有力量

父母可能有這樣一種感受,孩子在學習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時常常記不住,學不會還會發脾氣,但他們學說髒話的速度卻快的驚人,而且態度還好,這是咋回事呢?

應該注意到,髒話的語氣表達都是強烈的,這是語言本身的特點決定的。每一個句式都是以“感嘆句”的形式表達出來,非常有力量。孩子說完後感覺很痛快,感覺能酣暢淋漓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厭煩、氣憤、悲傷、苦惱,他們常常被這種語氣帶來的快感所包圍,因而更願意一再重複。

10歲娃稱“他媽的”是副詞,家長別慌,他可能進了“詛咒敏感期”

作妖,引起強烈關注

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它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因其交際工具的屬性,因而無論形式如何,都是在表達一種交際的願望和請求,家長一定不能忽略了這點。

比如,在春節聚會上,家裡來了很多親戚的小客人。父母忙著照顧小客人而忽略了對自家孩子的關心,小孩就會出現生氣、咒罵、發脾氣的現象,這就是俗稱的“搶懷”。之所以選擇這些惡毒的言語,無非是在表明孩子受冷落了,想求關注的一種心態。

學習,另類語言表達

媽媽問10歲的遠遠,為什麼總愛說“他媽的”這個詞,遠遠的回答讓媽媽驚掉下巴。他說:“在我看來,‘他媽的’是一個副詞,用來表達強烈感情的。”媽媽耐著性子說,你舉例說明一下吧。遠遠說:“比如說這個蘋果真他媽的甜,這個詞相當於很、非常的意思,就是說蘋果很甜。”遠遠還繼續解釋,“髒話並不一定是罵人的話。”媽媽問他為什麼沒有寫到字典裡呢?遠遠說可能是不好意思吧,把媽媽說的哭笑不得。

以上不是笑話,是真事,卻從側面揭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說髒話也是語言學習和表達的一個過程,你可以把它認為是一段插曲,但不必因此感到緊張和不知所措。

10歲娃稱“他媽的”是副詞,家長別慌,他可能進了“詛咒敏感期”

如何幫娃順利度過“詛咒敏感期”?

孩子的“詛咒敏感期”一般在3至5歲集中爆發,這期間最忌一味指責打罵孩子,將所有責任都推到娃身上;家長也不必過於緊張,認為自己沒有教導好孩子,出現瞭如此大的偏差。

既然是從語言學習上出現了問題,那就要從語言本身來進行糾正。

勿“以汙治汙”:

急切地阻止孩子罵人,或者發脾氣和孩子對罵,只會助長娃囂張的氣焰。當他發現自己的言語有殺傷力時,會做出更強的迴應。如果家長能冷處理,淡化對他髒話的迴應,一來二去,他自己就覺得沒意思了,不新鮮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當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好的,比如熱情和愛;當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見,就變成黑色的,比如憤怒、攻擊,是破壞性的。

10歲娃稱“他媽的”是副詞,家長別慌,他可能進了“詛咒敏感期”

勿“單調學習”:

在詛咒敏感期的頂峰時期,恰恰是孩子剛剛學習語言的時候。他們本身所掌握的詞彙量就不多,抓到罵人的話就如救命稻草,覺得很酷,很像樣,自己會說這麼拽的語言了,這其實是語言表達匱乏的一種表現。家長要多領著孩子共讀繪本,讓孩子多學朗誦和讀詩,學外語也未嘗不可,總之要想辦法多教會孩子更多的優美詞句,淡化對髒話的記憶和興趣。

有一個小學語文老師的做法可供借鑑。在上學期,她主張學生多學習成語,並能恰當地運用在作文中。寫成語的同學會獲得作文額外加分,比如100分滿分的作文,寫了兩個成語,那麼成績可能是“90分+2分”。每個月,她還會計算學生的附加分,前幾名的有獎勵。同學們學成語都動力十足,做到了真正的出口成章。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繪本打起了髒話的主意,開發了一系列經典的“髒話”繪本,發現孩子在看完後哈哈大笑,並沒有因此就養成說髒話的習氣。瞭解了,說開了,也就那麼回事兒,你學會了嗎?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階育嬰師,也是

4

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Tags:髒話孩子詛咒敏感期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