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由 電影內幕解讀 發表于 藝術2021-12-07

簡介例如:從菊和疏籬是兩種不同的物體,畫在一起應該怎樣處理呢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是評價誰的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高冠華(1915~1999) 。江蘇南通人。早年於南通中學師範科就讀時堅持習畫 。1940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並留校任教,同年於重慶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1949年後,在天津大學、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任教、曾為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員,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社副社長。作品有《枯荷》、《紛紛飛雪夕陽紅》、《依依透骨寒》、《秋色斑斕》等。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花鳥畫的構圖,不比山水、人物。山水有山石樹木、亭臺樓閣、飛瀑流泉等等,以及近、中、遠景的區別,空間距離很大;人物有男女老幼和各族、各階層的不同特點。只有花鳥畫空間距離的不大,題材內容一般。因此,構圖的問題顯得特別重要,現闡述如下:

(一)賓主分明

賓是客體,主是主體。創作時首先考慮什麼是主要?什麼是次要?如果這個觀念沒有樹立,等於舉棋不定,無法前進。那麼賓主應該怎麼處理呢?主體要由主要形象、主要位置、主要色彩和數量。次要的,一切都不能超越主體,這就叫賓主分明。給觀眾一看,誰主誰賓,非常明確。如果含糊了,立即產生兩種感覺:(1)賓主不分。誰是主、誰是賓,鬧不清楚。(2)喧賓奪主。把次要的東西變成主要的物象出現,那就必然混亂,無法分辨。

我們認識矛盾,一定要從主要和次要兩個方面著眼,作畫和解決矛盾應該是一致的。所以必須分清主次,才能很好地進行創作。譬如荷花荷葉,當然花是主體,葉是客體。作為形象,葉大佔面積多,花小沒有分量。但墨葉從中,畫上一兩朵鮮紅的荷花,只要色彩豔麗,就能超過數量和形象。因此,也不能單憑形象和數量來決定,還要根據彼此之間所產生的變化,和畫面的效果來肯定賓主。這是同一物體所產生的不同變化(一般物體大,數量多是主體);如果把不同的物體畫在一起,會怎麼樣呢?例如:從菊和疏籬是兩種不同的物體,畫在一起應該怎樣處理呢?同樣,應該認清不同物體之間的誰主誰從。現在從菊是主,疏籬是賓,那麼菊花的形象、位置、色彩、數量,都要從主體的要求進行創作。必須使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才能達到賓主分明的要求。又如:梨花小鳥,當然是小鳥是主體,梨花是客體。如果把小鳥安置在空曠處,色彩和數量之要顯眼一點,就能影響主體,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大幅,畫材較多,構圖是必須選定主要畫材,重要突出,輔助畫材,一切都為主要畫材服務。根據賓主分明的原則,有計劃地周密安排。一定要有集中、由分散、有主次、有虛實、有條理、有組織、切不可零亂紛繁,莫之所是。最後,還要根據物體的前後遠近,考慮賓主問題。一般前面或近處的是主要位置,後面或遠處的是次要位置。作畫時,也需要照顧到空間距離的不同,以及賓主分明的不同要求。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二)輕重虛實

指畫材位置的擺佈。創作時要注意畫面的不平衡。上下左右,應讀有所側重。如上輕下重、上重下輕,或左重右輕、右重左輕,切不可均等。挑擔式的構圖,不可能成立。譬如作曲,始者低沉婉轉,終必激昂慷慨,中間時高時低,時緩時急,變化多端,方能迴環盪漾,激動人心。音樂如此,畫豈有異。否則,何能引人人勝。

構圖時更須注意不平衡之平衡。譬如:上下左右,輕重失調,必須平衡一下,才能穩住。左邊太重了,右邊要添上畫材,或者題上詩詞短跋,以求平衡。右邊很實,左邊很空,輕重太不協調啦!哪怕用上一個押角印章,也是不可缺少的,才能平衡。上邊太實,下邊太空,或者下邊太重,上邊太輕,必須添補其他畫材如蜜蜂、蜻蜒、蝴蝶、飛鳥或詩文短跋,使之平衡。但分量上要注意和原來的主要畫材有區別,否則上下均等。一定要在不影響不平衡的條件下,略求平衡為原則。

一幅畫,大凡上重下輕者,有靈動之勢,如下垂之楊柳、紫藤、凌霄等量為適用,頗得動勢,有臨風搖曳之感。下重上輕者,具穩重之態。如牡丹、芍藥、菊花、月季等一般花卉都能適用。再補以石塊,使畫面產生厚重和穩定感。這種上下輕重之理,古代畫家,每多重視,也是一般法式。但還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和意境。有時需要突破,才有新意。所以歷代高手,往往在普泛中求不普泛。石濤所謂有法無法,乃為至法。也就是不普泛,應該在有法的基礎上求得才對哩! 中國畫一般裝裱成軸,懸掛壁間,以供欣賞。構圖時容易處理。原因是高寬相差一倍,有變化。現在四尺對開的正方形,就很難處理,原因是紙的四邊等,缺少變化。佈置畫材時必須注意打破這個四邊相等,否則邊角運用受到影響。必須從上下左右四個邊角上求得變化,構圖才完美。

虛實,什麼叫虛實?指畫材黑白的有無。一般空處叫虛,畫處叫實。或疏處叫虛,密處叫實,兩者有相似處,但不能相混,和空白更需要有區別。虛實在畫面上起到調節和變化的作用,它的原則:“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切不可虛則虛之,那就空洞無物。八大山人寥寥幾筆,決不是虛則虛之。那麼實則實之,太悶塞,當亦不可。因此在構圖中有兩種方法最難,一是“以虛求實”,二是“以實求虛”。八大山人的疏疏落落,十分耐看,是以虛求實。有人滿紙畫到,一無空隙,看起來很實,但實際上令人厭膩。“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這才懂得什麼是藝術。所以以實求虛,也並不容易。因此,無虛不能顯實,無實不能存虛;或者疏疏密密、密密疏疏,才有強烈的節奏感,才能百看不厭。音樂沒有節奏,不能動聽;繪畫沒有節奏,怎麼能耐看呢?虛和實應該怎樣處理呢?有畫處是實,必須實而不悶,才見空靈。空白處是虛,必須虛中有物,才不空洞。如果能夠懂得以實求虛,即所謂“擠”;也懂得以虛求實,即所謂“空”,能臻於此,其道備矣。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三)蔬密聚散

疏密指畫材的排比交錯。它的最高原則:“疏能走馬,密不通風”。

何謂疏密?畫材與畫材間的排比,相距有遠有近,交錯有繁有簡。有了遠近繁簡,即成疏密。中國畫始於一點一畫,終於無窮點,無窮畫。然排比交錯,須有三點三畫,始可成形。故三點三畫,為疏密之起點,千千萬萬之三點三畫,為疏密之終點。何謂三點三畫呢?譬如:三個墨點,兩點靠近,一點分開,形成遠近,即有疏密。三枝樹幹,兩枝相交,一枝獨出,則成繁簡。所以我們在創作時,必須遵循這個原則進行思考。什麼地方要疏,什麼地方要密。疏的地方,少畫一點,使之疏到極點,馬能穿越,即成大空。密的地方,多畫一點。例如:蘭葉三片成組,一撇、二交、三破,可多畫幾組、幾十組,密到極點,風也難通,即成大實。一幅畫能大空大實,節奏感必然強烈,藝術性也就隨即產生。

何謂聚散?指安置物體的位置。聚是集中,散是分開。一幅畫,有疏有密,有集中,有分散,錯綜變化,自必耐人尋味。所以我們不論畫什麼東西,三隻小雞、三朵菊花、三根籬笆,都要兩個集中,即密不通風;一個分開,便疏能走馬。處處遵循這個原則,安排物體,乃至更多物體,無處不是憑著這個要求進行創作。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四)穿插交錯

指畫材的繁複重疊。創作時,花、葉、枝、幹怎樣才能繁多而有重疊呢?必須依靠物體之間的穿插交叉。

交叉有二: ①實交。兩個物體,相交一點。 ②虛交。兩個物體,本身沒有相交,但它的引長線和相交一點,也就是不交而交。實交很有用處。物體間沒有相交,太簡單。只有兩線相交,甚至更多線相交,才能繁複。但虛交也很有用處,如遇實交太實,而又不得不畫時,就必須用虛交代替,解決實中有虛的矛盾,虛交也就不可缺少了。所以穿插交叉在花鳥畫裡,非常重要,和疏密聚散有等同作用。

我們創作時,可以說“疏密聚散,穿插交錯”這八個字,自始至終無時無刻不在腦中迴旋。寫意畫創作的全過程可概括為:“當機立斷,隨機應變,將錯就錯,隨錯隨改”。正因為寫意花鳥,材料工具的侷限,創作方法也受到影響。必須“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也必須“落筆成形,一氣呵成,而且可一不可再”,所以“疏密聚散、穿插交錯”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五)前後層次

山水畫的空間距離大,咫尺千里,有近景、中景、遠景,前後層次容易解決。寫意花鳥基本上都是近景,物體前後相距不遠,但也講前後層次。譬如:一幅畫,前面畫菊花,花後補石,石後再添細竹,一層推一層地畫過去,層層相應,豈不繁複耐看了嗎?這個物體的前後位置,在花鳥畫裡也要講究的,否則就沒有層次啦! 前後層次在處理時,一般重色重墨在前,淡色淡墨在後。

烘雲托月辦法,在寫意花鳥裡,用處不多,當然也可以使用。至於大小處理,都用焦點透視,近大遠小。由於花鳥畫空間距離不大,所以物體的距離,不適宜遠近差距太大;也不能物體大小差別太懸殊。

先師潘天壽先生說:“現在有的花鳥畫,把遠景和近景結合起來,山水與花鳥結合起來,當然都是出新,但總感到有些不太調和統一。

我也想出新,尤愛山花野卉,亂草叢篁,高下欹斜,縱橫離亂,天然荒率,清奇純雅,可謂高華絕俗,用來布在近景山水中,想有異古人。把山石的筆線放粗,花卉草叢的外形改小,這樣的結合,當然相對地調和一點,把距離拉近了。但咫尺千里的空間沒有了!是否得當,尚待責之異日。”先生這番話說明,他對創新問題,也在不斷探索。可見老一輩大師們的精神,那麼值得我們學習呀!我為了表現層次,想在不影響空白的作用時,前景畫花,花後補石,石後添花,花外加點,似花非花,是物非物。這樣抽象處理,層次增加了,遠近距離有了,彼此間的虛實關係也明顯了,使花鳥畫的意境,有了新的發展;同時還可以豐富色彩,反映欣欣向榮的時代精神。這樣處理,也不知道有當與否?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六)呼應氣勢

呼應是指物體之間的相互聯絡。應該怎樣才好呢?有前有後應是聯絡,左顧右盼、上通下達也是聯絡,甚至畫內畫外,也不能沒有聯絡。一幅畫,上下、左右、前後、畫內畫外,彼此之間都有聯絡,那麼它的氣氛一定能團結一致,而不對立,也不分散。對立和分散,在構圖上卻最犯忌。一幅畫,如果出現互相對立,四分五裂,怎麼能讓人喜愛呢? 構圖時要講“起承轉合”,這和詩裡的“起承轉合”一樣,目的是要團結一致。在承接之間,有實接虛接,以及開合要相關,反正要相依,順逆要相應等等,都有呼應聯絡的作用。所以一幅畫沒有團結氣氛是不行的。這是常理,也是畫理。

那麼畫內畫外的聯絡,應該怎麼理解呢?譬如畫一株老幹,孤零零地畫出紙外,沒有任何東西把它從畫外收回,勢必散在外面沒有聯絡,此乃一病。怎麼呼應呢?如果從穿插一二枝細幹,不論是否同種花木,即使不是同種花木,也能起到內外聯絡的作用,反映紙外還有更多的花木。一方面畫外的花木和畫內起到聯絡作用;另方面畫內的物體和畫外的物體彼此呼應,內外一片,景外有景,無窮無盡。既擴大範圍,又可使觀眾產生更多聯想。又如:畫一群飛鳥,五隻畫在紙內,一隻後半身和半個翅膀畫在紙外,這樣,一看就感到飛鳥成群結隊,跟蹤而來的不計其數。這也是畫內外相互聯絡的一種表現手法。

氣勢,一般指構圖時畫材的處理而言。吳昌碩畫牡丹、菊花、松樹等花樹,收頭處,總要來幾筆枯枝槎丫。為什麼?補足氣勢。一幅畫畫完後,也常常題上直款數行。為什麼?也是補充氣勢,造成他自己的構圖形式。這些都是從構圖上求氣勢。八大山人有亡國之痛,所以下筆縱橫馳騁,潑辣有力,充滿著反抗情緒,而且非常猛烈。這是反映在筆力上求氣勢。潘先生有章曰:“一味霸悍”,為的也是氣勢。

一般文人畫的缺點:①造型能力較薄弱,技法不夠嚴謹;②用筆軟弱無力,沒有大氣磅礴的勢態。潘先生力矯時弊,認為只有大刀闊斧,以霸悍之筆出之,才能跳出文人畫的樊籠,才能畫出有時代精神的大幅創作,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

那麼,氣勢怎樣產生呢?有先天具備的,也有後天培養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以提高修養,開闊胸襟,培養氣勢。孟子說:“善養我浩然之氣”,即是慢慢培養氣勢的一種方法。我們畫寫意的人,特別要注意氣度,沒有氣度,不可能畫出氣勢磅礴的作品來。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七)收頭鋪腳

指畫材的處理。什麼叫頭?物體的頂部稱之謂頭;什麼叫腳?物體的根部稱之謂腳。什麼叫收頭?物體的頭部畫在紙內,供觀眾欣賞,稱之謂收頭。吳昌碩以前,沒有人講過“收頭收腳”,他是從印章的佈局裡發現虛實美,就移植到構圖中加以運用,這是構圖的一個發展。潘先生也利用它,指導自己的創作。但後來發現“收頭收腳”的局面不大,常常為了收腳把畫面的範圍縮小了,不適應長幅大幅的需要,漸漸改用鋪腳。他說:“腳鋪在紙外,一可以擴大視野,寬廣無邊,畫外有畫,無窮無盡;二可以引入遐想,深化意境,景外有景,依稀飄渺。”又說:“昌碩先生為什麼要收腳,目的是以實求虛。所以有時候偶而還需要利用利用,解決實中求虛的矛盾。我為了擴大局面,改用鋪腳,目的是為了畫外有畫,無窮無盡。

如果畫外無畫,一看就完,不可能吸引觀眾,留連忘返,陶醉在作品面前,久久不忍離去。”所以先生的畫,物體的頭部,總是結束在紙內,根部基本上擴散在紙外,畫的不多,空的很多;畫內不多,畫外很多。常常追求筆外之筆,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境外之境,形成自己的“闊大雄偉,高大新奇”的個人風格,應該是構圖的又一發展。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八)空白處理

空白是中國畫的特點之一,在構圖裡十分重要,相當於音樂中的間歇。“此時無聲勝有聲”。所以在學習時要認真研究分析,從古今名畫中吸取營養,豐富自己的構思和想象。更需要深入生活,觀察、體會、發現事物的變化,用“窮則變、變則通”的規律,處理自己的創作。

空白應該怎樣處理?沒有定規定法,但有原則要求。 ①空白的形象不可雷同,大小不可相同,數量不可等同,空白與空白之間還得協調照應。必須反覆檢查、認真推敲、慎重處理。 ②大空與小空之間要有區別,也要有聯絡,更需要相互依存。哪怕立錐之地,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③空白所安排的位置,不能對稱、均衡、平行或在一直線上,而要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多有少,有遠有近,錯綜變化為上。

其實空白的最主要作用,是能給人們以空靈、深邃、曠達的感受;也能引起種種聯想、窺測、迴旋的餘地,彷彿詩一樣,非常含蓄、蘊藉、捉摸不定地、言盡意不盡地耐人尋味。所以有時空了比畫了更深刻奧妙。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九)邊角運用

一張紙不論大小,都有四邊四角,一般不提這些,獨潘天壽先生強調四邊四角。他的論點是: ①畫事之佈置,須注意四邊,更須注意四角。山水有山水之邊角,花鳥有花鳥之邊角,人物有人物之邊角。 ②畫之四邊四角和題款尤有相互之關係,不可不加細心注意。 ③畫面之四邊四角,使與畫外之畫材相關聯,氣勢相承接,自能得氣趣於畫外矣。綜上所言:第一,重視邊角的作用。第二,邊角對畫外之畫材和氣勢相承接都有關聯,方能得意趣於畫外。它和鋪腳的發現,邊角的運用,都有密切關係。潘天壽先生的畫為什麼能出奇制勝,根源就在於此。

邊角應該怎樣運用呢? ①四邊四角是險要地方,一般都回避,不敢利用。但潘天壽先生為了出奇,特別重視邊角運用。 ②把主體安置在四邊四角,是出奇的方法之一。由於中間是四平八穩的地方,人人都用。只有人人都不用,唯我獨用,才能與眾不同。所以潘先生強調“文章要在四邊四角做。” ③上下左右四個紙邊的運用,一是要區別對待;畫材的安置,必須有多有少;面積的佔用,必須有大有小;物體的布陳,必須有虛有實;份量的安排,必須有輕有重。這樣才能變化不一,產生輕重虛實。譬如:上邊多了,下邊要少;左邊重了,右邊要輕;這邊空了,那邊要實;四個紙邊都不能等同。只有這樣,四個紙邊才有變化。

因此我們在創作時,特別要注意紙邊的利用: ①從一邊畫進。上下左右。任選一邊把畫材由外到內畫進。 ②可以兩邊畫進。上下左右,任選兩邊,把畫材由外到內畫進。 ③亦可從三邊畫進。任選三邊,把畫材由外向內畫進。 ④更可從四邊畫進。四邊都利用,把畫材由外畫進。從四個紙邊畫進,構圖就繁複耐看,如果只從一邊畫進,比較簡單,容易單調,小幅可以,一般要利用兩個紙邊才能繁複。特別大幅構圖,一定要利用三邊或四邊安置畫材。只有上下左右都被利用了,才能四處佈滿,內容豐富。相互呼應,自然耐看,引人人勝。

上面講的構圖,都是由外到內的。還有一種構圖,是由內到外的。把物體從紙內某一部分起筆,漸漸畫到紙邊,再向外伸展。可一邊畫出,也可兩邊、三邊乃至四邊畫出紙外。但必須隨時收回紙內。否則散在外面,無法團結起來,不合“起承轉合”的要求。所以這種構圖比較難處理。很少有人運用。至於四角處理,同樣要注意“空”和“實”,切不可左右皆空或左右皆實;也不可上下皆空或上下皆實。應該左角空了,右角要實;上角空了,下角要實。而且四個角的空度,應該有大小不同的區別,才有變化。只有無前景的人物和缽古花卉的構圖,四邊四角均未利用。

高冠華先生講《花鳥畫構圖十要》

(十)題款印章

它的作用,可補畫面的不足,從內容到形式都很需要,也是中國畫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一幅畫畫完後,必須題款蓋印,這也是中國畫的特點之一。我們應該繼承發揚。那麼怎樣處理呢?

①內容:題款的範圍,非常廣泛。詩、詞、賦、曲、畫理畫論,短評跋語,小品散文,有韻無韻,皆可題用。與畫材有關者亦可,與畫材無關而若即若離,似切非切者亦可。譬如潘天壽先生題詩:《睡貓圖》——“日當午,正深藏,黠鼠莫道貓兒太懶睡虎虎。” 《青蛙》——“江南水滿田,蛙咯咯,聲連天,歌頌禾黍豐收,歲歲復年年。” 作者小詩:《櫻花小鳥》——“窗外聲聲!正陽春三月,細雨輕盈,叢叢花影縱橫。” 《題楊花》——“楊柳垂條條,春來似舞腰,留春春不住,飛絮又飄飄。濛濛撲面,一去迢迢,隨風忽上下,任爾一身遙!以上四首,既非律絕,又非古體。句無程式,字無定數,不求平仄,惟皆用韻,輕鬆活潑,抒情題畫,聊增意趣耳!

②形式:可橫題直題,亦可長題短題。窮款,只寫年月、姓名、別號、地點。一處題、兩處題、三處以上題均可。惟須與構圖全域性協調,要求不悶塞,不影響佈局為原則。題中空處、實處、畫處均可。但須虛實相應,疏密相間為原則。 ③題法(款式) 可方正整齊,嚴陣密佈;亦可婉蜒橫斜,勢如龍蛇。但須疏密得勢,虛實調節,款即是畫,畫即是款,能與畫材融為一體,變化萬千者為上。

④字型:籀、篆、八分、隸、章草、飛白、行書、草書八體均可。但須與畫法風格取得統一為佳。尤其善書者,一筆下去,線裡有線,抑揚頓挫,才能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⑤印章:這是一門高深學問,有條件應該深入研究。這裡談的是構圖上的需用問題。圖章有大小方圓,正長扁畸等多種形象。也有姓名、閒章、押角、起首之分。不可任意亂用。蓋的位置也有一定章規。起首章蓋在款的右邊起首處。姓名章蓋在款的左邊或款的下邊(直對款)。閒章蓋在款的左邊或其它地方,也可蓋在兩邊的畫上。押角章蓋在左右兩下角。大小不一、兩邊不能都蓋。至於蓋與不蓋和蓋少蓋多,根據畫面需要而定。上下款題完後,左邊要蓋印。有時為了氣勢、分量、色彩等需要,可以多蓋幾方。但須注意大小相應,距離要銜接,防止松擠。朱白相間,才有變化,方能增加藝術性。蓋印很有講究,要和構圖密切配合。歷代高手,每都重視,須向古今名人學習,研究他們怎樣處理。特別昌碩先生的治印,造詣精深,有直追秦漢之譽。所以他不僅本身善於鐫刻,而且蓋在畫上的印章,大小、位置、距離、朱白、多少等等,都仔細考慮,我們要好好借鑑。因此,題款印章,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Tags:構圖畫材畫外物體四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