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由 晴史明天 發表于 娛樂2021-06-26

簡介瓦當最早出現在西周是期,在西周貴族宮殿建築中時有發現,在戰國時期經歷了一次大發展,此後一直沿用到明清之際,幾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瓦當都有著不同的發展狀況和軌跡,體現出不同的時代特色

雲紋瓦當怎麼做

導語:

瓦當,也稱為“遮朽”,是我國古代建築物屋簷上筒瓦前端用以遮擋木質建材的工具。我國古代的房屋建築一般來說是以磚、石木構為主,因為木構建材容易腐朽,為了不影響美觀,往往會在房屋屋簷之上遮擋木構簷頭的瓦件。這些瓦件通常由板瓦、筒瓦、瓦當、滴水組成,板瓦和筒瓦透過互相扣合既能夠起到遮掩房頂的作用,還能夠使得雨水順著瓦件流淌下來,不至於向屋內滲入。

瓦當最早出現在西周是期,在西周貴族宮殿建築中時有發現,在戰國時期經歷了一次大發展,此後一直沿用到明清之際,幾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瓦當都有著不同的發展狀況和軌跡,體現出不同的時代特色

一、瓦當的功能及發展

瓦當,在俗語中也常常被稱為“遮朽”,因為我國建築習慣使用木頭作為主要建築材料,而木頭往往容易腐朽,所以古代人們出於美觀考慮往往會在房簷的前端加蓋瓦當用以遮擋。

因為瓦當通常是位於房簷處,是人們觀察建築時視覺上最先看到的地方,所以人們往往會將瓦當製作得精美細緻

。甚至在宮殿和宗廟等具有特殊功能的地方,瓦當通常是由專門的機構燒製的,帶有特定的符號和標記,顯得更加精緻和華美。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瓦當在屋簷上的用法

就目前的發現來看,我們所知的最早的瓦當出現在西周時期的周原遺址中。西周中晚期的陝西扶風召陳遺址中最早見到了瓦當實物,瓦當與板瓦、瓦釘等遺物共存,顯然是作為房屋建築的一部分。

從西周時期一直到春秋時期我們所能見到的瓦當實物幾乎都是半圓形,之所以為半圓形,我們推測應該是當時的瓦當只具備原始的遮擋作用,而不具備更多的裝飾意義

。這一時期的瓦當裝飾較為簡單,多為一些繩紋、重環紋等,顯示出人們對於瓦當功能性重視多於裝飾性的特點。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西周獸面紋瓦當

到了西周晚期,出於對於實際裝飾的需要,這一時期的宮殿建築和房屋居址中開始更多地出現了裝飾性圖案。

約莫在春秋末期到戰國早期,不同地區開始出現了圓形瓦當,當時存在著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不同諸侯國的瓦當都有所不同,體現出戰國時期的地域特色

。戰國時期的瓦當分為素面和花紋兩種,其中齊國流行樹木雙獸紋瓦當、燕國流行饕餮紋半瓦當,秦都雍城流行動物紋圓形瓦當,咸陽城則流行雲紋瓦當,趙國流行素面圓瓦當,燕下都則流行山雲紋和饕餮紋瓦當等。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西周齊國瓦當

秦漢時期是我國古代瓦當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流行的就是雲紋瓦當和文字瓦當兩種。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受到佛教傳播的影響,開始出現了忍冬紋、蓮花紋等與佛教內容相關的裝飾內容。蓮花紋的裝飾從南北朝幾乎一直流行到了唐代,而到了宋直至明清以後社會中開始流行獸面紋裝飾。

而到了現代社會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瓦當了,因為琉璃瓦件的使用以及建築材料中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瓦當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瓦當的製作工藝和等級

瓦當的形制演變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甚至瓦當還可以作為反映某個地區特定時間的風土人情的重要資料。

除此之外,不同時代的瓦當的製作工藝也有著不同的差別,不同的建築所使用的瓦當等級也有所不同

。儘管從總的發展情況來看,瓦當已經從著使用功能向著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兼具的特點發生變化,但這時針對總體情況而言的。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時期我們都能發現那些房屋建築主人身份等級越高的往往瓦當的裝飾也更加繁縟複雜,而宗廟等禮制性建築中所用的瓦當又要求莊重肅穆。對於大多數平民而言,房屋的瓦當以樸實居多,通常以追求實用功能大於裝飾功能。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西周圓形瓦當

秦漢時期的瓦當基本已經固定為圓形,秦代的瓦當直徑通常較小,瓦當的邊徑也不太規整,顏色多呈現出青灰的特點。漢代的瓦當較秦代來說,不僅面積大大增加了,並且邊稜通常加寬,因為燒製陶器技術的進步,漢代的瓦當顏色多呈現出灰色 。

總的來說,秦漢時期的瓦當一般為泥質,燒製溫度也比較高,質地堅硬,質量優越,呈現出古樸大氣、莊嚴渾厚的特點,無怪乎後人稱之為"秦磚漢瓦"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秦漢時期的瓦當

唐代以後瓦當一改此前多為陶泥之質地的特點,開始出現了琉璃瓦,所謂的琉璃瓦就是在陶泥質地的瓦坯上再施釉燒製而成,和三彩器的作法比較類似,這種琉璃瓦當顏色也比較多變,主要有青色、綠色、藍色、黃色等多種

。宋元明清時期,在宮殿建築中開始出現了金屬瓦當,主要包括黃銅、鐵以及塗抹金粉三種方式,在今天的明清故宮中我們還能見到這種金屬瓦當。瓦當的顏色上,明清時期也出現了一定區分,皇室建築一般採用黃色,諸侯王則一般使用綠色,離宮別院則通常使用黑色、紫色等多種顏色。

三、瓦當反映的文化內涵變化

作為反映社會變化的“活化石”,瓦當也反映出不同時代的文化內涵的變化,這主要和它的裝飾紋樣變化有關。

西周時期流行一種重環紋半圓形瓦當,所謂的重環紋就是將若干圓形或者近圓形的圖案重疊在一起,這是西周時期青銅禮器上最為常見的裝飾,被認為是威嚴莊重的王權的象徵

。西周時期我們所發現的瓦當大多數都位於貴族宮殿或者宗廟建築上,可能就與這種半圓形瓦當所要體現的內涵相一致。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周代的宮殿建築復原

東周時期各個諸侯國的瓦當裝飾相當豐富,體現出諸侯國間迥然不同的面貌。這與當時諸侯相爭的社會環境也是非常契合的

。以秦都雍城來說,秦都雍城時期秦人以動物紋樣的圓形瓦當為主,體現出較為濃厚的遊牧民族風格。我們都知道秦人的祖先就是出自於戎狄之間,最初就是一個專職養馬的民族,所以統一之前的秦人比較偏好於這種貼近自己生活的紋樣。

到了秦都咸陽城時期,秦人普遍採用了更為樸素莊重的雲氣紋作為主要紋飾,整個秦代幾乎都採用這種裝飾,體現出大一統社會下文化的高度統一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秦國動物紋瓦當

漢代中期開始大量流行一種文字瓦當,相當具有時代特色,體現出這一時期漢代人們豐富的思想和文化生活

。文字內容非常豐富,有反映美好祝願的“長樂未央”“永保子孫”“千秋萬歲”等語句,還有頌揚漢代大一統的“天降單于”“漢並天下”等內容,另外還有專門供離宮別殿使用的“甘泉”“衛”“上林”等文字瓦當。除了文字瓦當以外,漢代的神仙信仰也在瓦當上有所體現,比四神瓦當、仙人像瓦當等。

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漢代文字瓦當

此外,人們還更加直接地將自己的信仰和崇拜融會到瓦當之中

。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因為崇拜不同的動物和植物,往往會將這些動物和植物繪製在瓦當紋飾當中。比如納西族的牛紋瓦當,彝族的虎紋瓦當等。另外古代社會只能夠也常常見有與各種儒釋道等宗教內容有關的瓦當紋飾,比如太極紋瓦當、八卦紋瓦當以及與佛教有關的的蓮花紋、忍冬紋紋飾等。

人們將自己的崇拜付諸瓦當紋飾當中,高懸於屋簷之上,希望這些瓦當能夠為人們帶來幸福和安寧

結語:瓦當,最早是人們為了配合建築物而發明出來的實用器物,隨著人們對於美觀和其他作用的追求,瓦當也逐漸被人們賦予了審美和文化內涵

。人們透過繪製不同的瓦當圖案和紋飾傳達著自己的審美取向、文化價值和宗教信仰等內容,體現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人們的文化和風俗。小小的一片瓦當承載著千年以來人們的美好祝願和期待,歷經歲月的變遷和風雨的洗禮卻依然清晰,或許正如製作它的那群人一樣,歷經歷史的風依然風骨動人。

參考文獻

王珊《淺論瓦當紋飾的演變與文化內涵》

付曉鵬、尚愉霖《淺析瓦當紋飾及風格特徵》

Tags:瓦當裝飾紋飾流行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