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龍山文化時代的黃河玉器文明

由 藝術視野 發表于 娛樂2021-06-26

簡介延安蘆山峁遺址出土的玉器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齊家文化玉器值錢嗎

延安蘆山峁遺址出土的玉器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安塞縣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出土。

延安市安塞縣出土。

延安市甘泉縣石門鄉楊家河村出土

延安市黃龍縣界頭廟鄉布寺蓋遺址出土

延安市黃龍縣界頭廟鄉布寺蓋遺址出土

延安市洛川縣黃章出土

延安市宜川縣壽峰鄉老吉堡村張友賢墓出土

甘泉縣石門鄉楊家河村出土

蘆山峁遺址位於延安市碾莊鄉蘆山峁村西,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蘆山峁遺址出土的玉器大多被古董商收購。60年代,又有大批玉器出土,其中,有玉璧、玉鏟、玉璇璣、玉璜、玉琮、玉環、玉瑗、玉笄、玉鐲、佩飾、七孔玉刀等,大多由本區文物部門收藏,1992年4月2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蘆山峁遺址是新石器晚期龍山文化遺存,在陝北,著名的龍山文化遺址還有神木石峁遺址和神木新華遺址。同樣是以出土玉器而聞名的陝北龍山文化遺址,神木石峁遺址以出土大量龍山晚期以及夏代早期的牙璋而格外引人注目,顯然,神木石峁遺址與河南偃師二里頭夏代中晚期遺址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絡,或者說,河南夏代文化玉器最近的源頭在陝北,稍遠一些的源頭則在山東半島東部。但是在延安蘆山峁,出土的玉器卻帶著明顯的良渚文化因素,同時亦有相當數量的玉器,與甘肅、青海的齊家文化玉器有著共同的特徵。

無論在延安蘆山峁玉器還是在齊家文化玉器中,都沒有發現牙璋,包括在山西的陶寺文化玉器中,也沒有發現牙璋,這說明齊家文化和陶寺文化均與夏民族早期在中國西北的活動無關。在中國的西北,如何理解這些年代大致相當的史前玉器?本博以為,齊家文化最早的源頭在良渚,這是毫無疑問的。齊家文化在中國西部的出現,只能與堯舜時代“遷三苗於三危”這一事件有關,但是這些三苗人,可能是良渚的平民階層,而不是貴族。良渚的貴族本是來自北方的征服者和統治者,他們與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良渚的平民,有著不同的族源。齊家文化玉器是在良渚滅亡之後興起的,良渚文化傳統的琮、璧和璜一類的玉器,既在齊家文化玉器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是同時,著名的良渚神像或圖騰卻在齊家文化玉器中消失了,因為被作為罪人流放的三苗人不能、不願、也不被允許繼續使用他們以前的統治者所專用的家族標誌。而在蘆山峁玉琮上,我們卻可以清楚地看到對良渚神像的繼承,那麼如何解釋蘆山峁人的族屬呢?他們應該是最早開拓中原玉器文明的有虞氏。在良渚中期或中晚期,有虞氏脫離良渚,而與在山東、河北和豫東一帶活動的帝堯集團結為同盟。

蘆山峁玉琮的制式,與良渚中期玉琮的制式基本相同,只是神像的刻繪,略有差異。在山東龍山文化玉器中,我們也可以見到玉琮的身影,但同時也可以見到牙璋和玉璇璣。的確,正如傳說所描述的一樣,有虞氏和夏后氏的祖先,他們都曾在山東侍奉帝堯集團,只是當有虞氏進入帝堯集團的權力中心之後,夏后氏的祖先崇伯鯀便倒黴了,被殺於羽山。鯀的家族一部分流亡到陝北,在歷時三百年後,創造了神木石峁文明,而大禹應是出身於神木的夏后氏家族的領袖。鯀家族的另一支歡兜族,被流放到了湘西北張家界的大山之中,即“放歡兜於崇山”。歡兜族最後的去向,或者有可能與史前的巴蜀文明有關,傳說史前巴蜀地區的開拓者是“叢帝”,或稱“蠶叢”,即有崇氏也。

大約距今5600年前,生活在黃河中西部地區的黃帝集團向東挺進華北平原,在山東、河北以及豫東地區,先後取代了炎帝、蚩尤以及少昊集團的統治,至距今4100年前,大約1500年間,是傳說中的五帝時期。黃帝的子孫形成了各個支族和權力集團,他們之間為了爭當部落大盟主之位(即帝位),彼此之間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當最高權力從一族向另一族轉移時,稱之為“禪讓”。距今4200年前左右,可能因為全球氣侯發生突變,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海平面上升,華北平原、江淮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低海撥地區,成為一片澤國。大量的海水沿著長江、黃河和淮河的入海口,倒灌進中國東部腹地,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史前大洪水。其實在大洪水到來之前,良渚文明就已經走向衰落,帝堯集團在有虞氏的幫助下控制了南方,其後又讓防風氏部落扼守浙江省德清縣的封、隅之山,那裡是良渚西部的高地。然而帝堯尚未享受到勝利的果實,大洪水卻將這個江南的糧倉徹底摧毀了。在大洪水中,雖然山東半島的泰沂古陸因為地勢較高而大部分得以倖存,不過,這也大大地削弱了帝堯集團的統治。於是黃帝的子孫在中國東部活動了1500年之後,又開始了向中國西部和黃河中游中原地區的轉移。

有虞氏是押送著大批的三苗族奴隸或者戰俘來到陝西的,這些人將被驅逐到甘肅和寧夏的苦寒之地。古城延安,素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蘆山峁玉器在黃河中西部地區出現的年代最早,因此蘆山峁人在戰略重地延安,有著為帝堯集團守護邊疆的職能:一方面為防止河套東部地區日漸強大的夏后氏南下,另一方面要阻止和監視在甘肅和寧夏的三苗人東竄。

而在山西省西南部出現的陶寺文化,同樣是有虞氏的遺存,只不過年代稍晚一些。在陶寺文化遺址中亦出現了大量的玉琮,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良渚神像在陶寺時期消失了。此時的有虞氏已十分強大,早就不甘於做一方諸侯,而希望做天下共主了。為了擴大地盤,有虞氏南下渭水進入關中,又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同時亦暗通北方的夏后氏,許以好處,防止腹背受敵。在步步緊逼之下,帝堯集團只好選擇了“禪讓”,這在日後成為了千古美談。有虞氏在陝西南部和晉南的統治,一直沿續到了夏代,在陶寺遺址,除發現了大量的玉器之外,還出土了銅鈴、銅齒輪等珍貴的文物,其中的一隻銅鈴,已與在偃師二里頭出土的銅鈴一模一樣。如此,有虞氏雖然最終禪位於夏后氏,但是卻受到了夏后氏的優待,他們仍在原地並未受到驅逐與排擠。後來在夏初,太康失國,

后羿代夏

,第六代夏王少康逃奔

有虞氏

,有虞之君虞思將兩個女兒嫁給少康,並贈與其土地和僕眾,使夏王朝最終得以復興。

發呂梁,鑿龍門,這是傳說中大禹治水的路線。但是隻要我們開啟地圖,就會吃驚地看到這正是大禹集團從神木出發,順著黃河南下而又折轉向東進入河南洛陽和偃師的路線,這是奉命治水還是進軍呢?一時間很難搞清楚,而大禹治水,正是英明的大舜向帝堯推薦的。等到大禹治完了黃河之水,淮河之水和長江之水,夏后氏便同時也完成了對中國南北各部落的聯絡,特別是與少昊氏的餘部塗山氏結為婚姻,形成了南北呼應的局面。於是,有虞氏只好向帝堯學習,也就是“禪讓”,好在有虞氏和夏后氏,畢竟都是帝顓頊的後代。

無論在河南偃師,還是在神木石峁,都沒有見到過一隻玉琮出土,這是夏后氏玉器與有虞氏玉器的顯著區別。偃師二里頭的確出土過兩隻玉琮的殘片,但是,那都是作為一塊玉石原料,打碎以後用作別的用途。而在春秋和戰國時期,吳國人和越國人在挖到良渚玉琮之後,亦視之為“玉礦”,鋸之切之改之,並無當做珍寶聖物之意。所以至今我們仍然能在吳國嚳藏之中,見到被改制以後的良渚玉器。當然,夏以後的商和周仍在使用玉琮,這是有虞氏以及三苗人在中國西北和中原地區留下的印記,畢竟有虞氏才是中原玉器文明最早的傳播者,而黃河中、西段的玉器文明和禮制,究其根源,均來自於中國的東方。

璧、璜以及鉞。

被強迫殉葬的女奴,左手仍保持著掙扎的姿態,這是活埋。

這名奴隸以跪姿殉葬,雙手反綁面對著墓主,一直跪了四千多年。孔子說堯舜時代是“堯天舜日”,太平盛世。現代學者說是大禹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卻不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五千年多年來,有多少奴隸和賤民被這樣殺死和殉葬,只有天知道。

聯璜玉璧戴在手腕上。

清涼寺墓地航拍圖。

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又稱作“寺裡——坡頭遺址”,遺址最早發現於1955、1965年,屬新石器時代廟底溝二期文化,墓地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2004年的發掘共清理墓葬262座,墓內共出土玉璧、玉鉞、玉琮等玉石器200餘件。清涼寺墓地之所以稱作“廟底溝二期文化”,應是根據墓地所出土的陶器所作出的判斷,但是從墓地出土的玉器來看,它們與襄汾陶寺遺址出的玉器最為接近。在該地區的廟底溝文化遺物中,從未發現過玉琮、玉璇璣之類的器物,顯然這類玉器與山東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著更近的淵源。清涼寺遺址的年代,應晚於延安蘆山峁遺址,而相當於陶寺遺址的早期。芮城縣位於山西省南端,黃河於此處向東轉折,故而素有黃河金三角之稱。傳說當年大禹渡黃河來此,得到神人指點,過了陝縣、三門峽,便向東一路來到河南,芮城自此留下千古名勝“大禹渡”。本博曾介紹過春秋時代的芮國玉器,這個芮國在芮城上游的陝西韓城,黃河西側。在芮國墓地曾出土過好幾只陶寺型別的玉琮,它們的形制與清涼寺出土的玉琮是一樣的,顯然它們在兩千六百多年前就已經出土過一次了。可以推測,在龍山文化中期,也就是距今4300年左右,有虞氏控制著陝西省的中部、中北部,山西省的南部,還有河南省的中、西部等大片地盤,強大而且富有。所謂“龍山文化玉琮”,真正在山東出土的並不多,但是在山西和陝西,卻有大量出土,這都是有虞氏帝舜部落所留下的痕跡。清涼寺遺址在1955年就發現了,2004年才進行大規模的正式發掘,時隔近半個世紀,文物的損失有多大,恐怕是難以估量的。我們中國人總是要等到肚子吃飽了,才想起埋在地下的祖先,要不是夏商周斷代工程急需要找到一些地下文物作為確鑿的證據,那麼埋在清涼寺地下的珍貴遺物,也就徹底的“涼”了。

古玉吧

在這都是朋友

Tags:蘆山延安市出土寶塔區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