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宜春宜豐縣車上林場:山村“綠”產業振興新“引擎”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藝術2022-12-27

簡介除了油茶、豆腐、水稻、蔬菜,該村利用山間清泉發展的洞藏酒產業,目前庫存洞藏酒2萬多公斤,今年已銷售5000多公斤,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多萬元

宜春市包括哪幾個縣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辛冬妹

年關臨近,退役軍人、90後青年羅偉正在為農家樂開張的事忙著。這位小水村土生土長的年輕人,看到家鄉環境越來越好,山間清泉、樹上佳果、田頭蔬菜越來越賺錢,便辭掉城裡體面的工作,返鄉開辦農家樂。

“小水村雖然地處偏僻,但隨著‘雲端小水’品牌建設的加速推進,加上羅偉正在建設的這一家,明年就有3家農家樂了。”宜春市宜豐縣車上林場小水村黨支部書記伍鵬飛介紹。

小水村是車上林場踐行“兩山”理念最成功的小山村。早些年,小水人依託山上的竹木,日子過得還算悠閒,但砍竹賣木,山頭越來越稀疏,山間清泉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將“坐吃山空”。

近兩年來,在林場黨委的引導下,醒悟過來的小水人開始放下砍刀,從山間清泉裡“淘金子”,在荒坡地上種油茶樹,播撒致富種子,做足山水文章。該村以“黨建+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依託山林優勢,在荒山荒坡、村民房前屋後種植高山油茶700多畝,其中村集體200多畝,目前已進入試果期,明年進入收穫期。充分挖掘毛竹資源,成立宜豐小水滴富硒竹筍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在全縣率先改造村集體標準高產筍竹兩用林500畝;依託高山良田,成立小水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優質水稻、黃豆,並在縣城設立專賣店,集中銷售山裡的土特產。在“造”風景的同時,開闢村集體產業新形態。

“現在小水豆腐成了宜豐縣城的一張名片,供不應求。開業一年來,僅村集體就增收3萬多元。”伍鵬飛興奮地說。

小水村的“綠”產業發展可謂風生水起。除了油茶、豆腐、水稻、蔬菜,該村利用山間清泉發展的洞藏酒產業,目前庫存洞藏酒2萬多公斤,今年已銷售5000多公斤,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多萬元。此外,該村還規劃了紫竹壇廟宇文化、森林康養、豆腐坊親子互動、精品水果採摘、民宿休閒旅遊產業,把“雲端小水度假村”打造成康養休閒度假的靚麗名片。

與小水村相鄰的洞上村,是車上林場的蔬菜種植名村。2017年,村裡流轉200多畝耕地,成立宜豐縣源江種養專業合作社,依託獨特的山水資源,發展綠色生態農業。2020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增至300多畝。今年,該村增加刀豆、玉米、豆角種植,擴大種植面積,產業效應日益凸顯。

“透過發展蔬菜種植產業,洞上村人人有事做,常年有收入,今年僅群眾的務工收入就達130多萬元,村裡的脫貧戶每人增加收入近9000元。不僅如此,洞上村人種蔬菜,還‘種’進了央視新聞報道。”車上林場黨委書記傅海波說。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水資源豐富的車上林場,近年來精心培育山村“綠”產業,鄉村振興的動能更加強勁。目前,該場利用荒坡地種下的4000多畝高產油茶樹,形成了“村村有油茶基地,戶戶能參與收穫”的產業發展格局。緊鄰集鎮的車上村依託豐沛的水資源,持續推進小水電產業發展,裝機容量從最早的一臺機組發展到現在的4臺機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0多萬元。

“村村山上有收益,山下有產業,村民收入有保障。車上林場將綠色資源轉換成綠色資本,未來發展更可持續。”傅海波說。

審籤:鄭少忠

Tags:小水村林場產業車上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