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由 文化生活報 發表于 藝術2021-12-14

簡介清 《篩風弄月》區域性謝管樵作在接下來的談話中,老先生知道我有意收藏,開始有意地賣關子,一會兒說此畫如何難得,一會兒說這畫如何值錢,一會又說這是父親留下的唯一東西,會世世代代傳下去

陳初良的字多少錢

講收藏故事

品名家書畫

老沈邀你一起在

《藝苑手記》

賞析名家書畫如數家珍

……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01

靜候三十年

——謝管樵墨竹《篩風弄月》收藏經歷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清《篩風弄月》區域性 謝管樵 作

什麼叫吊胃口?什麼叫苦守、靜候?收藏這件清朝“詔安畫派”創派代表人物、著名書畫家謝管樵的墨竹《篩風弄月》,心裡真是五味雜陳,感慨萬千。

1981年的某個週日,我在福州畫院畫師、著名畫家沈錫純先生府上聽沈老說,民國時期,詔安有一位縣長在任上搜羅了不少“詔安畫派”的作品,此人卸任後居福州,其後人手上至今尚藏有一幀謝管樵墨竹真跡,囑我設法予以購藏。

按照沈錫純老先生的指點,我在福州一處老宅找到了這位縣長的後人——一位老先生、書法家(為方便起見,本文不透露其姓名)。說明來意後,老先生很快就拿出了這件作品,只見整幅墨竹枝疏葉茂,迎風招展,搖曳多姿,富有動感。主竹凌雲參天,挺拔有力,不彎不揖。風沒有具體的形象,但從竹葉的傾斜方向,可以感受到風的強勢,竹的鎮定與倔強。我發自內心讚歎:好作品!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清 《篩風弄月》區域性 謝管樵 作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老先生知道我有意收藏,開始有意地賣關子,一會兒說此畫如何難得,一會兒說這畫如何值錢,一會又說這是父親留下的唯一東西,會世世代代傳下去。臨別又拍拍我肩膀:“別急!有讓一定留給你。”

之後,我著手查閱謝管樵的資料。謝管樵 (1811-1864) 名穎蘇,福建詔安人,以詩書畫印四絕著稱於世,尤擅山水花鳥,以寫蘭畫竹著稱。曾多次東渡臺灣講學,在東南亞享有盛譽,是“詔安畫派”創始人之一及代表人物,對晚清至民國時期福建書畫的繁榮發展起過重要作用。

一年後,我收到老先生的來信,約我到他家一敘。我興奮的整夜未眠,以為他願意把謝管樵的墨竹讓給我。可到了他家,老先生卻拿出幾件古舊字畫,希望我能解決他的急需。我見沒有我想要的東西,表示很為難。最後,老先生退而求其次,拿出五件自己的書作,說每件十元。那時我的月薪才五十幾元,但為了培養關係,還是硬著頭皮挑了兩件。

此後,我經常會收到老先生的信件,約我到他家,每次都得無奈地買幾件他的書作或小東西。如此一晃20年,對老先生的“扶貧”“濟困”之事從未間斷,雖偶有不耐煩,但老先生每次麻煩我,都表示一定會把這件墨竹讓給我玩,這使我的收藏慾望在無奈中始終保有原動力。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清 《篩風弄月》區域性 謝管樵 作

2001年某日,他再次來信,請我儘快到他家一下。我想,20年過去了,機會應該來了,忙趕到他家。老先生說生病了,沒錢付醫藥費,問我那件謝管樵出價多少?這種機會雖說是20年來第一次,但我還是小心應對,從容不迫地說:“賣雞賣狗,主人開口”。看我一再堅請他先說,他終於說了一個近乎頂天的價。我很誠懇地把謝管樵的拍賣行情和民間流通情況講給他聽,也報了一個比市場略高、但相對合理的價,但他堅稱不按他開的價決不轉讓。看來雙方沒商量餘地,我只好悻悻地走了。

在此後的數年間,收藏界不少人說見過這件東西,其中甚至有臺灣藏家出過價,但都沒超過我給的價。也就是說老先生以我的出價為標杆,幾乎問遍了他遇到的、能找到的所有藏家。萬幸的是,沒一個人能接受我出的、老先生還不滿足的價格,這才使得這件寶物不至易手和遠走他鄉。

轉眼到了2011年的某日,我家電話響了,一聽是他——老先生居然打聽到我家電話,他說年事已高,要去見閻王爺了,希望我儘快去他家。見面後,我堅稱我10年前出的價還不過時,他也承認,表示略加一點則可,於是雙方談妥價格,約好次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第二天,我按他的要求,背了一大包現金,如約來到他家。還沒坐定,他先變卦,說家裡商量了,除非加錢,否則不賣。

面對變故,我真想衝老先生一吼:30年了,就這麼一件破東西,我不厭其煩,想方設法滿足你的要求,我不要了!請您以後別再煩我!但冷靜一想,30年來,我用心默默耕耘,用情靜候佳音,雖說過程很熬人,但畢竟堅持下來了,這時的一念之差,就可能全功盡棄!於是我還是與老先生笑臉告別。

數天後,老先生最後一通電話來了,雖表歉意,但仍言明需在原來談妥的價格上再加500元,我怕他再次變卦,誠意地表示可以追加300元。於是,一樁數千元的買賣,歷經30年,這才落下帷幕。

02

紫燕雙飛入畫圖

——陳子奮先生《紫藤雙燕》賞析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紫藤雙燕》陳子奮 作

春風又綠黃芽短,紫燕雙飛入畫圖。這幅《紫藤雙燕》是陳子奮先生中晚年時期的成熟作品之一。

這件作品看似平常,實則筆精墨妙。畫中幾枝紫藤如龍蛇般蓬勃蜿蜒而出,筆勢飛動而富有情致。接著寥寥數筆點出黃綠色的新葉,又用迅捷的線條順著微微的風勢,勾出如弦的葉脈,為花兒的綻放吟唱。微曲的蒼藤上,枝丫連理間,綴著一串鮮豔的紫藤花,花兒用沒骨法寫成,紫中帶藍,清新淡雅,燦若雲霞,妍嫩欲滴。兩隻燕子用濃墨淡彩,數筆寫出,神情畢肖,姿態優雅,細語呢喃,順著花勢向左飛翔。畫面空靈而飽滿,鮮活而靈動。整幅作品筆墨嫻熟,造型簡練,蘊含著濃濃的春意。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紫藤雙燕》區域性 陳子奮 作

丹青妙手往往不需要太複雜的筆墨就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寫出寓意滿滿的內含。陳子奮先生的許多花鳥畫往往看似平凡,實則出奇。這件《紫藤雙燕》的寓意是多重多元的:紫藤的纏繞,充滿連理的浪漫和懸秘。燕子一生比翼齊飛,不離不棄,正是夫妻相親相愛,共赴白頭的寫照。所以,在給這件作品製作標題時,我還曾經想過:紫燕雙飛,燕侶凝瑞,喜紫燕翔 ,紫氣東來……等等題目,足見紫藤燕子寓意之豐富。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紫藤雙燕》區域性 陳子奮 作

還值得一說的是,這件《紫藤雙燕》是陳子奮先生曾經準備出版的百幅花鳥畫斗方之一。一九五九年八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陳子奮白描花卉冊》,在全國發行後很受歡迎,(一九六二年後又進行第二次印刷,仍很快售罄),陳子奮先生準備再創作一批寫意花鳥畫作品出版。遂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完成一百幅題材不同、尺寸大小一致的花鳥斗方,後來不知何故,出版之事未能如願。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陳子奮白描花卉冊》

為了便於保管也方便翻閱,陳子奮先生將這一百幅作品粘於當時的會計大賬本上,然後裝訂成冊。據陳子奮先生高足、著名畫家陳初良先生回憶:一九六五年,陳子奮先生生活相當困難時,曾考慮以一百二十元價格讓陳初良先生拿走這一大冊作品,無奈陳初良當時也手頭拮据,陳子奮先生只好將其拆散零售,這批作品從此散落於民間。

這批作品有兩個特點:

一是多數是用皮宣畫的,二是全部作品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別有兩個小小的裝訂洞。

今天的藏友若手上有此幅《紫藤雙燕》尺寸大小(42。5×31cm)、樣式相同的陳子奮先生花鳥畫斗方,只要查一下是否有以上特點,則可判定是不是這批作品。尤需指出的是,畫家準備出版的作品,定是比較滿意的作品,當然也是收藏價值相對較高的作品。福建省老一輩藏友不但瞭解這批作品、認可這批作品,也知道這些作品的辨別記號,所有這些,都為收藏者提供了方便。

03

“羅丹體 ”與忘年交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李白詩《送友人》羅丹 書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是著名書法家羅丹先生為我書寫的李白詩《送友人》書法作品。每年元宵節期間,不管天氣多麼潮溼,我總是要取出來掛掛,以紀念這位故於一九八三年元宵節的書法大家。

我和羅老相識於一九七九年,當時我應邀採訪廈門和香港通航。初到廈門,舉目四顧,大街小巷的店鋪商號招牌幾乎都是“羅丹體”,就連準備首航香港的客輪“鼓浪嶼”號三字也出之羅丹先生之手。於是,我決定忙中拔冗,拜訪這位我十分仰慕的書法家。

為了不使到訪唐突,我事先請廈門市政府臺辦知會了老先生。羅老先生知道有記者來訪,特地偕羅老夫人早早就等候在門口,這使我這個當時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甚為惶恐。落坐後,我們直奔主題,暢談羅丹先生的書法人生——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羅丹

羅丹,字稚華,號慧印居士。1904年出生於福建省連城,14歲隨父到龍巖商店裡當學徒,邊做工邊自學古文、詩詞和書法,憑著刻苦與聰慧,書名漸著。26歲赴廈門謀生,得見眾多古今名家碑帖,廣交書畫名家與文壇名士,眼界大開,詩、書藝事亦隨之大進。此後,他更是眼高手暢,取精用宏,遍攬漢隸後,以漢張遷碑為基調,參用北碑的勁健雄強,融入顏楷的雄壯開合,將傳世隸書的蠶頭燕尾改造成枯藤帶刺的行筆,以行書章法完善出草意碑韻的新字型——“羅丹體”。

新中國成立後,“羅丹體”吸取新的動力和營養,在不斷成熟中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1980年他被選為廈門市書法篆刻研究會會長,“羅丹體”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1981年他赴北京出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屆理事;同年,出席中國書協在浙江紹興舉辦的首屆“ 蘭亭書會”,在會上發表論文《書法時代精神之我見》。1982年他受聘為廈門市文聯顧問和廈門市書協名譽主席,同年赴四川成都出席中國書協第二屆理事會,併為三蘇詞等名勝古蹟題字。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羅丹寫“鼓浪嶼”成鋼琴碼頭金字招牌

時間飛快,不知不覺間,我和羅老的第一次見面進行了近三小時,臨別時,老先生還當場揮毫,寫一件條幅囑我留作紀念。

回福州後,我立即為羅老先生寫了人物專訪,並將稿件寄給老先生,老先生看完非常興奮,隨即揮筆回信。從此,我和羅老開始了書信往來,我每年數次赴廈,必登門拜訪,我們談書法、談文字、談世事、談人生……老先生成了我亦師亦友、親密無間的忘年知交。

讓我一輩子記憶猶新的是,1982年臘月,我最後一次到福河街拜訪羅老時,不知何故,羅老執意要寫這首李白的《送友人》送我,我只得恭敬不如從命。

1983年3月3日上午,我正在著名畫家曾賢謀處喝茶,福建省美協主席、省畫院院長丁仃先生突然來告:2號早上,羅丹老先生到晉江縣石獅參加元宵節詩詞、書法活動?時竟突發急病逝世。聞此噩耗,我一時愴然!

回到家裡,取出羅老最後一次執意為我寫的李白《送友人》,竟淚眼凝噎。品讀這件作品,彷彿感到羅老二十幾天前寫這幅作品時,其筆端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似乎在說:我們就此道別吧,我將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出外遠行去了……這時,窗外似有離群的馬兒在為羅老與友人的惜別發出聲聲嘶鳴……。

從此,每年元宵節,我家客廳上一定掛著這件羅老寫的《送友人》,這是一份深情,也是一種無法忘卻的紀念。

因篇幅有限,文章略有刪除

作品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文化生活報版面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一幅畫,三十年的等待,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END—

文化生活報社出品

國內統一刊號 | CN35-0042

新媒體責編 |汪明權

新媒體主編 | 鄒璐

Tags:老先生陳子奮羅丹作品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