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由 黑白史地理牧 發表于 藝術2021-12-13

簡介永曆政權◎剛烈的背後是否是時代烙印當明帝國開始崩潰時,從明熹宗皇后張氏,明思宗皇后周氏,隆武帝皇后曾氏到永曆帝皇后王氏,無一偷生,都採取自殺的方式來結束生命

王朝興打女人是第幾集

王朝興與衰是一條不變的規律,一個王朝的建立有歡喜也有悲劇,而王朝的衰亡估計只有悲壯。

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女性依附男性而存在,一人得貴,可以帶起一個家族的興起和壯大。在王朝和平時期,後宮或爭權,或陰謀,看不到在末世她們的處世。當王朝走入衰亡時,後宮女性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但悲劇與悲劇有所不同。例如將兩宋後期的後宮女性與明末後宮女性面對亡國的做法,或許會有很大不同。

從明熹宗皇后張氏到南明永曆帝皇后王氏,面對王朝的崩潰和解體,她們無一例外都做了統一的選擇,她們的剛烈帶有時代的烙印。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外表炫酷的宮廷

◎明熹宗皇后張氏——剛烈

公元一六二一年,張家女兒張氏被皇族選中,一步成為皇帝的正妻,張氏成為明熹宗的皇后。張氏被選的過程也很有意思,能做到皇后真不容易。

為什麼說張氏能被選中是不容易,只因和她一起參選的人眾多。

天啟元年,熹宗將舉行大婚禮,先期選天下淑女年十三至年十六者。有司聘以銀幣,其父母親送之,以正月集京師。集者五千人,後亦被選入都……乃定後為中宮,而以王氏為良妃,段氏為純妃。

若以皇后位置來算的話,此次張氏參加的招聘會錄取率只有五千分之一,所以從結果看,張氏無疑是優秀的。

優秀的張氏吸引著年輕的熹宗,也間接的去影響明朝的政治走向。

影響一,與權閹魏忠賢的對立

明熹宗時期,與皇帝萬歲差一百歲的九千九百歲就是魏忠賢,可以說魏忠賢在熹宗時期是權勢滔天,作為一個宦官他是做到了頂峰。

因為各種因素,張氏與魏忠賢不對付,但一個為公一個為私。宦官弄權的危害作為一個賢良且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張氏再清楚不過了,當張氏把問題擺在熹宗面前時,她也就成了魏忠賢的敵人。

(張氏)性嚴正,數於帝前言客氏、魏忠賢過失。

張氏雖然沒有使熹宗除去魏忠賢,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有所忌憚。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影視劇中的魏忠賢

影響二,助推朱由檢上位

明熹宗雖然後妃不少,可惜兒子都早夭,而他自己也早逝,所以皇位只能由其兄弟繼位。在熹宗臨終前的皇位傳承問題,張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及熹宗大漸,折忠賢逆謀、傳位信王者,後力也。

在熹宗病入膏肓時,張氏說服了熹宗傳位給信王朱由檢,從而挫敗了魏忠賢的陰謀,保證了皇位的穩定交替。

因為張氏幫助過朱由檢,所以崇禎帝在上位後非常尊敬她。只可惜張氏沒有享受多久這種悠閒的日子。

崇禎帝登位時,明朝已經危機四起,而他並沒有能拯救起偌大的帝國。外有敵國入侵,內有農民起義,曾經的強盛將一去不復返。

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率軍攻入京師,張氏作為熹宗的皇后沒有偷生,選擇了自縊而亡。

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都城,後自縊。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張氏

◎明思宗皇后周氏——最後一次遵旨

周氏開始是朱由檢的王妃,後由於朱由檢繼承了皇位,從而被立為皇后。雖說崇禎繼位是明王朝的末期,可週氏依舊顯示出一個賢后該有的基本特徵。

特徵一,有限參政

明朝的後宮傳統是反對干政的,所以周氏也謹遵。但面對王朝的危機遲遲無法解決,有時周氏也要給予朱由檢一些建議。

後性嚴慎。嘗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問之,遂不語,蓋意在南遷也。至他政事,則未嘗預。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明末遼東

特徵二,節約持宮

明朝末年,無論是針對外敵還是國內安撫都需要鉅額財政支撐,在此階段後宮的節儉之風是有其重要意義的,而周氏顯然從一開始就是這樣做的。

後家本節嗇,而入典宮政,務減儉,裁宮中縻費,不為外家乞恩澤。即歲時大臣、命婦入朝賀,亦賞賚必以禮。時天下饑饉,府庫虛。上憂勞議節用,而後所行合上意,上甚敬之。

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周氏節儉的習慣是從小家庭環境造就的,而節儉是賢后必備的特徵之一。

顯然周氏的一些輔助性工作沒有改變崇禎帝,也沒有改變明王朝的最終結局。當李自成的大軍進入都城時,周氏對於崇禎所說的不知是不是恨鐵不成鋼。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語後曰:"大事去矣。"後頓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

崇禎帝在亡國之君中也算是有志氣的,在大軍未進入皇宮前,崇禎令周氏自縊,這也是周氏最後一次遵旨。

後入室闔戶,宮人出奏,猶雲"皇后領旨"。

周氏自縊後,崇禎也隨即自縊,統一的明王朝開始消散。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崇禎

◎隆武帝皇后曾氏與永曆帝皇后王氏

隨著崇禎帝的自縊,明朝開始崩潰,但南方還在明朝的控制下,於是開啟南明時代。南明政權開始邊打邊退。

南明有三個重要的時期,弘光政權、隆武政權和永曆政權。這三個短暫政權可以看作明朝勢力最後的堅守與潰敗。

從堅守到潰敗,除了朱氏被殺外,還能看出女性依舊延續明末的剛烈。

公元一六四五年,隨著弘光政權的解體,宗族子弟朱聿鍵被擁立為帝,是為隆武帝。朱聿鍵做了皇帝,冊封跟隨自己共患難的曾氏為皇后。

於是申令禮部爰稽舊章,擇吉於今日辰時,朕親御冕袞,祭告天地祖宗御殿,遣差勳輔大臣平夷侯鄭芝龍持節、定清侯鄭鴻逵、內閣輔臣蘇觀生、朱繼祚各捧冊寶、冠服,立元妃曾氏為皇后。

雖然隆武帝一心想挽救明朝,但奈何此政權並不是他做主,再加上沒有與其他宗室政權取得聯合等因素,隆武政權沒有堅持多久就敗了。

在被敵人追擊逃亡的過程中,作為皇后的曾氏沒有偷生於世。

大兵奄至,從官奔散,與妃曾氏俱被執。妃至九瀧投於水,聿鍵死於福州。

曾氏跳河自盡,沒有給清軍侮辱她的機會。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隆武政權

隆武政權失敗後,南明的抵抗勢力再次衰弱。永曆政權作為朱家王朝最後的勢力開始最後的抵抗。

永曆政權的皇帝是朱由榔,他也是南明的末帝,她的皇后王氏也是一名剛烈女子。

王氏起初是朱由榔的王妃,公元一六四六,朱由榔在肇慶稱帝,隨即冊封王氏為皇后。雖然永曆政權是南明政權中堅持最久的,可依舊沒有逃離衰亡的命運。

隨著清軍攻勢的加強,王氏作為皇后和朱由榔一直撤退到緬甸,然而在緬甸沒有安定幾年,王氏和朱由榔就被送回。

公元一六六二年,緬甸將朱由榔和王氏押給了平西王吳三桂。而王氏為了避免受到侮辱,和婆婆馬太后一起相互扼喉而死。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永曆政權

◎剛烈的背後是否是時代烙印

當明帝國開始崩潰時,從明熹宗皇后張氏,明思宗皇后周氏,隆武帝皇后曾氏到永曆帝皇后王氏,無一偷生,都採取自殺的方式來結束生命。

雖說明思宗皇后周氏是遵旨自殺,但就算沒有崇禎帝的旨意,按照周氏的性格她也不會活下去,或者被李自成俘虜。

從張氏自縊到王氏相扼,能看出些什麼?

看點一:捨命保貞節

中原王朝最大的災難史是北宋末年金軍入侵,趙宋皇族在靖康之難中備受屈辱,可是他們大多人並沒有選擇自殺,而是默默地選擇承受。

此次災難和屈辱直接改變了之前提倡的“重生存輕名節”思想,在南宋道學家的影響下,主流思想中重生存輕名節慢慢發生改變,社會開始提倡婦女捨生命保貞節,並且這種思想觀念逐漸被統治階層所接受。

而這一觀點到明代有了更深更廣的發展,可以從一組資料看下,有關資料記載,宋代貞潔烈女一百多人,元代三百多人,而明代有近三萬人。

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名節對於女性的重要性,社會主流思想下的保名節使得貞潔烈女數字不斷攀升。

所以在這種社會思想下,女性面對亡國能做的往往只有殉節。

看點二:崇禎的旨意和榜樣

明亡時,多人自殺。有一點原因與崇禎帝分不開,在李自成進皇宮前,崇禎已經將其親近或降旨自裁,或親自殺死。

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

最終結果就是崇禎帝自殺,皇后周氏和皇嫂張氏自殺,崇禎親手砍了女兒長平公主左臂,殺了女兒昭仁公主。

崇禎帝如此做法,估計也成為隆武帝皇后曾氏和永曆帝皇后王氏面對政權滅亡所必須要走的一步。

看點三:歷史的前鑑

明王朝已經是最後的漢王朝,前面多少朝代興亡都已經成為史實。透過這些史實可以得到,中原王朝每逢起義和少數民族入侵,其後宮基本都是悲劇和屈辱,特別是北宋末年的災難更讓中原王朝難以接受。

為了避免被侮辱,似乎自殺成為唯一的選擇。

明末諸後:女性之剛烈前所未見,最後漢王朝解體與崩潰

貞節牌坊

不管如何,女性在封建社會很難擁有自主權,禁錮的思想有時比她們淪為階下之囚還可怕,而這一切在那時並不會被關注。

在戰爭中,她們有時是最大的受害者,要承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

Tags:張氏周氏皇后熹宗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