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虹潤:一臺儀表的國產化之路

由 海外網 發表于 藝術2023-01-24

簡介正是靠著自主研發的過硬本領,虹潤儀表器件的國產化替代得以穩步推進

儀表主要指什麼

儀表,是工業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產儀表,需要幾千種晶片和電子元器件。曾經,大部分原材料都依賴進口。

在南平順昌,一家從業近30年的儀表企業,卻將這些原材料的國產化率,從20%提高到80%。

它為打破歐美日的技術與價格壟斷,促進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保障國家重要部門資訊保安作出了重要貢獻。

它就是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一家專業為中國工業裝備提供一流智慧化儀表的高科技企業。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要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迴圈暢通。

記者近日探訪這家民營企業,感受它如何勇於擔當,大膽作為,依靠自主創新,突破技術壟斷,為我國製造業體系自主可控提供助力。

虹潤:一臺儀表的國產化之路

虹潤公司現代化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責任擔當,催生國產化戰略雄心

近年來,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阻礙晶片等產品的正常國際貿易,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儀表,就是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

作為資料採集和顯示控制產品,儀表中積體電路不可或缺。然而,中國積體電路領域的自給率較低,部分核心晶片產品嚴重依賴進口,國產佔有率幾乎為零。

讓虹潤意識到被卡脖子,時間可追溯到6年前。

2016年,境外的一家晶片生產商突然把向虹潤供貨的A/D轉換晶片的價格提高了數倍。這款晶片,可將模擬訊號轉換為數字訊號,是儀表整合電路里的核心器件。

晶片供應商利用技術優勢“卡脖子”,不僅讓虹潤感受到了企業發展的危機,也感受國家制造業面臨的危機。

“我們每年為中國製造業提供70萬臺高效能的智慧化儀表,如果因為被卡脖子供不了貨,對國家制造業來說會是個損失。”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林善平說。

然而,換晶片並非易事。用國產晶片替代進口,不僅要想辦法設計新電路、反覆測試,還要說服客戶接受新的產品。對於產品品類上千的虹潤來說,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道阻且長,但那一年,林善平還是毅然決策:一邊囤進口原材料,一邊逐步進行國產替代。

“不提前做好兩手準備,等晶片真正大規模斷供,我們想換都來不及了。”林善平說。

果然,2020年初,在我國晶片進口遭遇封鎖時,國內許多儀表企業面臨“斷炊”“停產”。一些沒有做好準備的企業破產了。

“危機來臨,虹潤公司不僅轉危為安,還透過新研發四個系列30個新產品,進一步擴大了產能和市場佔有率。”林善平表示,“六年前我們如果沒有換晶片,去年的坎,我們都過不過去。這三年反而是虹潤髮展最好的時期。”

虹潤:一臺儀表的國產化之路

虹潤公司小型機器人點焊機生產線,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自動點焊機,把一次點焊的成功率提高到99。9%。受訪單位供圖

三化融合,練就自主創新過硬本領

有了國產化的雄心,還需要有技術支撐。

目前,虹潤產品晶片國產化比例已經達到80%。這背後是企業多年積攢的實力,以及設計與製造團隊艱苦的付出。

肖志明,是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談到國產化替代,他向記者講述了那段艱辛的歷程。

“如果不是因為被卡脖子,我們肯定不會去主動去進行國產化替代。”肖志明說,“以A/D轉換晶片為例,因為供應商漲價,我們被逼著最先對它進行國產化替代。”

尋找國產供應商,根據新A/D轉換晶片重新設計積體電路,進行模擬測試,投入市場磨合,發現問題,最佳化設計,重新測試,投入市場……

短則數月,長則兩三年,在完成一系列複雜程式後,一個器件的國產化替代才能宣告完成。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虹潤擁有500項國家專利、100項計算機軟體版權,公司主持或參與制定60項國家標準,其中主持起草的有10項:4項智慧製造標準、 2項物聯網標準、1項軍用標準。自主研發產品達10大系列上千個品種。

如今,國產化替代意味著這些產品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如何實現?

依託虹潤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等地設立5個公司、1個院士工作站和2個研發中心,以及在順昌生產一線耕耘多年的技術團隊,虹潤形成了強大研發、中試、生產能力。

正是靠著自主研發的過硬本領,虹潤儀表器件的國產化替代得以穩步推進。

“大規模改產品設計,會給生產管理和技術部門造成很大的困難,應該說,如果不是靠著標準化、資訊化、自動化,我們很難實現這樣的變革。”林善平說。

虹潤:一臺儀表的國產化之路

虹潤公司中控室裡,有建成的內外資訊整合共享平臺和各項管理協調系統。受訪單位供圖

看好未來,謀劃裝備國產化新方向

國產化替代,看似只是更換一個元器件,卻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之舉。

無紙記錄儀、數顯表與溫控器、隔離器與安全柵、環境監測儀表、水質監測儀……虹潤研發的上千種產品,大多是嵌入到大型工業裝置裡的小裝備。

更換了一個儀表,有時候意味著對相應的工業裝置系統進行調整。抓住機遇,如果能成功進行國產化替代,意味著有可能實現永久性替代。

“這三年是個視窗期,客戶對使用國產化晶片的儀表接受度高,因為很難買到進口晶片了。”肖志明說,“以前談到國產晶片,客戶總會持懷疑態度。現在虹潤的客戶已經接受了採用國產晶片的產品。這折射出國產晶片和電子元器件的巨大進步。”

肖志明說,這樣的狀況,讓他對中國的晶片產業發展前景很有信心。

製造業裝備國產化,目標是產業體系自主可控,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卡脖子”。

目前,虹潤針對公司十大系列產品中的五大主導系列產品,均開發了兩個以上的備份硬體電路,進行國產替代。

如今,虹潤生產的儀表產品廣泛運用於航天航空、核電、高鐵、船舶、石油石化、裝備製造等重要領域。虹潤技術在顯示控制儀表領域,已達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

疾風知勁草,重壓之下企業要敢於擔當,積極作為。

“打破歐美日的技術與價格壟斷,努力為促進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保障國家重要部門資訊保安作貢獻。”林善平說。

Tags:虹潤晶片國產化儀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