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隸書筆法5大類,你在寫那類?

由 書法易 發表于 藝術2021-07-02

簡介此類風格的隸書作品在清代之前沒有紙本存在,在當代隸書創作中侯文雄等作者借鑑了這種風格,見下圖(圖3-7)作者在全國第四屆隸書展中的入展作品和《禮器碑》(圖3-8)比較:從侯文雄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以下筆法:(1)提按

什麼是絞鋒筆法

由於隸書在不同時期、 不同區域使用所書寫(刻) 材料的不同、 承接的書體流變順序不同、 人文背景不同, 出現了不同的隸書風格。有以下幾種分類:呈現以上這不同風格的原因除了章法和字法之外,筆法是主要原因。

下面根據隸書的不同風格對其筆法特點進行分析。

1、斑駁高古、蒼勁有力。

這類作品有《石門頌》、《馬灣界域刻石》等。這一路刻石由於字是刻在比較粗糙的花崗岩上,所以字跡竭蹶,筆道兩側在當時鐫刻過程中出現不規則剝離現象,經過歲月的侵蝕,呈現出斑駁高古、蒼勁有力的風格,也就是後人所說的金石味的一種。

這種風格的作品在清代以前沒有發現紙本存在,清代隸書作者也沒有寫出此類作品。

當代在隸書創作中劉國術等作者借鑑了這種風格,見下圖(圖3-1)作者在全國第四屆隸書展中的入展作品和《石門頌》(圖3-2)的比較。

隸書筆法5大類,你在寫那類?

圖3-1劉國術作品(區域性) 圖3-2《石門頌》拓片區域性

從劉國術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以下筆法:

(1)絞鋒。運用長鋒羊毫絞鋒運筆行筆,使之出現滄桑的線條,以顯示作品的高古性。

(2)短而後起。在筆畫的折筆處,作者採用了短而後起的書寫方法,使線條在轉折處呈現乾淨利索的墨跡。

(3)頓筆。起筆採用的是頓筆起筆,使得線條增加了圓潤的立體感。

(4)折筆。收筆運用的是折筆收筆方式。

(5)枯筆。作者大量運用了枯筆筆法,特別是飛白的靈活運用,增加了線條的斑駁蒼茫、遒勁高古氣息和虛實對比。

(6)提按。作者靈活運用了提按筆法,使得線條出現了符合自然的粗細對比。

(7)曲筆。在行筆過程中為了顯示線條的靈動性,作者大量地運用了曲筆筆法,幾乎可以達到“無筆不曲”。

正是由於作者採用了以上筆法,使得作品呈現出了和《石門頌》一類作品一樣的風格面貌:斑駁高古、蒼勁有力。

當然,西漢書寫《石門頌》的作者沒有有意識地書寫出這種風格,或者說,當時剛剛書刻完的摩崖作品不可能出現這種斑駁高古、蒼勁有力的風格。

但正是由於自然的慷慨饋贈,使得現在的我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符合當代審美情趣的力作,來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方整有力,古樸雄強。

《張遷碑》為此類書風的代表作之一。

這一路作品往往是刻在打磨平整的、相對細膩的大理石上的。從捺畫的收筆方式可以看出是雙刀刻工藝刻出,筆畫的起筆方整有力,結體古樸雄強。

這種風格的作品在清代以前沒有發現紙本存在,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在臨習《張遷碑》的時候借鑑了部分筆法,但在行筆過程中改《張遷碑》的鋪毫行筆為絞鋒行筆。

在當代隸書創作中張繼等作者借鑑了這種風格,見下圖(圖3-3)書家張繼作品和《張遷碑》(圖3-4)的比較。

隸書筆法5大類,你在寫那類?

從張繼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以下筆法:

(1)折筆。作者運用了折筆的起筆方式,如“者”的橫畫。同時作者也運用了大量的折筆收筆方式,如“者”的捺畫,“明”的筆畫的收筆。

(2)鋪毫。作者運用了鋪毫的行筆方式,如“智”、“自”的行筆運用了鋪毫的行筆方式。

(3)提按。作者運用了提按的筆法,使得字中的筆畫有粗細的變化,以此顯得字靈活不呆板。

(4)枯筆。作者增添了枯筆的運用,使得作品增加了靈動性的同時又富有通透性。

(5)切筆。在起筆上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切筆起筆方式,增加了結體的方整性,如“明”中“月”字的橫折則是運用了切筆的起筆方式。

(6)中位露鋒。在起筆的方式中作者還運用了中位露鋒起筆方式,使得字在方整中增加了變化。

正是由於作者在創作中綜合運用了以上筆法,使得作品呈現出了與《張遷碑》圖3-3張繼作品(區域性)圖3-4《張遷碑》(區域性)一致的風格表現:方整有力,結體古樸雄強。

3.靈動灑脫,秀麗工整。

《曹全碑》為此類書風的代表之一。這一類作品也是在打磨好的大理石上進行雙刀刻出,筆畫舒展整飭,表現出的筆道柔媚又不失遒勁,流暢的行筆中亦能看出提按頓挫。起筆圓潤,撇捺收筆瀟灑。

這種風格的隸書作品在清代之前沒有紙本存在,清代書畫家丁敬在其創作中借鑑了這種風格,下圖(圖3-5)是作者的創作與《曹全碑》(圖3-6)的比較:

隸書筆法5大類,你在寫那類?

從丁敬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以下筆法:

(1)頓筆。作者在創作中採用了頓筆的起筆方式,使得線條的質感更加立體,增加了線條的飽和感。

(2)提按。作者在作品中較多運用了提按的筆法,顯現了線條的抑揚頓挫。

(3)上位露鋒。作者運用了上位露鋒的收筆方式,如“先”、“之”的捺畫、“與”的“雁尾”等都是上位露鋒收筆,使得線條舒展自如。

(4)方筆。作者在作品中增加了方筆,使得線條柔中帶剛,豐富了用筆方式。

(5)曲筆。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曲筆筆法,豐富了筆法方式的同時使得作品更加靈動多變。

(6)裹鋒。在作品中作者較多運用了裹鋒起筆方式,在表現線條靈動灑脫的同時也顯現了其含蓄內斂。

(7)折筆。作者在作品中靈活運用了折筆行筆方式,如“同”的撇畫,在表現線條秀麗工整的同時又增加了線條的曲折變化。作者正是由於綜合運用了以上筆法,使得作品呈現出了和《曹全碑》一類作品一樣的風格與結體特徵:靈動不失工整,秀麗不失勁健。

4.方圓兼濟,法度森嚴。

此類書作代表《禮器碑》。從碑刻中的捺畫可以看出這一類作品也是雙刀進行書刻,字口完整。

筆畫方圓相濟,結體法度嚴謹,筆畫的粗細肥瘦掌握恰到好處。筆勢的動靜、向背完美地統一在一起。

此類風格的隸書作品在清代之前沒有紙本存在,在當代隸書創作中侯文雄等作者借鑑了這種風格,見下圖(圖3-7)作者在全國第四屆隸書展中的入展作品和《禮器碑》(圖3-8)比較:

隸書筆法5大類,你在寫那類?

從侯文雄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以下筆法:

(1)提按。作者在創作中運用了提按的筆法,線條的提按頓挫表現得十分明顯,與《禮器碑》如出一轍,增加了線條的粗細對比。

(2)折筆。作者在作品中運用了折筆行筆方式,如“於”的左半部分第二筆、“氏”的捺畫等都是折筆的運筆方式。

(3)曲筆。作者在作品中運用了曲筆的行筆方式,如“下”的橫畫,增加了線條的流動感。

(4)裹鋒。作者在作品中較多運用了裹鋒的起筆方式。使得作品方中帶圓,圖3-7侯文雄作品(區域性)圖3-8《禮器碑》(區域性)結體嚴謹的同時增加了活潑氣息。

(5)頓筆。作者將頓筆收筆方式運用到了作品中,如“文”、“天”的撇畫則是頓筆的收筆方式。

作者正是由於綜合運用了以上筆法,使得作品呈現出了和《禮器碑》一類作品一樣的風格與結體特徵:方圓兼濟顯靈活,法度嚴謹不呆板。

5.拙而不板,散誕多姿。

此類書風以竹簡書為代表。由於受當時書寫材料——簡牘的影響,竹簡上的字結體以橫向為主,扁狀居多,所以寫出的字左右舒展,較為飄逸灑脫。

竹簡字筆畫粗細肥瘦變化明顯,因書寫在簡牘上,所以筆墨的濃淡乾溼不像書寫在宣紙上表現得那麼明顯,但依然撒發著竹簡所獨有的魅力氣息。

當代很多書家在創作中也加入了竹簡元素,作品中追求拙氣的同時也不失靈動,如書家陳山河等人的作品都能看到竹簡書的影子。見下圖(圖3-9)作者在全國第三屆隸書展中的入展作品和竹簡書(圖3-10)的比較:

隸書筆法5大類,你在寫那類?

從陳山河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以下筆法:

(1)折筆。在作品中作者運用了折筆行筆方式,使得作品有了遒勁之美。

(2)鋪毫。作者在作品中運用了鋪毫的行筆方式,如“由”的行筆,增加了作品的拙氣。

(3)下位露鋒。作者在作品中運用了下位露鋒的收筆方式,如“何”字左邊豎畫則是下位露鋒收筆方式,使得線條增加了銳氣。

(4)頓筆。作者在作品中運用了頓筆起筆方式以及頓筆收筆方式,使得線條增加了圓潤的立體感。

(5)絞鋒。作者在作品中運用了絞鋒行筆方式,如“何”最後一筆、“可”最圖3-9陳山河作品(區域性)圖3-10居延漢簡(區域性)後一筆,使得線條不呆板,增加了靈動性。

正是由於作者採用了以上筆法,使得作品呈現出了與竹簡書一樣的風格面貌:拙而不板,散誕多姿。

隸書的不同風格呈現著不同的筆法特點,隨著筆法的不斷演變,隸書更是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結體與多樣的風格。

趙孟頫曾說過“用筆千古不易”,筆法千變萬化,怎麼可能“不易”,其實隸書筆法演變到現在,在傳承的基礎上,更多的是技法上的創新,筆法的規律卻是沒有變的。

現代書家們在掌握先人筆法規律的基礎上開創出新一代隸書體態,以大膽的創作風格開啟了新的隸書時代。

Tags:作品作者筆法運用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