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3、5年期定存利率“倒掛”的背後,銀行正打響息差“保衛戰”

由 金融界 發表于 藝術2023-01-28

簡介此外,在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國有大行總生息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導致淨息差不斷收窄,而降低長期存款利率成為大行“穩住”淨息差的主要方式

定期存款存多少錢最好

通常來講,在銀行存錢,尤其是定期存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如今不少全國性商業銀行卻一反常態,5年期存款利率不如3年期。出現利率“倒掛”一方面是因為長期利率下行已成“定局”,另一方面貸款利率的不斷下滑“倒逼”銀行降低負債成本,以此保證淨息差不落入大幅下滑的境地。

錢在銀行存得越久,年利率反而持平甚至更低。

7月5日,老虎財經發現,近期不少全國性商業銀行出現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甚至倒掛的現象。

以工商銀行為例,據其APP顯示,3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至3。15%,5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卻為2。75%。

當然這並非個例,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建行等在內的多家國有大行均出現上述情況。不僅如此,部分股份行也無例外。

探尋銀行長期利率“倒掛”的背後,除了當前流動性寬鬆的原因之外,更為主要的或是銀行為主動降低負債成本。

此外,在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國有大行總生息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導致淨息差不斷收窄,而降低長期存款利率成為大行“穩住”淨息差的主要方式。

3、5年期存款利率“倒掛”的背後

銀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竟與3年期持平,甚至出現“倒掛”的現象。

在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的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明顯倒掛。據其APP顯示,3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至3。15%,5年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卻為2。75%。

也有部分國有行出現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的現象。具體來看,據中行APP顯示,3年期與5年期的存款年利率均為2。75%,建行也是如此;交通銀行的3年期和5年定期存款的最高利率同樣為2。75%;

除國有行外,股份行也出現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或者是“倒掛”的現象。

像中信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階梯利率,分為3。3%、3。35%、3。4%三種,5年期存款利率為3%;招商銀行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均為2。75%,興業銀行、浦發銀行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均為2。8%。

而與國有行、股份行相比,城商行、農商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比3年期定期存款高,但相差不大。以北京銀行為例,據其APP顯示,該行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9%、3%。

種種跡象表明,中長期存款利率持平或“倒掛”已非個例。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一致行動,或與落實監管部門要求有關。央行此前釋出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今年4月央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

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國有大行、股份行出現利率倒掛是因為目前利率處在下行週期,存款充足的銀行不鼓勵儲戶存5年期定期存款,也不會為5年期存款承擔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地方性銀行存款5年期比3年高主要是因為攬儲難度高於全國性銀行,往往會透過設定較高的年期存款利率來吸引儲戶。

降低負債成本,最佳化負債結構

對於大部分銀行而言,利潤主要來源仍然是依靠“息差”。

降低攬儲成本,對於銀行降低成本有顯著效果。據choice資料顯示,在36家股份行與城商行中,2021年利息支出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利息支出增長最多的是中信銀行,2021年利息支出為1582。69億元,比上年增加107。78億元,增長幅度為7。31%。

其中中信銀行的客戶存款利息支出在總利息支出中佔據“半壁江山”。據其年報資料顯示,該行2021年客戶存款利息支出為923。88億元,佔總利息支出的比例達58。4%。

更為重要的一點,在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銀行貸款收益率也有所下調,進一步延伸至總生息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倒逼銀行下調負債成本。

據工商銀行年報顯示,該行客戶貸款及墊款平均收益率從2020年的4。26%下降至2021年的4。16%,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總生息資產的平均收益率從2020年的3。64%下降至2021年的3。56%。

農業銀行也是如此,2021年發放貸款和墊款的平均收益率為4。23%,同比下降0。15個百分點;而總生息資產的平均收益率則在2021年下降0。05個百分點至3。7%。

從資料來看,國有大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較低,若負債端壓力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淨息差收窄。

息差“保衛戰”

淨息差對於銀行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現如今一邊是總生息資產的收益率持續下行,一邊是負債成本的高壓,促使銀行直面淨息差縮窄的壓力。

縱觀A股42家上市銀行,據choice資料顯示,除包括浙商銀行、平安銀行、成都銀行、江蘇銀行以及南京銀行5家銀行在2021年淨息差小幅增長以及蘭州銀行淨息差持平外,其餘銀行的淨息差均有所收窄。

從國有6大行來看,淨息差均出現下滑。其中中國銀行淨息差同比降幅最大,2021年淨息差同比下降10個基點至1。75%;其次便是農業銀行,20201年淨息差為2。12%,同比下降8個基點;郵儲銀行和建設銀行2021年淨息差均同比減少6個基點。

然而,不僅是在2021年,今年第一季度銀行淨息差繼續收窄,據銀保監會公佈的2022年一季度主要監管指標,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97%,較2021年全年的2。08%下降0。11個百分點。

以招商銀行為例,據其年報顯示,該行今年一季度淨利息收益率為2。51%,同比下降1個基點。

淨息差呈現縮窄情況的背後離不開銀行負債成本的高企以及貸款收益率的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尤其是在5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超預期下調15個基點,將進一步擠壓銀行的息差空間。

農業銀行也表示,其淨息差下降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導致:一是受落實國家讓利政策以及貸款重定價等因素影響,貸款收益率下降;二是受市場環境影響,存款付息率上升。

對於如何應對銀行淨息差下降,業內人士表示,需要負債端的存款利率及時策應,負債端利率調整要在結構上做文章,尤其是降低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更為重要的是銀行需要平衡好合理讓利和防風險擴散的關係,利用大資料等技術挖掘優質客戶,積極處置不良資產。

在此背景下,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成為銀行業的“熱詞”。

正如招商銀行所言,該行持續最佳化資產負債結構,資產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高收益資產佔比穩步提升,負債端低成本的核心存款延續良好增勢,在付息負債中佔比進一步提升。

據其年報資料顯示,招行的活期存款在總客戶存款的比例中佔據關鍵地位,公司客戶與零售客戶的活期存款佔比已達66%。

與此同時,不少銀行為維持淨利潤的增長,積極佈局財富管理等中收領域,以應對淨息差下滑帶來的業績下滑。

像工商銀行2021年管理個人金融資產近17萬億元;交通銀行2021年透過代銷財富管理類產品、基金與理財業務等,實現財富管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173。10億元,同比增長24。32%。

在這場“息差保衛戰”中,銀行正透過多種多樣的方式“衝抵”淨息差收窄的窘境。

本文源自環球老虎財經app

Tags:年期利率息差存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