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中醫藥流傳千年,人才輩出,為何如今卻名醫難尋?看過你就懂了!

由 養生巷子 發表于 藝術2023-01-08

簡介還有名醫葉天士當時被人尊崇為“天下第一神醫”,它一生專注於中醫藥事業,口傳心授留下《溫熱論》,為中醫溫病學派的理論和辨證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傳統中醫為何越來越少了

中醫藥是我們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從古至今,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中醫藥造福了一代代炎黃子孫。

中醫藥流傳千年,人才輩出,為何如今卻名醫難尋?看過你就懂了!

中醫藥文化在歷史上的歷朝歷代都有很好的傳承。從上古時期的神農嘗百草掀起了人們對中藥的認知,到漢朝“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對中藥方劑的總結,從唐朝“藥王”孫思邈對中醫大醫精誠的詮釋,到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千古流傳,正是一代代中醫藥人的不辭辛苦、奉獻傳承才鑄就了我們中醫藥事業的輝煌歷史。

回望歷朝歷代,中醫藥事業千年的發展流傳中可謂是人才輩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可看看如今一切都在飛速發展的現代文明社會,為何中醫藥事業卻停滯不前,甚至一度的頹廢。雖然近年來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扶持,看似蓬勃發展,但終究是難尋名醫呢?

中醫藥流傳千年,人才輩出,為何如今卻名醫難尋?看過你就懂了!

歷史原因:清末民初,新文化運動的衝擊

中醫近代以來出現了很大程度的跌更斷代與清末民國初年的文化運動變革有很大的關係。其實清朝時期中醫的發展還是很迅速的,一些著名的中醫藥名人志士也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代的趙學敏編輯的《本草綱目拾遺》新增中藥700餘種,很大程度上補充了《本草綱目》上的不足,也對一些從前錯誤中醫藥的認識進行了修訂。還有名醫葉天士當時被人尊崇為“天下第一神醫”,它一生專注於中醫藥事業,口傳心授留下《溫熱論》,為中醫溫病學派的理論和辨證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隨著清朝的衰退,西方文化逐漸滲透中國。當時一些留洋回國的文人志士蔑視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心想要推翻封建王朝,新文化運動逐漸興起,封建王朝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然而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很多國學文化經典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殃及。很多當時著名的革命偉人都曾將中醫貶為巫術,列為封建王朝留下的禍害,到了民國更甚,中醫曾一度遭到廢除,一度陷入癱瘓。我們知道很多名醫經驗都是口口相傳,歷經數十年的抵制斷代,很多寶貴的中醫藥文化便從此消亡。

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逐漸重視中醫藥文化的發展,開辦各大中醫院校,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直到近年來中醫藥事業才逐漸出現一片生機。

中醫藥流傳千年,人才輩出,為何如今卻名醫難尋?看過你就懂了!

社會原因:人心浮躁的社會難成名醫

雖然到了如今中醫藥事業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但是經歷過一次衰退後的中醫藥事業如今還是難以恢復到繁榮鼎盛的局面。我們知道學中醫是一件極靠刻苦努力和天分的事情,然而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人心浮躁,很難讓人靜下心來刻苦踏實的研究中醫藥。

歷朝歷代的很多名醫無不是從小的耳濡目染,一生的辛苦奮鬥才成就最終的醫術。李時珍祖父和父親都是當時的名醫,一出生便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耳濡目染,加上他一心為中醫藥事業奉獻的精神,歷經27年爬山涉水,不畏艱辛才成就了《本草綱目》的流芳百世。葉天士12歲就開始跟著父親行醫問診、虛心求教,一生的專注鑽研才留下《溫病論》,在當時被人稱作神醫。

中醫藥流傳千年,人才輩出,為何如今卻名醫難尋?看過你就懂了!

到了如今的社會,很多人雖然有學習中醫藥的心,但卻少了古人那種一心鑽研甘於奉獻的幹勁。藥王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講到: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如今又有幾人能做到如此?社會人心浮躁,生活壓力巨大,人們已經難有如此之心去學習中醫鑽研中醫了。

學醫之中有句俗話,“學醫三年謂天下無不治之病,行醫三年嘆天下無可用之方”。學習中醫是一件極其刻苦的事情,需要人們有超凡的意志和天賦,可面對如今社會的飛速發展,能有幾人可以安神定志、無慾無求?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什麼都想要短期培訓,快速求成,這恐怕與學習中醫的方法背道而馳,如此學下去,只怕是終成“庸醫”。

中醫藥流傳千年,人才輩出,為何如今卻名醫難尋?看過你就懂了!

本文由“養生巷子”原創首發於百家號,作者李子。認知養生傳統、健康你我生活,持續為您講解中醫藥文化,歡迎朋友關注評論

Tags:中醫藥中醫事業名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