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設計院長的反擊:離開設計院的同學隱瞞了這些

由 暖通設計杜老師 發表于 藝術2021-12-14

簡介為了不使自己輸在職業生涯起跑線上,為了多攢經驗長本事,我這個朋友按耐不住,在各種消極喪氣的行業資訊中,隨大流離開了“混吃等死”的設計院,可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啊,後來在一次同學聚會中看見了他,令我們大跌眼鏡的是,他在家裡人資助下回老家

設計院可以接私活嗎

設計院長的反擊:離開設計院的同學隱瞞了這些

1、

對於所有學設計的同學,設計院曾經是個光鮮的存在,但如今離開設計院的人卻越來越多了。

十年前,當朋友問你在哪裡上班的時候,你說在某某設計院,那是可以很自豪地說出來,那意味著某種優渥的待遇和踏實的安全感,可是到了現在,再有朋友問你在哪裡上班的時候,你說我從設計院跳槽出來了,這樣才能底氣十足,朋友會覺得你是一個有魄力有想法有出息的年輕人。

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一波又一波的浪花拍過,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媒體每天刷屏的設計資訊不是新銳的設計事務所就是某某網紅型設計師,平臺的力量逐漸被一股新的潮流給瓦解,

曾經設計院優越感已經所剩不多,你看有幾個當紅設計師是呆在設計院的。

2、

你看你,年紀輕輕的,怎麼就願意呆在設計院呢?

在這個快速迭代、推陳出新的時代,似乎一切都在分崩離析,一切都在顛覆認知,穩重端正的設計院在光怪陸離的市場改革中顯得笨重不夠靈活,設計院身上某種陳舊的東西被放大,甚至有些被妖魔化了。

前幾日,所發《為何會逃離設計院(可點選檢視)?》一文,在朋友圈刷屏,再一次將“設計院”推到了風口浪尖。

(下面簡單總結知乎原作者的觀點)

1。人員結構上看各年代人的生存百態,各自盤算,矛盾重重。

2。90後遵從內心,思想自由,與設計院陳舊的氛圍格格不入。

3。行業萎縮,業務減少,工作強度大,員工幸福感逐漸降低。

4。設計院轉型阻力大, 機構龐雜,人才流失,業務水平下降。

5。80後&90後紛紛上演設計院風雲之逃出重圍

設計院長的反擊:離開設計院的同學隱瞞了這些

其實大多行業都如此,朝氣蓬勃的時候,大家悶聲賺錢,各自安好;行業不景氣時,大家心裡不痛快難免互相掐,設計院是個既醒目又龐大的目標,大家在戾氣中學會了相互慰藉。

而這些,給原本就衰頹浮躁的行業更添一絲烏雲,設計院的“圍城困境”向四周蔓延,剛從象牙塔裡出來的設計萌新更無所適從,剛上大學選專業那會兒可不是這麼說的啊,怎麼才幾年,變這樣了。

3、

選擇設計院還是甲方地產?

要不要逃離設計院?

離開設計院還能去哪裡?

這些眾說紛紜的背後,讓我們不禁想問,

到底是被妖魔化的設計院還是被慫恿的設計師?

下面想說的是#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我有一個朋友,14年畢業的,大四時很勤奮,東奔西走好不容易進入當地一家設計院實習,畢業就留在那家設計院了,一切看起來順風順水,但好景不長,15年時整個建築行業塌陷式萎縮,業務斷崖式減少,身邊前輩紛紛轉行,另謀出路。設計院沒活幹,日子過得異常清閒,但這種剛畢業就無所事事的處境對於一個心懷野心的年輕人卻是致命的打擊。

為了不使自己輸在職業生涯起跑線上,為了多攢經驗長本事,我這個朋友按耐不住,在各種消極喪氣的行業資訊中,隨大流離開了“混吃等死”的設計院,可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啊,後來在一次同學聚會中看見了他,令我們大跌眼鏡的是,他在家裡人資助下回老家開了一家麻辣燙,見面時,問我有沒設計上的私活,自己還沒死心,麻辣燙裡沒有他的理想。

我是覺得怪可惜的,設計院不會為你的理想買單,外面的世界依舊不會。

我另一個朋友,認識他的時候,他在某大型市政設計院做結構工程師,由於平臺優勢明顯,專案扎堆,曾連續兩個半月一天未休,每天工作到晚上十點,可以說是充實過頭了,女朋友從珠三角到內陸城市漂洋過海來看他,他居然要被單位臨時調去長三角出差。

去年國慶假期後,深感加班畫圖畫不動了的他跳槽去了沿海城市某知名地產公司,春節期間他和我們哥幾個促膝長談,設計院學到的本事在地產公司是一點沒用上,性格內向的他在應酬中不會推諉,白酒喝到高燒不退,都說地產公司是甲方爸爸,不用畫圖,還可以指手畫腳,誰知領導的魔爪是甲方的甲方,每天左右逢源的生活,讓他離“中年油膩”也不遠了。

那晚,我們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玻璃杯碰到一起時,都是設計理想破滅的聲音啊……

我的設計院朋友還真不少,都是自己當年混在設計院時攢下的,雖然大多早已失散,各奔前程了,但下面說的這個既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前輩。我寫這些文字的前幾天,看到她朋友圈發了一張繁茂的香桃木樹林,地址定位顯示在巴西巴拉那州。

她是大我十多歲的大姐姐,她剛進設計院的時候,正趕上行業井噴式增長的勁兒,十幾年前的薪酬待遇放現在都還具有競爭力,這些年設計院由盛轉衰,可以說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乳酪越分越少。

那這些年她做了什麼呢,設計院學習氛圍還算濃郁的,是什麼專業就能學到對應的專業理論與實踐知識,不會像一些小型事務所,要練就一身“萬金油”的本身,她利用單位資源優勢,短時間內就將自己專業技能提升到同齡人達不到的level,同時還考了建造師證和註冊城市規劃師證等一大堆能證明專業素養的證書。

私下裡研習花草植物、攝影、寫作、烹飪等各方面技能,並且各自領域都做到在社交網路上小有名氣,當大家都在抱怨設計大環境不景氣的時候,她已經把愛好發展成另一條謀生之道。據說,她現在在學小語種,拿著相機在地球各個角落裡拍一些喜歡的植物攝影作品,她說如今的夢想是去國外唸書,靜下來,回爐重造。

我想對於她來說,設計院不過是一處工作場所,離開與不離開,也沒什麼重要的。

我列舉的這幾個例子,只是我身邊關於設計院故事的幾個切片,我其實無意去觸碰他們離開了設計院之後過得好不好,冷暖自知,能瞭解的都是片面的,況且真過得不好的,人家也不會和你說的。如今網上討論關於設計院的話題,多半是消極批判,成了怨念情緒的傾瀉場,彷彿離開了設計院就能怎麼樣了。

設計院長的反擊:離開設計院的同學隱瞞了這些

4、

當“逃離設計院”成了潮水的方向,設計師的“集體恐慌”該何處何從?

設計院是上個世紀計劃經濟的產物,當時由於國家政策限制,設計行業資質准入門檻較高。尤其是對民營企業,想獨立申請資質幾乎不可能,這些擁有豐富資質的省級設計院頓時成了香餑餑,待遇、福利與發展空間也是水漲船高。

與現在設計院大量大齡單身畫圖狗過年被家人親戚到處逼著相親的尷尬處境不一樣,過去設計院的工作穩定且光鮮,是丈母孃最青睞的那種。

如今的設計院按產值計算,薪酬待遇沒太大競爭力,隱性福利也逐漸減少,原有優勢也隨著資本市場的衝擊,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了。而網際網路時代成長下的設計新生代對前沿新鮮、顛覆認知的知識有天然的認同,

而這些東西,在大院裡那些早已脫離設計一線多年的專家那兒未必學得到。

有些綜合甲級大院有背景,有技術壟斷,缺乏市場競爭力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它們會尋求變革也好,“苟延殘喘”也罷,那是由諸多不可控的因素決定的,設計師更多的還是要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沒有哪一條準則適應每一個個體,許多自媒體以為嗅到了人群中的“風向”,喜歡說一些迎合大眾的話。

年輕人是最容易被鼓動的,給年輕人講一萬次道理不如讓他親自摔個跟頭,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你“聽了那麼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另一種註解吧。

5、

是逃離舒適區,拒絕“坐以待斃”,去真正的叢林法則中學會掠食,還是默默擦亮你的武器,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迷茫之際,你不妨看看過來人的這幾條不重要不客觀不成熟的小建議:

1。 那些離開設計院之後混得風生水起的同事,即使留在設計院裡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反過來一樣。

2。 設計院不是你平庸無能的遮風港,更不是你懷才不遇的遮羞布。

3。 設計院需要慢慢熬,有些人熬成了“溫水煮青蛙”,有些人卻熬成了厚積薄發的跳板。

4。 跳槽或轉行要趁早,但要明白,離開只需要一紙申請,再回來就不那麼容易了,早作打算,作長遠打算比消極觀望更有意義。

5。 不要在心灰意冷時跳槽,處於低谷時,急於離開往往容易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在意氣風發,豪氣萬丈時離職,才顯霸氣。

6。 設計院之外的世界沒那麼好也沒那麼糟,有時候不是平臺限制了你,是你固有的思維,逐漸消磨了你的鬥志與激情。

7。 “離開設計院”本質上是一種無奈,是個人選擇,有時卻被某些人用作標榜自己理想與獨立精神的噱頭,每個崗位都是社會大協作的一份子,重要的是要創造你的價值。

8。 生活是你的,道理是別人嘴上的。有時候,選擇保守,未必不是睿智的決定。有時候,不冒險一搏,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你看怎麼說好像都沒毛病

9。 如果你能力平庸,卻又野心勃勃,你的問題不在於離不離開設計院,而在於有沒有勇氣面對生活的難。

10。不要被朋友圈熱文迷惑,包括這一篇。

變故可以是打擊,也可以是轉機

,最後引用一句張泉靈在離職央視,投身創業投資領域時面對公眾說的話:

“人生時不時的是被困在玻璃缸裡的,久了便習慣了一種自圓其說的邏輯,高階的還能形成理論和實踐上的自洽。從職業到情感,從人生規劃到思維模式,無不如此。我要跳出去的魚缸,不是央視,不是體制,而是我已經在慢慢凝固的思維模式。”

願設計師都能不辜負年華。

設計院長的反擊:離開設計院的同學隱瞞了這些

Tags:設計院離開設計朋友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