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由 秒說書畫 發表于 藝術2021-06-03

簡介從文字內容角度進行分析,《快雪時晴帖跋》和《參政帖》展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其一,兩者均將翰林官印錯誤地記錄為“翰林學士院印”(圖3),筆跡亦頗為近似,其二,均將其強加給蘇易簡,其三,《快雪時晴帖》刻跋為《跋晉賢十三帖》雜糅而來,《參政帖》中“

箋帖是什麼

筆者曾刊文討論過傳世米芾作品中的幾件偽品,包括臺北故宮藏《陳攬帖》、《捕蝗帖》和上海博物館藏《參政帖》,前兩件辯偽結論的接受度相對較高,而《參政帖》的辯偽結論尚未被廣泛接受。為了闡明該問題,筆者進一步查閱了與此帖相關的文獻,並找到了一些新證據,再次撰文供學界討論。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1 《參政帖》

一、落款與印文考

《參政帖》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縱十九點六釐米,橫六點八釐米。此帖曾經清代季振宜、安岐、清內府以及近人張珩收藏,《墨緣匯觀》著錄,內容為書畫收藏雜記,討論了北宋著名收藏家蘇易簡(表字太簡)的用印習慣:

蘇太簡參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後”、“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學士院印”,芾記。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該帖落款不合常理,米芾在名家法書題跋中確曾多次使用“米芾記”的款識,但其收藏雜記從不落款,更未使用過“芾記”款。現存米芾收藏雜記作品墨跡三件,分別為《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珊瑚帖》,法帖中雜記至少十八件,分別為《師宜官帖》、《王荊公帖》、《蔣永仲帖》、《顧虎頭帖》(紹興米帖)、《二王帖雜記》、《馬唐畫帖》、《好事家帖》、《陸統帖》、《退之帖》、《武帝書帖》(群玉堂帖)、《王謝真跡帖》、《關氏石本帖》(英光堂帖),《漣水陳生帖》、《紫金石帖》(月虹館帖),《李重光帖》、《易文皇手詔帖》(清芬閣米帖)、《吳清老帖》(式古堂帖)、《麻箋帖》(翰香館法書),均不落款,從數學角度來講,已經具有較強的統計學意義。由此可推測,《參政帖》中的『芾記』款應是作偽者蛇足之舉。

其次,雖然《參政帖》中提到的“四代相印”的確是蘇家常用印,可見於顏真卿《劉中使帖》、懷素《自敘帖》,“邳公之後”也可與《寶晉英光集》中著錄相互印證,但所述第三方印“翰林學士院印”卻露出了明顯的破綻,據周必大《玉堂雜記》記:

翰苑印,以“翰林院學士印”六字為文,背鐫“景德二年少府監鑄”,上兩字微,自南渡後,百司印無此文者。尚書六曹唯禮部是舊物,然亦元豐改制後所鑄,蓋文書稍簡,故不耳。

由此可知,此印自北宋真宗年間(景德)鑄成後,一直沿用至南宋,未曾更易,印文為“翰林院學士印”。《參政帖》中“翰林學士院印”和“翰林院學士印”雖然僅有一字的順序差別,但已有正誤之分。雖然古人著錄如《玉海》中有混淆印文的例子,但如果據此推斷《參政帖》中的訛誤也是米芾混淆印文所致,恐怕是不能成立的。

米芾異常重視古書畫中的鑑藏印記,在其著作《書史》、《寶章待訪錄》及法書題跋中多有相關的研究、論述。對古印鑑,米芾均詳述印文內容並多有考證,相關例項較多,不再一一列舉。對時人所用官印,米芾偶用簡稱如“門下省印”、“撥發司印”、“翰林印”,但未出現過誤記。反觀《參政帖》中所謂“翰林學士院印”,詳述當代官印印文內容但卻出現了明顯的錯誤,當非米芾所為。

進一步統計歷代法書、法帖、著錄中的可靠印鑑(表1),發現並無蘇易簡使用翰林官印的記錄。雖然蘇氏藏品頗豐,但從數學角度來講,十件作品樣本群的統計結果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置信度,所謂“或用『翰林學士院印』”云云,難以讓人信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蘇氏家族所用鑑中『四代相印』和『許國後裔』出現頻率相對較高,前者在十件作品中出現了五次,後者出現了三次,而《參政帖》所記『邳公之後』只在著錄中出現過一次,恐怕也談不到“多著”。

總之,《參政帖》落款與文字內容均存在明顯的破綻,即便不能以此為鐵據辯偽,至少值得沿此思路進一步深究。

表一 蘇氏家族藏品印鑑統計④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二、從《快雪時晴帖跋》出發剖析

《參政帖》作偽手法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2 《快雪時晴帖》刻跋

如前所述,在可靠的法書、法帖、著錄中沒有發現蘇氏使用翰林官印的記錄,但在一件偽作中卻出現了相關記載,值得重視。如圖2所示,《戲鴻堂法帖》刻《快雪時晴帖》後有米芾款題跋一則(以下簡稱為刻跋),內容為:

晉右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字逸少書《快雪帖》,見張彥遠《法書要錄》。本朝參知政事蘇公太簡家故物,故有[翰林學士院印]。唐賜魏丞相徵,傳之子孫,故有[鄭公之後]印。又傳於褚遂良之孫長史,故有[褚]印。予在都下,以好玩十種,易於蘇太簡孫激,字志東。志東與予德友也。蘇才翁、子美、有跋,及國老押署。紹聖丙申,以示翰林學士蔡公,仍以翰林印印之,即太簡作翰林時所用。一日駙馬都尉王晉卿借觀,求之不與,已乃翦去國老署及子美跋,著於模本,乃見還,因詳錄得之之自。紹聖丁酉海岱樓題,米芾審定。

宋刻《寶晉山林齋拾遺》、《寶晉山林集》中也錄有米芾為《快雪時晴帖》所作題跋(以下簡稱錄跋),其內容為:

右軍《快雪帖》,見張彥遠《法書要錄》。本朝參知政事蘇公太簡家故物。唐賜魏丞相徵,故有[鄭公之印]。後又傳於褚遂良,故有[褚氏]印。蘇才翁、子羙有跋,及國老押署。一日駙馬都尉王晉卿借觀,求之不與,已乃剪去國老署及子羙跋,著於摹本,乃見還。因詳錄得之之自,米芾審定。

張醜以為拓跋為後人據錄跋妄益而成,誠為的論,但未曾深入考察妄益之源。事實上,查閱《寶晉山林集》不難得知,刻跋妄益的內容來自於《跋晉賢十三帖》:

右本朝參知政事蘇太簡所藏,丙寅歲得於集賢國老孫秘閣子美子志東。志東好事,與餘家通書畫。上著[邳公之後]、[四代相印]、[蘇氏]字印。太簡被太宗遇,使弟國簿收書畫,三等賜予甚多,公卿之家無出其右,此尤著名者。紹聖中重灌,翰林蔡元長既跋,印以今翰林印,副車王晉卿借去,剪下元長所跋,著他書軸,乃見還,其上故印存焉,元符之元漣漪瑞墨堂題。

對照三段文字,不難得知制贗者為了迎合收藏者的好奇心理,將《跋晉賢十三帖》中蔡京跋、印的過程雜糅進錄跋,並妄自將翰林官印歸為蘇易簡所用,形成了刻跋的文字。

分析至此,一方面證實了《參政帖》文字內容的疑點,即沒有任何可靠證據表明蘇氏曾使用翰林官印印書畫藏品,另一方面也啟發了《參政帖》可能的作偽思路。從文字內容角度進行分析,《快雪時晴帖跋》和《參政帖》展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其一,兩者均將翰林官印錯誤地記錄為“翰林學士院印”(圖3),筆跡亦頗為近似,其二,均將其強加給蘇易簡,其三,《快雪時晴帖》刻跋為《跋晉賢十三帖》雜糅而來,《參政帖》中“邳公之後”顯然也是出自《跋晉賢十三帖》——其它任何文獻中均未見到此印的記載。

基於這些共同點,有理由懷疑《快雪時晴帖跋》刻跋和《參政帖》可能出自一人之手。為了證實這一點,筆者擬對兩者的筆跡進行系統分析,制贗者為了力求逼真,往往採用集字之後臨寫的方式作偽,因此字型結構、筆畫等方面往往與原作者有一定的相似度。但限於筆法技術,區域性定勢的細節方面無法做到一模一樣,容易露出破綻。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3 刻跋和《參政帖》對比

(1) 『芾』無連帶

如圖4所示,在絕大多數米芾行書籤名中,長橫之後提筆重落書寫短豎,兩畫之間截然分離,即便偶有牽絲連帶,也有斬釘截鐵之勢。相對之下,《參政帖》和刻跋的『芾』字都是長橫之後連帶寫出類似撇的短豎,且行筆軟弱無力,區別非常明顯。事實上,在許多傳世偽作中均存在此簽名破綻,例如《米氏有庵帖》、《木蘭辭》等,這應是後世作偽者在執筆、運筆等技術上不依古法所致,較易辨識。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4 簽名『芾』字差異分析

(2) 『簡』中之『日』

在米芾真跡中,所有的『簡』或『間』字中兩短橫均被簡化寫成一點,這已成為非常保守的書寫定勢。而在《參政帖》和刻跋中,簡之『日』旁則被寫成兩橫,形態極不自然,足以作為判偽的證據,也可印證兩者同出一手(圖5)。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5 『簡』字差異分析

(3) 『耳』旁之誤

《參政帖》和刻跋中耳旁犯了同樣的錯誤,如圖6所示,『邳』字耳旁上下重新起筆書寫,中間轉折之處不連續,而在米芾真跡中,所有的耳旁曲線連續,不重新起筆,轉折處的筆畫粗細同其他部分保持一致——甚或更粗。在筆者已辯偽的《陳攬帖》中,也有類似的錯誤,均是制贗者不諳筆法所致。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6 耳旁差異分析

(4)後字從『夋』

《參政帖》和刻跋中『後』字也出現了同樣的、不合米芾筆法習慣的區域性特徵。如圖7所示,在米芾墨跡中所有的『後』字右半邊均為一筆書,無間斷或重新起筆處;而《參政帖》合刻跋中的『後』則有明顯的重新起筆。如果拓寬一下視角,可以看到米芾只有書寫『夋』字旁時才會出現類似的寫法(圖7右下),這是長期書寫過程中形成的個人習慣,具有相當保守的特徵。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7 『後』字破綻分析

單一的區域性定勢不合,不能排除偶然性失誤,但《參政帖》與刻跋中出現如此眾多的不合米芾筆法習慣、卻彼此高度吻合的特徵,恐怕不能用偶然解釋。進一步考慮到上述種種相似的文字訛誤,筆者以為,《參政帖》與刻跋應該是出自一手的偽作。

三、《參政帖》與刻跋的系年研究

如果上述推論成立的話,還可以據此考察兩者的作偽時間。考察著錄可知,刻跋著錄於《清河書畫舫》,刊於《戲鴻堂法帖》、《墨稼庵選帖》和《玉煙堂法帖》,這些著錄與法帖均成於萬曆年間。《參政帖》所鈐最早印鑑為明末清初季振宜,時間相去不遠,既可以進一步印證兩者同出一手,也可以作為作偽的時間下限。

作偽時間上限難以準確界定,但可以從《快雪時晴帖》印鑑和刻跋文字內容入手稍探一二。由《書史》可知,米芾從蘇激處易得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和王獻之《十二月帖》合卷,兩帖四角處均鈐有[褚氏]印,從宋刻法帖中還可以看到這些印鑑(圖8)。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8 宋刻《寶晉齋法帖》

但在歷代遞藏過程中,《快雪時晴帖》上的印鑑損泐嚴重,左上角[褚氏]印被清印所覆蓋,幾乎不辨,右上角隱約可見邊框,右下角隱約可見半印,唯有左下角雖只剩“褚”字,卻與“君倩”款相連,容易被發現、辨識(圖9),明清所刻《快雪堂帖》和《臨蘇園帖》均只保留了這一方印的痕跡(圖10)。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9 《快雪時晴帖》殘印

《參政帖》是什麼?《墨緣匯觀》中的《墨緣匯觀》是一部什麼書籍?

圖10 明清法帖刻《快雪時晴帖》

米芾題跋原文中為“故有[褚氏]印”,而刻跋則將其更改為“故有[褚]印”,筆者以為這應該是作偽刻跋之人只能看到左下角殘印,以為是[褚]印,所以不惜更改跋文內容作偽,以迎合收購書畫藏家的心理。由此可見,作偽時間應該較晚,其時只能清晰地看到左下殘印。進一步考慮到刻跋和《參政帖》的書法風格,或許可以暫定為明代中後期。

Tags:參政米芾快雪時刻跋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