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讀書 | 歐洲版“清明上河圖”詳解塵封千年的中世紀“權力的遊戲”

由 文匯網 發表于 藝術2023-01-04

簡介《貝葉掛毯裡的諾曼征服》[英]大衛·穆斯格雷夫、[英]邁克爾·劉易斯 著阿番 譯東方出版社出版《貝葉掛毯》被稱為歐洲版的“清明上河圖”,這條長70米,寬半米,共有六百多個人出現的刺繡作品製作於英國,保存於法國,距今已經有將近一千年的歷史

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好繡嗎

讀書 | 歐洲版“清明上河圖”詳解塵封千年的中世紀“權力的遊戲”

《貝葉掛毯裡的諾曼征服》

[英]大衛·穆斯格雷夫、[英]邁克爾·劉易斯 著

阿番 譯

東方出版社出版

《貝葉掛毯》被稱為歐洲版的“清明上河圖”,這條長70米,寬半米,共有六百多個人出現的刺繡作品製作於英國,保存於法國,距今已經有將近一千年的歷史。它還可能是世界上最長的“連環畫”。

貝葉掛毯記錄了英國兩位可能的王位繼承人交戰的過程。來自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在黑斯廷斯戰勝了英國伯爵哈羅德,並在戰爭中將後者射死。這一事件標誌著英國中世紀的開始,它也徹底結束了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時代,讓英國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化。不過,作者也指出了這一事件中非常有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征戰的雙方可能都不是“懺悔者”愛德華想要任命的英格蘭國王。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為講述《貝葉掛毯》的創作始末、藝術特色、審美價值和儲存過程等。另一部分則是以《貝葉掛毯》為線索,根據掛毯的製作順序,依次講述了整個戰爭發生的背景、過程、結果與意義。兩個角度相互穿插,細節滿滿,塵封於一千年前的權謀與戰爭故事被娓娓道來。

>>內文選讀

神話的祛魅

任何談及貝葉掛毯的書都應先澄清這樣一個問題:貝葉掛毯並非掛毯,也不是在貝葉製作的。讓我們先將製作地的問題拋在一邊,實際上,貝葉掛毯的“掛毯”(tapestry)一詞表述並不準確,準確地說,這是一件將圖案繡制在織物上的刺繡,具體來說,是將羊毛線繡制在亞麻布上的工藝品。

讀書 | 歐洲版“清明上河圖”詳解塵封千年的中世紀“權力的遊戲”

▲已知最早的描繪貝葉掛毯開篇場景的畫作(可追溯至1721年前),尼古拉斯-約瑟夫·福柯的收藏。正是這幅畫促使伯納德·德·蒙福孔開始尋找貝葉掛毯,儘管他不確定自己尋找的究竟是何物。

讀書 | 歐洲版“清明上河圖”詳解塵封千年的中世紀“權力的遊戲”

伯納德·德·蒙福孔於1729年出版的書中對貝葉掛毯開篇場景的描繪。蒙福孔對這件刺繡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它與法國君主制的歷史有關。

讀書 | 歐洲版“清明上河圖”詳解塵封千年的中世紀“權力的遊戲”

1729年,在以法國君主制相關的歷史古蹟為主題的書的第一卷中,伯納德·德·蒙福孔收錄了描繪貝葉掛毯第一部分(截至場景11)的版畫,其中人物的描繪相當藝術化。

這種混淆的說法可以追溯到1729年。當時,法國修士和歷史學家伯納德·德·蒙福孔製作了一系列版畫,畫面內容來自貝葉掛毯的部分草圖。這些版畫出現在他寫作的關於法國君主制的系列書籍的第一卷。原始草圖於成書幾年前繪製,來自另一位法國人尼古拉斯-約瑟夫·福柯的收藏,草圖旁邊還附有詳細的描述。蒙福孔採用了“Tapisserie”這個詞,從那時起,這件刺繡就被叫作“掛毯”了。

讀書 | 歐洲版“清明上河圖”詳解塵封千年的中世紀“權力的遊戲”

1730年,蒙福孔在他以法國君主制及其紀念碑為主題的書的第二卷中收錄了安東尼·伯努瓦於1729年雕刻的更精確還原貝葉掛毯場景的版畫。

在蒙福孔的著作出版之前,人們幾乎不知道貝葉掛毯。事實上,正是由於蒙福孔尋找含有草圖圖案的織物的下落,然後製作並出版完整而準確的仿作的不懈努力,它才被重新發現。掛毯出現在一份1476年的貝葉大教堂的藏品清單上,上面記錄著它每年“掛在教堂中殿”的時間,以及它在其他時間被存放於某個箱子中的資訊。在此之前,它可能已經在此地存放了幾個世紀;一種觀點認為,它從12世紀初開始就被密封在大教堂的地下室中,直到1412年才重見天日。

近幾年發現的一些文獻表明,從1396年起,直至15世紀20年代,法國國王查理六世(Charles VI,1380—1422年在位)擁有一張與貝葉掛毯內容相似的織物,之後,這件刺繡傳到了貝德福德公爵約翰(John, Duke of Bedford,1389—1435年)的手中,接著又傳到了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Philip the Good,1419—1467年在位)的手中。這是否就是貝葉大教堂的清單中出現的那件工藝品(即貝葉掛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它又是如何在15世紀中葉從勃艮第公國來到貝葉大教堂的?這些都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是,如果真是同一件工藝品,那麼它就不可能既在1412年之前被封存於貝葉大教堂的地下室,又在1396年被封存於法國國庫。

讀書 | 歐洲版“清明上河圖”詳解塵封千年的中世紀“權力的遊戲”

貝葉大教堂1476年的藏品清單中提到並簡要描述了貝葉掛毯(右側頁面第二個完整條目)。這是證明掛毯存在的最早證據。

這件脆弱的紡織品能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裡儲存下來堪稱奇蹟。它躲過了貝葉大教堂的火災;又在被蒙福孔重新發現後倖免於法國大革命。不過,人們對貝葉掛毯與日俱增的興趣並沒有讓它得到更好的保護。1814年,英國古文物研究者哈德遜·格尼來訪,他認為,每向觀眾展開一次貝葉掛毯,就是“將水桶系入井中”;因此,當另外一位英國古文物研究者道森·特納在幾年後再次將它展開時,發現掛毯的“起始部分被刮擦得很嚴重,中間有破壞的痕跡,其中有些部分甚至不見了”。人們在19世紀做了一些修復工作,1842年,在貝葉圖書館的某個房間,掛毯被完全展開,放置於一個特製的櫃子裡。它在後來的危機和衝突中經歷了轉移,但最終都會回到這裡。

如今,在位於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在貝葉這座小城的保管下,人們可以直接觀賞貝葉掛毯。這件刺繡工藝品現歸法國政府所有。據瞭解,至少從15世紀後半葉開始,它就幾乎一直待在貝葉。2017年法國政府與該市簽署了公約,正式確定了它的偉大地位。2007年,作為具有全球價值的文物,貝葉掛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從1983年起,它被陳列在一座建於17世紀的神學院改建而成的博物館中,該博物館靠近中世紀時貝葉的市中心。這座建築將被翻修,以便更好地展示貝葉掛毯,並長期確保其安全。正如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於2018年1月宣佈的那樣,這也為將掛毯借給英國——特別是大英博物館——創造了機會,在那裡,它可以得到完整的展示。

因為現在存放並且長期存放於貝葉,還因為一個18世紀的法國修士未經推敲的詞語,所以這件刺繡被稱為“貝葉掛毯”。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將其更名為“貝葉刺繡”,但在本書中,我們還將採用傳統的稱呼。

>>作者簡介

大衛·穆斯格雷夫(David Musgrove),中世紀景觀考古學博士,《BBC歷史雜誌》《BBC歷史揭秘》內容總監,資深出版人。

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大英博物館可移動文物和寶藏部負責人,雷丁大學考古學客座教授,貝葉掛毯研究專家。

作者:

大衛·穆斯格雷夫、

邁克爾·劉易斯

編輯:金久超

Tags:貝葉掛毯蒙福孔刺繡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