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2019年天文學界重大事件回顧!人類首次拍攝到黑洞照片!

由 前瞻網 發表于 藝術2021-11-14

簡介它開始對這個鑽石形狀的天體進行深入研究,為2020年樣本採集任務選定合適的地點,在採集樣本成功之後,該航天器將會把岩石樣本送回地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黑洞照片什麼時候拍的

2019年天文學界重大事件回顧!人類首次拍攝到黑洞照片!

從小行星到(星際)彗星,再到黑洞和太陽,2019年充滿了驚人的太空科學事件。

過去的一年對於天文學和行星科學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一年。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過去一年中最熱門的科學新聞吧。

最遙遠的飛越任務

2019年元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掠過了它的目標,即2012 MU69,這個位於柯伊伯帶的天體後來被正式命名為“Arrokoth”,它是航天器飛掠任務有史以來觀察過最遙遠的天體。

新視野號發現,Arrokoth由兩個煎餅狀的部分連線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個扁平的雪人。多虧了這個小行星近乎原始的特性,這個天體馬上就揭示了關於行星和其他天體在太陽系早期形成方式的新資訊。在飛掠任務之後,“新視野號”將會繼續前進,並最終將離開太陽系,但在這個過程中,它將會繼續向地球發回有關Arrokoth的資訊,並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中旬。

OSIRIS-REx航天器探訪本努小行星

同樣在2019年的新年前夜,NASA的OSIRIS-REx航天器進入本努小行星的軌道。這艘飛船於12月初抵達本努,並在新年之際啟動了推進器,正式進入小行星軌道,使本努小行星成為有史以來有航天器環繞飛行的最小天體,進入小行星軌道之後,OSIRIS-REx還創造了一項以最近距離繞天體飛行的世界紀錄,這一紀錄後來在2019年間再次由OSIRIS-REx自己打破。

在過去的12個月裡,OSIRIS-REx的任務並不只是僅僅停留在小行星軌道上這麼簡單。它開始對這個鑽石形狀的天體進行深入研究,為2020年樣本採集任務選定合適的地點,在採集樣本成功之後,該航天器將會把岩石樣本送回地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從航天器目前的發現來看,本努似乎表現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舉動,比如,本努小行星會從它的表面向外噴射物質。除此之外,OSIRIS-REx也在這顆小行星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山脊和一些有趣的巨石。年末,OSIRIS-REx任務科學家選擇了“夜鶯”著陸點作為樣本採集地點。OSIRIS-REx將會繼續圍繞本努小行星至2021年,屆時它將會收集完小行星樣本並返回地球。

隼鳥二號返航

本努並不是唯一一個在2019年被宇宙飛船造訪的小行星。在2019年開始的時候,日本的“隼鳥二號”任務就已經在環繞“龍宮”小行星執行。今年2月,這艘宇宙飛船還使用其腹部的取樣器收集了小行星受子彈撞擊而揚起的物質。

4月,“隼鳥二號”釋放出一架照相機,並移到了距離小行星比較遠的位置,隨後一架被稱為“小型隨身衝擊器”(Small Carry-on Impactor)的自由飛行單發“槍”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第二顆子彈。今年7月,航天器朝小行星發射了第三顆子彈,這顆子彈激起了小行星表面的物質,隨後航天器也對這些物質進行了收集。

11月12日,“隼鳥二號”滿載珍貴的太空岩石與“龍宮”小行星告別,開始返回地球的旅程。宇宙飛船預計將會在2020年底把小行星的樣本帶到地球。然而,這可能不是隼鳥2號任務的終點,因為它還有著繼續研究其他小行星的潛力。

來自另一顆恆星的彗星

8月下旬,天文學家們瞥見了一顆名為鮑裡索夫(Borisov,以它的發現者命名)的新彗星。這個快速移動的天體很快就被定義為一顆星際彗星,這顆彗星最初是在另一顆恆星附近誕生的,在8月份快速地在我們的太陽飛過。與另一個觀測時間只有短短几周的星際訪客“Oumuamua”不同,Borisov在飛掠太陽之前就已經被發現,並且這顆彗星的觀測時間應該可以持續到2020年春末,這給了天文學家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它。而且與科學家難以描述的神秘天體“Oumuamua”不同,鮑裡索夫彗星有著明顯可觀察到的表面活動和發光的尾巴。

鮑裡索夫彗星不僅是行星科學家們的又一個星際寶藏,它還表明,星際天體可能要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要更加普遍。在“Oumuamua”在2017年到訪太陽系之後,天文學家們原本認為,要直到大型巡天望遠鏡(LSST)在21世紀20年代初上線之後才能看到另一個星際天體出現(LSST應該能夠捕捉到更多微弱的天體,比目前的儀器能夠更好地發現星際天體)。

拍攝黑洞

這一年也不光全是關於小天體和行星科學。2019年,天文學家成功拍攝到黑洞,創造了又一個歷史。

透過使用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科學家們成功拍攝了5350萬光年外的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這個巨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65億倍,而且甚至比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還要大得多。

因為黑洞的引力非常強大,甚至連光都逃不出黑洞的引力,所以科學家們捕捉到的並不是黑洞本身的影象。相反,他們拍攝到的是黑洞的邊界,即視界,照片以環繞黑洞的物質的輻射作為背景,在輻射的襯托下,勾勒出黑洞的輪廓。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研究人員還希望能夠拍攝到銀河系自身中心的黑洞。

火星“地震”

今年4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著陸器(InSight, 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檢測到第一個確認的火星“地震”。火星地震來自穿過火星內部的地震波,也就是相當於地震。由於火星缺少構造板塊,所以火星地震發生的頻率比地球上的地震要低得多。希望四月的火星地震和其他地震事件能夠幫助探測器最終實現追蹤火星內部活動的目標。

此外,“洞察號”還攜帶了一隻機械“鼴鼠”前往火星,這個“鼴鼠”儀器是一個會挖洞的熱探測器,按計劃,它會深挖至火星地下10到16英尺(3到5米)。然而在2月份,就在鼴鼠號部署不久之後,鼴鼠號就卡在了1英尺(0。3米)深的地方。按照設計,鼴鼠號本來是用於在“勇氣號”和“機遇號”周圍的鬆散砂土中進行挖掘的,但“洞察號”的地面與其他著陸點的地面明顯不同。因此,儘管這項實驗進展並不是非常順利,但這項實驗仍然向科學家們傳授了有關火星表面的知識。

探索太陽

2018年,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目前,該探測器正在執行“觸控太陽”(touch the sun)的任務,和太陽的距離也正變得越來越近。最終,帕克太陽探測器將會到達距離太陽表面390萬英里(620萬公里)的範圍內。

2019年3月30日至4月19日期間,該航天器於進行了第二次太陽飛掠任務。今年早些時候,前兩次飛掠任務的資料已經向公眾公佈。2019年9月,該飛船進行了第三次飛掠任務,下一次飛越將會在2020年元旦之後進行。

開啟阿波羅計劃最後封存的月球樣本

2019年11月,科學家們打開了最後一批封存“阿波羅”樣本的其中一個樣本。

這個樣本是在月球的勞拉隕石坑邊緣附近收集的,而且這也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開啟的第一個封存阿波羅樣本。另一個參照樣本將會在2020年1月開啟。透過利用新的儀器和技術對樣本進行研究,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對月球表面和整個月球有更多的瞭解。

明年1月之後,一個來自阿波羅15號任務的樣本和另一個來自阿波羅16號任務的樣本將會成為阿波羅計劃最後的兩個封存樣本。

機遇號“死亡”

雖然2019年有很多第一次,但2019年也有著幾個最後一次。今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佈其“機遇號”火星探測器正式“死亡”。8個月前,一場大規模的火星塵暴使這個太陽能漫遊車失聯。科學家們懷疑,機遇號漫遊車的太陽能電池板上覆蓋有火星塵暴帶來的灰塵,導致機遇號無法充電,使得這個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火星任務不得不結束。

2004年,機遇號與其姊妹探測器勇氣號一起登陸火星。兩個漫遊車雙雙開始了原本為期90天的任務。然而,在15年的時間裡,“機遇號”行駛過的距離比馬拉松還要遠,並且還找到了確鑿的證據證明火星過去曾經有大量液態水存在。

“機遇號”分析了火星上的粘土物質,確定了這個現在已經乾涸星球曾經存在著以公里為尺度的巨大水體。這輛勤奮工作的漫遊車還確定,火星上的水既不是酸性,也不是鹼性,這就確立了火星在地球生命進化同一時期的物理可居住性。“機遇號”在它的一生中行駛了28。06英里(45。16公里),創造了機器人或載人車輛在另一個世界表面上行駛最遠距離的紀錄。

2019年水星凌日

天文學家們也在2019年經歷了最後一次。11月11日,水星出現了2032年之前的最後一次凌日現象。

當一顆行星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的時候就會發生行星凌日現象,這種現象為地球上的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機會去研究像水星這樣的行星的大氣層(不管它的大氣層有多薄)。為了得到像這樣的深入觀測,天文學家需要兩個星球的軌道精確地排列起來,所以這就註定這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現象。

期間,天文學家使用了地面望遠鏡和其他太空儀器對這一次歷史性事件進行了記錄和研究。

Tags:小行星火星2019樣本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