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由 福一鑑賞 發表于 娛樂2021-06-18

簡介【貫耳瓶】貫耳瓶流行於中國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貼豎直的管狀貫耳

蘋果尊是幹嘛的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在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它歷史悠久,光彩奪人,它就是擁有上萬年曆史,作為中華文明象徵的陶瓷。

它在反映了各朝各代的客觀存在的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古代人們的主觀思想,藝術的表達,人與自然,國家文明經濟關係以及生活狀態和美好期願。

這期小編繼續為大家講解陶瓷都還有哪些器型

【如意耳尊】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這是葫蘆瓶的變種,叫如意耳尊。瓶身還是葫蘆,但加了如意形的耳,故名如意耳。

如果沒有耳,這就叫琵琶尊,始於清代,模仿商周青銅尊,是最流行的闊口瓶。有耳的琵琶尊之叫法,是耳名加尊。比如耳做成鹿頭的,叫鹿耳尊。這個琵琶尊的耳是如意形的,就叫如意耳尊。對於重名的如意耳尊,區分的辦法是把釉色或者畫面加進名字裡,這個叫青花如意耳尊。

【蒜頭瓶】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蒜頭瓶是西漢時期的一種瓶式樣,瓷制蒜頭瓶流行於明 清,以景德鎮窯製品為多見,品種有青花、五彩、灑藍描金等。

明清景德鎮窯蒜頭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藍釉、醬釉等各種單色釉品種。明嘉靖蒜頭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黃色的無角龍)裝飾;明成化蒜頭瓶,僅口部作花瓣狀,耳為隨意堆塑;明正德蒜頭瓶,在瓶腹上設出戟;明萬曆蒜頭瓶,趨於簡化,口部已無蒜頭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為多見。清代蒜頭瓶的器形趨於輕盈秀美。

【棒槌瓶】

圖一

清康熙 青花“紅拂傳”圖棒槌瓶

圖二清康熙五彩山水人物圖放棒槌瓶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棒槌瓶一共有三種不同的種類,為硬棒槌瓶、方棒槌瓶、軟棒槌瓶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康熙中期以後的棒槌瓶,器形趨於細長,為了與雍正時期的棒槌瓶相區別,取名硬棒槌瓶。常見的有青花、五彩、灑藍描金、五彩開光等品種。

方棒槌瓶,撇口,短頸,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長方腹上部略寬,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寬足,凹底施釉。現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清雍正孔雀綠琺瑯彩花卉紋棒槌瓶,軟棒槌瓶

。這是與硬棒槌瓶相對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燒製的一種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頸,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圓滑。常見青花,五彩。清光緒及民國時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較為多見,然胎體較厚重,口邊較薄且不規整。

【貫耳瓶】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貫耳瓶流行於中國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貼豎直的管狀貫耳

。貫耳瓶在哥窯、官窯、龍泉窯等多有燒製,清代亦有仿製。

【玉壺春瓶】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

,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後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製。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裡的淨水瓶演變而來。

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

【弦紋瓶】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弦紋瓶又稱"起弦瓶"。因瓶體環繞一道道弦紋作裝飾面得名。仿漢代弦紋銅瓶宋代定窯、官窯、哥窯、龍泉窯等多有燒製。清代有仿製品。

【觀音瓶】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觀音瓶是流行於清代康熙至乾隆時期的一種瓶式,又稱觀音尊。觀音瓶特徵是侈口,頸部較短,豐肩,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修長,線條流暢。

【天球瓶】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始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狀若天球,故名天球瓶。清雍正、乾隆兩朝時值盛世,仿古風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屬宮廷大型陳設用瓷。除了傳統的青花品種外,五彩、粉彩等彩繪天球瓶也開始出現,而最為珍貴的鬥彩卻很少應用於天球瓶上,其最主要原因在於,鬥彩向無大器。

【花澆】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澆花用器。流行於明清。明永樂花澆頸長、腹圓,口圓形,常繪以海水、纏枝蓮紋。宣德花澆頸較短,腹稍扁,寬頻式柄。清雍正花澆口作窄流,頸細且長,肩腹下飾菊瓣紋。

宋代已有燒製,流行於明永樂、宣德時期,延續至清。永樂時器呈大口,直頸,圓腹,柄為龍形,紋飾纖細。宣德器頸較短,腹稍扁,柄為寬頻式,紋飾粗放。清雍正朝花澆口部似唐三彩鳳首壺,細頸,腹部為直扁圓形,圈足,頸、肩均有凸起的弦紋,肩、腹下部常飾凸起的菊瓣紋。

【雞首壺】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是西晉至唐流行的一種瓷壺

西晉時器形較小,圓腹,肩部貼一雞首,小而無頸

。壺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實心,壺肩部有系,小平底。

東晉時,其主體也是圓腹盤口壺,但雞首下有短頸

,喙由尖變圓,冠加高,雞尾消失,柄的上端高於口沿,肩帶橋形方系。

至南朝時,壺身整體加高,雞頸較前期加長,盤口加深

,柄也加高,肩部系多為雙系。隋

代壺身更高,雞頸不僅更長,而且作仰首啼鳴狀

,雞尾柄變塑貼龍首柄,系的開關也更加複雜。

【帽筒】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帽筒"興起於清朝咸豐年間,興盛於上世紀前半葉,至今已有150餘年歷史。初始,"帽筒"用於置放帽子;後來,發展成為居家擺設、女兒出嫁時的必備陪嫁品。"帽筒"以製作工藝、制式、繪畫等,飽含了我國一個半世紀的民風民俗,成為雅俗共賞的古董瓷器之一。

【蘋果尊】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清代康熙年間的典型器之一,是一種形如蘋果的水盂,有縮頸和無頸 兩種,無頸的以釉裡紅為多,縮頸的以蘋果綠和天藍釉為常見,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官窯器為多。

百花齊放的陶瓷器型你都認得出?不懂就看看這篇文章<下>

各式各樣的的瓷器從古至今在不斷地演變,順應著時代經濟文化反映著人民生活狀態,然曾經的歷史已被記載,只有在精美載物的呈現中,我們才能看到曾經的華繁。知道嗎?當我們遇見它,其實它們一直在跟你說話,說著它的故事,和它所看到的盛世繁華,惜愛!

小生暢談,歡迎大家關注瞭解!

每件古物都有它的故事

是否它從古至今的悠久留下了痕跡

VX:FUXguwanjianshang

Tags:棒槌蒜頭青花五彩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