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由 諸史 發表于 藝術2022-12-31

簡介本世紀初,山東大學教授劉鳳君在一些上古骨塊上,發現一些刻痕,後來將這種分佈於山東、內蒙、陝西等地,刻寫在骨塊上的文字稱之為“骨刻文”,距今大約為4600年—3300年,涵蓋五帝到商代中期,下限正好處於甲骨文起始階段

兵馬俑是多少年前建造的

根據周代史料記載,大禹之前,中國處於三皇五帝時代,從燧人氏鑽木取火,一直延續到堯舜治水,時間跨度可能高達上萬年。

然而,對於三皇五帝,商代甲骨文中卻沒有記載,唯一可能記載的是商人祖先帝嚳或帝舜。按照傳承的邏輯,商代至少記載一些上古傑出帝王,周人將之整理歸納為“三皇五帝”,這才合情合理,但甲骨文沒有記載上古帝王,為何周朝卻知道三皇五帝?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甲骨文並非商人唯一的文獻

甲骨文主要是一種祭祀文書,並非商代唯一的文獻,記載上古歷史人物的,可能在其他文書上面。關於這一點,從甲骨文冊、典、聿(

)等文字上可以得到證實。

所謂“典”,就是典籍,甲骨文中的典字(見下圖),上部是“冊”、下部是“雙手”,而“冊”就是竹簡成書的樣子。換言之,商代日常性典籍,應當就是竹簡或木簡組成的。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所謂“聿”,其實是“筆”的

本字

,筆的繁體字為“筆”,甲骨文與金文中的聿字,都是一隻手握著筆的樣子,繁體字上面的“竹”字頭代表取材。

同時,在一些甲骨文上,研究人員也發現過毛筆書寫的痕跡,即先描寫、後刻寫。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因此,商代日常性文書是竹簡材質,採用毛筆書寫,與春秋戰國時相差不大。

由於竹簡或木簡都容易腐爛,比如現在就沒有發現春秋竹簡,全都是戰國竹簡,因此商代竹簡文書可能被周人燒燬,更可能已經腐爛。

也就是說,商代日常文獻可能記載了上古帝王,然後傳到周國等,進而流傳於後世。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甲骨文或非商代唯一的文字

商朝時期,整個中國是不是隻有甲骨文這一種文字,其實是存疑的。以戰國七雄的文字演化來看,當時應該還有與甲骨文共存的其他文字。

戰國時期,其中七個強大的國家,都演化出自己的文字,雖然不少文字大體相同,但也有不少文字差別較大,比如下圖中展現的馬字。後來,秦始皇一統宇內之後,推行“書同文”,將秦國篆書作為統一的文字。

以此來看夏商,當時方國眾多,未必沒有根據地域情況,而演化出獨特文字的情況,並記載了上古傑出帝王。只是,他們的文字可能受眾面較小,文字載體易於腐爛,最終沒能流傳下來,但記載的內容卻流傳了下來。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考古發現甲骨文之前的文字

按照文字演化的邏輯,作為成熟的、系統的甲骨文,不可能突然從天而降,之前必然還有文字,只是以前考古一直沒能發現。

本世紀初,山東大學教授劉鳳君在一些上古骨塊上,發現一些刻痕,後來將這種分佈於山東、內蒙、陝西等地,刻寫在骨塊上的文字稱之為“骨刻文”,距今大約為4600年—3300年,涵蓋五帝到商代中期,下限正好處於甲骨文起始階段。

劉鳳君研究報告記錄:前期骨刻文上一般是1到5個字,還有一部分是10個字左右,但後期骨刻文(距今3700年—3300年)常常刻寫20個字、甚至有刻100多字的,辭章已經出現。

在過去10多年中,不少學者希望能夠破解上面的文字,其中學者丁再獻聲稱破解了100多個,包括黃帝之黃、炎帝之炎、蚩尤之蚩(見下圖),都猶如一個人的頭像。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由上圖可見,骨刻文中還存在不少圖形,符合中國文字“書畫同源”的特性,也反映出骨刻文比甲骨文要略微初級一些。更為重要的是,上圖中的弓、走、鶴、天、雞、兔等字,與甲骨文明視訊記憶體在傳承關係。

可見,骨刻文與甲骨文一脈相承,應該是甲骨文之前的“初熟文字”,而“初熟文字”的出現時間,承上啟下,也符合中國文字演化的邏輯。

因此,甲骨文之前的骨刻文,極有可能記載了上古的風貌人情、風雲人物與部落等,包括三皇五帝的部分或全部,並將之傳承了下來。只是可惜的是,深藏著上古秘密的骨刻文,如今還沒能破解,丁再獻的研究結果並沒有得到公認。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關於骨刻文,還三個細節值得注意。

黃帝大約出現於距今4600年時,與骨刻文的年代上限處於同時代,而史書

上又

記載黃帝手下倉頡造字,那麼為何時間上如此巧合?

在黃帝之前,流傳下來的歷史非常稀少,但在黃帝與骨刻文出現之後,流傳下來的歷史卻越來越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黃帝之

前,伏羲、炎帝、女媧等都是“非人形”,或是人首蛇身或是牛頭人身,但在黃帝之後,為何上古帝王都是正常人形?

筆者認為,後兩個問題應該與骨刻文的出現有關。伏羲、女媧時期,還沒有出現正式的文字,口傳容易導致資訊失真,將伏羲女媧等的部落圖騰特徵與人相結合,由此認為之前的帝王“非人形”,但文字出現之後,可以記載更多的歷史,也讓歷史傳承相對更為精確,從而避免了這種失誤。

甲骨文沒有記載三皇五帝,為何周朝卻知道?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總而言之,

黃帝之

前因為口傳或結繩記事,只有極少數歷史流傳了下來,但在黃帝之後,中國進入骨刻文時代,之前流傳下來的與當時出現的上古帝王,都有可能被骨刻文記載下來而傳之夏商周。至於甲骨文上沒有記載,則是因為完全可能被記錄在了竹簡文書上。

最後,雖然骨刻文的出現,不能證明三皇五帝什麼,但至少說明上古歷史存在文字傳承途徑,接下來關鍵在於破解骨刻文,看看上面究竟記載了什麼上古辛密。

Tags:甲骨文骨刻文文字上古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