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由 文旅中國 發表于 藝術2023-02-04

簡介種草理由:永昌堡老街永昌堡位於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於明代嘉靖年間修建而成,有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之美名

廣東道教名人是誰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詩景中國》是文旅中國推出的原創系列品牌文化欄目,集詩詞文化、自然風光、人文風物於一體,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國大美自然風光,誠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未知音訊

未知音訊

10:20

未知來源

詩和遠方在龍灣

山水清美,簷鈴叮噹,回望千年古剎天柱寺。橫屏觀看驚豔美景。▼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天柱寺

雄麗綿延,攻守相宜,領略人文福地永昌堡。橫屏觀看驚豔美景▼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永昌堡(陳王芬 古堡宅第春常在)

玉色溪石,碧波幽谷,漫溯浙南水鄉靈秀瑤溪。橫屏觀看驚豔美景▼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瑤溪

詩畫山水

溫潤之州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百家尖

浙江溫州,依水而建,伴水而居,不僅山美水秀,城市風光更是旖旎多姿。龍灣,歷史悠久,古屬甌越、東甌,現為溫州市四大城區之一。龍灣人傑地靈、文化積澱深厚,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城堡永昌堡、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龍灣古炮臺、距今四五千年曆史的龍崗山遺址、建於唐朝的國安寺、建於宋朝的千佛塔、建於明代的玄真觀。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百家尖

山海龍灣,散發著無窮無盡的雋秀。大量文人墨客留下的蹤跡令人流連忘返。翻閱品讀龍灣先賢與慕名而來龍灣的文人墨客詩篇,品味清新,純淨,幽靜,原汁原味的水鄉風光。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靈昆

本期詩景中國帶你走進溫州龍灣,在歷史與現實之間遇見水鄉的古典之美。

羅東勝景 天柱詩韻

/01/

大羅山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大羅山

溫州城市綠核大羅山,風光自然天成,花崗岩為主,峰巒奇立,溪澗縱橫。相傳山體乃鴻蒙元氣凝結所化,是傳說中的玄門聖山,乃太上老君的道場“玄都紫府”中的玄都。在古人眼中鴻蒙象徵著遠古時期天地未開時,瀰漫在世間的一種元氣。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大羅山

王叔果,明代嘉靖年間進士,官任廣東按察司副使,登高俯瞰大羅山,從宏觀上描繪了大羅山千峰雄姿、江流如帶的磅礴氣象,又生動地寫出了仙掌連雲、青蓮映日的奇妙風景,令人視野開拓,襟懷舒展,為融情於景的經典佳作。

王叔果《登大羅山》

選勝躋名嶽,千峰入望來。

江流盤作帶,山翠簇為臺。

仙掌連雲溼,青蓮映日開。

相將捫鬥近,直欲御風回。

/02/

陶成洞

陶成洞,也被稱作陶隱洞、道人洞,為龍灣區天河街道天鳳村觀海寺洞窟群,石窟洞依山岩開鑿而成。明代嘉靖年間進士,官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激,有詩寫陶成洞風光。詩人寫出了陶成洞海日光芒四射、高山流雲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自己的人生壯志。

王激《同竹巖弟過陶成洞》

試覽羅東勝,遊筇喜共支。

陶成存古洞,題詠有新詩。

海日光先射,山雲影乍移。

何當謝塵鞅,長向此棲遲。

/03/

天柱寺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天柱寺

天柱寺,浙南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據《永嘉縣誌》記載:“天柱禪寺始創於晉代,重建於唐貞元年間”,是大羅山西麓的仙岩寺的五大寺院之一,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號稱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天柱寺又稱“瀑泉寺”,明朝中葉改稱“天柱寺”。景區潭碧瀑白,林幽寺古,草木清香。明代洪武年間隱士謝德琦寫天柱寺風景,詩人登臨高山之巔,遙望東海,悠然自得。

謝德琦《遊天柱寺》

寂靜思行樂,登臨逸興長。

瀑懸崖練白,麥老野雲黃。

絕壑松杉暗,幽棲藥草香。

悠悠望東海,吾欲倚扶桑。

“永嘉四靈”之一,南宋詩人趙師秀對這裡情有獨鍾,所作詩篇以表讚賞之情:

趙師秀《冷泉夜坐》

眾培碧沉沉,前峰月正臨。

樓鍾晴聽響,池水夜觀深。

清淨非人世,虛空見佛心。

卻尋來處宿,風起長松林。

冷水泉旁眾境翠,彌勒峰前月照明;佛地焚鍾見清靜,夜深更坐似歸宿。明明陷身於這凡俗世間,卻在此一方天地偶得禪趣。是景色之寫照,亦是心境之寫照。

種草理由:

若說溫州就近休閒遊去哪兒好?我一定會推薦你去被譽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大羅山了!有網友說,若是遊歷過大羅山,你才知大羅山有多美。若是有親身感受過大羅山,你才知道大羅山有怎樣的魅力。——遊遍天涯

種草理由:

我們在大羅山。從天柱寺的山腳到銀河水庫和水簾洞,再原路返回。一路風景很好,山路友好,輕鬆休閒。——君心可晴yyxx

碧波輕漾 奇水含情

/01/

瑤溪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瑤溪

瑤溪位於溫州市龍灣區瑤溪街道境內,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面積11。0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瑤溪水體景觀豐富多彩,水流源於大羅山東谷,高山石罅中涓涓滲出,匯成溪流,沿瑤溪瀧6公里峽谷跌宕流瀉。碧溪幽谷,蒼崖峽峪,孤峰峭壁,石柱疊巖,素有“桃源仙境”之盛譽。張璁贊曰“溪石皆玉色”,“瑤”就是“玉”的意思,遂得名瑤溪。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瑤溪

瑤溪瀧為瑤溪景區精華所在,有幽谷金鐘、水石同蹤、鐵壁潭影、鷺鷥閒雲、煙雨朦朧等景觀,沿溪入山,便見秀美峽谷中長溪連綿,瀑潭相連,以金鐘瀑、板障潭、龍鬚瀑、水石同蹤、鷺鷥潭為代表。

張璁《板障潭》

絕壁抱深清,波流長瀰瀰。

足以納千澗,一決乾坤洗。

/02/

鍾秀園公園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書院

鍾秀園公園位於瑤溪省級風景名勝區入口,鍾靈毓秀,為瑤溪的十大景觀之一,自然環境優越,人文底蘊濃厚,是一處山水清幽,自然寧靜的讀書好地方。明代嘉靖年間內閣首輔張璁,曾在瑤溪創辦書院,聚徒講學,寄情瑤溪山水,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文。貞義書院初名羅峰書院,是溫州唯一奉旨敕建的書院。

張璁《羅峰書院成》

臥龍潭下書院成,白鹿洞主慚齊名。

松菊已變荒蕪徑,溪壑更添吾伊聲。

蒼生有望山中相,白首願觀天下平。

青衿登進樂相與,日聽滄浪歌水清。

/03/

雙岙村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雙岙村

全國首批綠色村莊——龍灣雙岙村位於大羅山麓、龍灣區永中街道。雙岙歷史上叫雙溪,因處在平坑和倒瀧坑兩條溪水的匯合處,故名雙溪。風景如畫的雙溪,有許多動人的詩篇,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明朝中葉著名詩人何白的《雙溪曉發》。

何白《雙溪曉發》

雙溪百里翠撲眼,天劈兩岸開勝觀。

杏花壓雨倚春態,櫧葉拂雲生螟寒。

旅夢不迷越山嶽,客心無賴隨風湍。

芳堂日午息徒侶,濁酒劍歌行路難。

雙岙風景區以雙岙水庫及通往瑤湖的平坑嶺古道為主打,有佛教千年古剎安仁寺、道教聖地石勝觀、宋代摩崖石刻古佛崖造像,明代三朝元老王瓚書院及滴玉泉、蒙泉、峰門摩崖石刻、坦頭尖等景觀。

種草理由:

瑤溪之內,古村落中,面向蒼茫的大羅山山及旖旎的小溪風光,視野開闊。——苗雨佳

種草理由:

龍灣的鐘秀園公園小朋友很喜歡啊,既有拓展類活動,也有小朋友喜歡的釣魚玩沙子,玩到下午很遲都還不想回家,下次再約起!——戴若利的圍脖

江南煙火 古城今風

/01/

永昌堡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永昌堡

永昌堡,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唯一民建的古城堡,始建於明嘉靖37年(公元1558年),明代溫州沿海備受倭寇侵犯,永強抗倭首領王沛、王德叔侄犧牲。當時由王叔果、王叔杲兄弟會同族中父老費時13個月修建而成,用於抵抗倭寇入侵,是當時沿海重要的抗倭重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團結抗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怕犧牲的高尚品格。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永昌堡

丁立誠《永昌堡》

出入資相助,築城以備寇。

經營二王力,地利得人和。

/02/

湯和廟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湯和廟

湯和廟位於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所)十字街頭,為紀念明洪武年間抗倭名將湯和而建,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史湯和傳》記載:“嘉靖間,東南苦倭患,和所築沿海城戍,皆堅敵,久且不圮,浙人賴以自保,多歌思之。” 明嘉靖七年(1528年),為表彰湯和築城功績,巡按御史報經明朝廷批准在寧村所城建立東甌襄武王湯公廟,清康熙年間改“城隍廟”,後稱湯和廟。抗倭英雄戚繼光經過寧村所時,拜訪湯和廟並留此七言律詩。

《湯和廟》

信國廟堂何處尋,寧村城內柏森森。

數年雨化迴天日,一劍霜寒震乾坤。

入死出生披肝膽,餐風飲雪感民心。

長纓慨奉經綸手,青史垂名耀古今。

/03/

茅竹嶺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茅竹嶺

茅竹嶺為大羅山的餘脈,因種植茅竹而得名,處於龍灣區狀元街道茅竹橋自然村東面與瑤溪街道白樓下村西部交界處,北臨甌江,是溫州十條特色古道之一。茅竹嶺不高,但自古就是溫州“東南鎖匙”和“入溫咽喉”的江防要塞。在明朝,這裡是溫州衛守備之地,清朝這裡曾築城駐防,稱為茅竹寨或茅竹訊。晚清溫州將領陳百川、洪筱山等曾在這裡建炮臺,抗擊西方侵略者。現以古道為核心建成茅竹嶺城市公園。

王瓚《茅竹嶺西莊》

乘閒聊赴野雲期,水荇牽風蕩漿起。

求友黃鸝聲緩轉,伺魚白鷺步輕移。

江清似此誰同渡,山好吾今更有詩。

茅竹嶺西千樹竹,繁陰如蓋坐多時。

種草理由:

永昌堡老街永昌堡位於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於明代嘉靖年間修建而成,有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之美名。走在其間,那有歷史感的牆體、大方典雅的門窗、斑駁的小橋都透著古韻悠悠。不管時光匆匆,在這裡你都可以閒庭信步,放慢腳步去感受著別樣的氣息。——遊遍天涯

種草理由:

不足五百米的古道,卻集儒、釋、道五六家廟堂於一線,扼守永嘉場往來溫州市區的必經之路,此道走出了王瓚、張璁等歷史文化名人。——貞齋李國鼎

詩景中國Vol.13|詩和遠方在龍灣

靈昆

人文古韻,千古時光流轉,愜意龍灣豐山秀水依舊,靜待你去探秘!

圖片來源:

1。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特別鳴謝:

1。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部分素材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責編

:郝君子

Tags:羅山天柱龍灣瑤溪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