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去去何所依?長亭復短亭

由 一覽江山 發表于 娛樂2021-06-21

簡介視野寬闊,空氣清新,心暢意舒,很有幾分“無愧於中,無責於外”的感覺,那蘇氏兄弟的情操如此,古今天下文人墨客寫關於亭子的文章詩句時,想必也作如此想

子瞻遷於齊安的於是什麼意思

亭子,有頂無牆,幾根柱子撐著一個或方或圓的頂,雕以浮畫,飾以顏色,玲瓏剔透,矗立於田野之間或山顛水畔,似一朵肥嫩可愛的蘑菇,又如一把撐開的大傘。

古人偏愛亭子,常在交通要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地築下,做旅途休憩歇息的場所,或做接送賓客宴樂的場所,也有建於園林中,用做點景建築。

亭者,停也。

去去何所依?長亭復短亭

那意思,人遇到亭子,會安定下來。三兩好友,笑語歡言,於風清月朗之時,閒閒坐於亭中,飲幾口酒,誦幾句詩文,看看亭子上雕的那些彩繪,觀觀四周的風景,聽聽鳥鳴,悟悟蘭因。於是乎思緒紛紛如過江之鯽,才情湧動似錢塘之潮,出現了許多與亭子有關的美好詩句文章。

最有名的,莫過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文好,字好,留名千載。想想,崇山峻嶺間有個小小蘭亭,四周是茂密的樹林,綠油油的修竹,清澈的小河流水。暮春之際,還沒有蚊蟲叮咬呢!天氣晴朗,地勢又開闊,吹著點小風兒,“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李白悵然遙望,“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朝憶相如臺,夜夢子云亭。”子云亭是西漢文學家楊雄所留,建在綿陽西山,當代重建後,高大雄偉,飛簷重閣,三面凌空,下臨絕壁,險要雄奇。

宋代歐陽修著有《醉翁亭記》、《豐樂亭記》,曾鞏寫有《醒心亭記》,蘇軾寫有《喜雨亭記》,蘇轍呢,他哥大蘇主持修好亭子,讓他幫忙寫過一篇《武昌九曲亭記》。大蘇曾寫過絕命詩,“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他們兄弟情深,詩文唱和往來那是常有的事。

去去何所依?長亭復短亭

記得當初大蘇烏臺詩案被囚,小蘇寫過一篇《為兄軾下獄上書》,先認錯,接著說其兄罪不至死,求皇帝能免他死罪。該文出於兄弟之情,寫於性命攸關之際,言辭懇切,讀來令人感傷,“既巧妙地申說了自己的意見,又處處照顧到皇帝的尊嚴,情辭悲惻懇切,措辭相當巧妙。” “今臣螻蟻之誠,雖萬萬不及緹縈,而陛下聰明仁聖,過於漢文遠甚。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

寫《武昌九曲亭記》時,蘇轍的心境平穩安閒,不復烏臺詩案上書求情時的悽惶無助,似乎已適應了與兄長貶謫在外的散淡生活。這篇文章,先說蘇軾建亭的由來,接著闡發適意為趣的理念,表現蘇軾寄情山水中的風度和自己的人生態度。

讀此文,第一感覺是用詞簡潔到位。如第一句,“子瞻遷於齊安,廬於江上。”動詞用得極準,說蘇軾貶謫到齊安,用“遷“字,在此處有流放的意思,類似《岳陽樓記》裡的“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說他住在江邊,用“廬”字,讓人想起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僅僅兩個動詞,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貶謫流放的淒涼與心境的安然盡在其中。

第二感覺是兄弟情深,念念於斯人。雖分居兩地,弟弟描述起蘇軾的日常起居,行動舉止,與朋友們的談笑閒聚,歷歷如在眼前。“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遊。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 ‘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於是最樂。”

那時又沒有手機影片,咋知道他是笑著說話的?只能是聯想,念及兄長,在唇邊漾起一絲微笑,海角天涯,同此一心,自己樂以為兄長也快樂。

接下來,憶少年時,與兄長出遊,他都是探路浮水,以身當先。“昔餘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談及兄長風采,那更是充滿暢然情思,拳拳眷意,描畫得如同神仙中人:“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料想彼時,這位東坡先生還是20來歲的翩翩青年,沒長出那部垂到胸前的著名大鬍子吧?

天下名亭多矣!安徽有歐陽修寫過的醉翁亭,緊靠山壁,飛簷凌空;湖南有愛晚亭,楓林流泉,秋來紅葉滿山;杭州有湖心亭,張岱曾看雪於此:“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亭外環水,水外環山,雪白天寒,長空遼闊,斯人寂寞。

亭子,大也罷,小也罷,都是個載體。裡面外面,長亭古道,唱不盡離合悲歡,訴不完感傷哀怨。正如程派名劇《鎖麟囊》裡唱的,“春秋亭外風雨暴,何處悲聲破寂寥,隔簾只見一花轎,想必是新婚渡鵲橋,吉日良辰當歡笑,為何鮫珠化淚拋,此時卻又明白了,世上何嘗盡富豪,也有飢寒悲懷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轎內的人兒彈別調,必有隱情在心潮。”

閒坐亭中,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視野寬闊,空氣清新,心暢意舒,很有幾分“無愧於中,無責於外”的感覺,那蘇氏兄弟的情操如此,古今天下文人墨客寫關於亭子的文章詩句時,想必也作如此想。去去何所依,江湖一夢遙。

Tags:亭子亭記蘇軾兄長大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