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傳承600年技藝,“絲路擷珍”亮相滬上

由 大眾網 發表于 藝術2023-01-14

簡介108道工序一個不能少,一件作品的製作週期長達一兩年是常態——自元代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景泰藍工藝,因為集美術、雕刻、鑲嵌、玻璃熔鍊、冶金等專業技術為一體,被譽為傳統工藝集大成者,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璀璨明珠

孔雀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傳承600年技藝,“絲路擷珍”亮相滬上

108道工序一個不能少,一件作品的製作週期長達一兩年是常態——自元代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景泰藍工藝,因為集美術、雕刻、鑲嵌、玻璃熔鍊、冶金等專業技術為一體,被譽為傳統工藝集大成者,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璀璨明珠。

日前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揭幕的“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全國巡展,帶人們走近這項古老而神秘的智慧結晶。本次展覽由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主辦,透過集中展出代表當代景泰藍高製作水準的百餘件(套)藝術珍品,呈現景泰藍工藝的前世今生和傳承創新。

據文獻記載,掐絲琺琅藝術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至明景泰(距今近600年)年間工藝發展更加成熟,加之當時的製品底色多為寶石藍或孔雀藍,故得名“景泰藍”。在中國,景泰藍工藝歷經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每個階段受社會形態、經濟、文化的影響呈現出特定的藝術風格。這項珍奇技藝自傳入至今,在中國經歷了融合、盛世、低谷、重生、發展的跌宕演進,成為連線中國與世界、展現中華民族風範的國之重器。其中,不少經典之作以國禮身份閃耀世界舞臺。

展廳中,一件被置於入門位置的景泰藍大瓶頗為“亮眼”。這是2017年1月18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贈送的景泰藍作品同款。其圖案由孔雀、牡丹、玉蘭、和平鴿等構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安定祥和、繁榮富強。瓶身點綴經典紋樣體現了中外文明的交融共生,傳遞了中國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另一件國禮《和平尊》同款,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錢美華攜景泰藍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鍾連盛和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靜精心設計,北京市琺琅廠高階技師集體創作。作品以造型各異、色彩多變的和平鴿、吉祥花及百鳥紋樣為主體,烘托出和平、和諧、祥和的鮮明主題。這也是設計師錢美華的收官之作,她曾師從梁思成、林徽因,主研工藝美術,參與搶救正處於瀕危的景泰藍工藝。

20世紀5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營建系在梁思成、林徽因主持下成立了一個美術小組,搶救當時瀕臨失傳的景泰藍工藝。林徽因帶著小組成員四處蒐集和整理景泰藍的資料,並親自設計和改造景泰藍,讓這一工藝得以復興並重回大眾視野,同時還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景泰藍研究與製作大師。本次展覽中可見美術小組成員常沙娜、錢美華、孫君蓮、莫宗江創制的景泰藍特有紋樣、圖案。比如一件北京風情玖寶瓶的瓶身上,有大雪過後覆蓋白雪的樹木、四合院,傳遞歲月靜好的生活情境,自有一番素樸沉靜之美。常沙娜和她的團隊則將敦煌元素融入創作中,讓文化遺產與非遺技藝相結合,開創了景泰藍作品的“素雅調”。

為了讓上海市民更好地感受景泰藍的藝術之美,北京市琺琅廠特別挑選了不同樣式、不同時期各具特色的“高、精、尖”作品參展。此外,這個景泰藍行業唯一一家中華老字號還首次在滬展出了其珍藏的四件(套)清末民初時期的景泰藍作品。這些作品做工細膩、掐絲精湛,色彩雅緻莊重,是該歷史時期為數不多的精品。(記者 李婷)

Tags:景泰藍琺琅工藝林徽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