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由 可愛的玉龍寶寶 發表于 藝術2021-06-12

簡介◎《獻給高更的自畫像》1887年,梵高和法國畫家高更相遇,彼時兩人都處於生活的低潮期,他們成了惺惺相惜的難兄難弟,各自畫了一幅《自畫像》給對方

分離派之屋是誰設計的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蘭 後印象派畫家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年少時,梵高曾為畫商工作,後來在礦工中當傳教士。他以最大的熱情幫助煤礦工人,卻因工作過分熱情而被解僱。1881年,他開始繪畫。1886年,初次接觸印象派作品。隨後他開始以色彩為基礎表達強烈感情。1890年,37歲的梵高精神崩潰,自殺身亡。

◎《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梵高筆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動的火焰,明亮的黃色飽和度極高,被稱為“黃色交響曲”。

◎《星夜》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1889年,梵高的病症再次發作,被送入聖雷米的瘋人院。在此期間,他創作完成偉大的作品之一《星夜》。

◎《獻給高更的自畫像》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1887年,梵高和法國畫家高更相遇,彼時兩人都處於生活的低潮期,他們成了惺惺相惜的難兄難弟,各自畫了一幅《自畫像》給對方。

◎《麥前的農婦》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梵高曾說,“生活對於我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過嘴唇,甚至漲的更高,但我要前行。”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巴勃羅·畢加索

西班牙 現代藝術的創始人

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他自幼不喜讀書,繪畫卻極有天賦。據說,他第一個學會的詞是“皮茲”,即西班牙語的“鉛筆”。他是立體畫派創始人,作品總計超3萬幅。在1999年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民意調查中,他以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格爾尼卡》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格爾尼卡》堪稱繪畫界的反法西斯宣言,畢加索運用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戰爭帶給人類的深重災難和人們對和平的渴望。

◎《

朵拉·瑪爾像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朵拉·瑪爾曾是畢加索的情人,也是他藝術創作的模特。她姿勢悠閒,相貌甜美,畫作背景別出心裁地用不同色彩和方向的線條來製造透視和空間。

◎《夢》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1927年,47歲的畢加索與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初次相遇。又過17年,畢加索在給她的生日賀信中說,“與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開始”。

◎《拿菸斗的男孩》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畢加索當時只有24歲,畫中展現了一個表情有點憂鬱的青春期男孩。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是他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奧地利 象徵主義畫家

1862年—1918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在中國普通大眾中並沒有太高的認知度,但在歐洲,他與畢加索、塞尚、莫奈等20世紀大藝術家齊名。他創立“維也納分離派”,提倡世界各民族美術相互吸取營養,發展藝術家個人的風格,以此來和傳統學院派保持對立。

◎《吻》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吻》是克里姆特“黃金時期”的作品。他發明了一種將金箔和青銅色油漆結合使用的技術,讓一對正在擁吻的男女,彷彿周身散發著金光。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像1號》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這幅畫作被視為“奧地利的蒙娜麗莎”,2004年6月,該畫被以1。35億美元收藏,力壓畢加索《拿菸斗的男孩》創當時單幅繪畫售價的世界紀錄。

《帕拉斯·雅典娜》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1897年克里姆特和幾位反傳統美學的畫家創辦維也納分離派。他們把智慧和戰爭女神雅典娜當做象徵,克里姆特還專門畫了女神像。

《艾米麗·芙洛格像》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有人猜測畫面中的紅髮女子或是克里姆特的女友艾米麗·芙洛格。雖然兩人沒有結婚,但是與正常夫妻並無不同,兩人心心相印,相互尊重。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克勞德·莫奈

法國 “印象派領導者”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他迷戀陽光,熱愛自然,能根據同一場景的不同光影變幻,描出十幾幅作品;他內向而勤奮,一生創作兩千多幅油畫、五百多件素描。莫奈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在繪畫技法上。

◎《睡蓮》

(區域性)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莫奈晚年只愛畫睡蓮,他在1897年至1926年這29年中,光是以《睡蓮》為名的作品就有181幅,再加上其他和睡蓮相關的畫作,一共是250多幅。

◎《臨終前的莫奈夫人》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1879年,莫奈的妻子卡米耶因盆腔癌不治身亡,年僅32歲。這幅油畫是莫奈為妻子畫的最後一幅作品。

◎《日出》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保羅·塞尚曾說,“莫奈是隻眼睛,可是我的天,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眼睛啊”。

◎《雪和陽光下的乾草堆》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1890年夏末的一天,他到屋後山坡畫夕陽下的乾草堆。此後,他一年四季,晨昏早晚都畫這個乾草堆,直到1891年完成整個系列。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

荷蘭 “光與影大師”

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

倫勃朗是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早年跟從荷蘭歷史畫家皮爾特·拉斯特曼學習。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歷史畫等。倫勃朗對繪畫技巧的一大創新,是對光影的處理。其佈置光源的打光技巧,現在在繪畫、攝像和攝影領域仍被廣泛應用。

◎《夜巡》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夜巡》是一幅“團體肖像畫”,這種“集體像”大約始於十六世紀。倫勃朗在創作中設計了一個“舞臺劇”,彷彿16個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在做著準備。

◎1669年《自畫像》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這幅《自畫像》是倫勃朗逝世那年所做,他無意去掩飾自己的老態和缺陷,絕對忠實地觀察自己,沒有絲毫故作姿態的痕跡。

◎1631年《自畫像》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 1628年《自畫像》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從年輕到年老,從衣著華貴到簡陋落魄,無論經歷怎樣的起起伏伏,倫勃朗始終將繪畫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從自畫像中逐漸沉穩和豐富的眼神,我們能感受到生活帶給他的歷練。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揚·弗美爾

荷蘭 風俗畫家

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

他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長達兩個世紀之久。弗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畫中往往只有一兩位人物。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市民對潔淨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少女側身回首的剎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似笑還嗔的眼神、捉摸不透的微笑……這幅畫問世三百多年來,衍生出太多猜測和幻想,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

◎《

老鴇》

(區域性)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該作品被認為是揚·弗美爾的自畫像。

《代爾夫特的風景》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在海牙博物館看到這幅畫以後,法國著名作家普魯斯特寫信給朋友,說他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油畫。這段經歷也被寫入文學鉅著《追憶逝水年華》。

◎《倒牛奶的女人》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弗美爾繪畫的藝術特點之一,是他無意於情節上的引人入勝,而是著力從平凡、普通的生活場面中發掘詩意。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約翰·康斯特勃

英國 風景畫家

1776年6月11日—1837年3月31日

康斯特勃以純樸的現實主義自然觀向人們展現明淨的大自然。在他的畫裡沒有詩情的回憶,也沒有理想的修飾,更沒有哲理的暗示,他在用筆觸和色彩表現某種特定的光線、時間和景色中語言所傳達不了的東西。

◎《乾草車》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乾草車》描述的是康斯特勃的家鄉薩福克郡一個叫特福德的小村莊的優美風景。“我生來就是為了描繪更幸福的大地——我古老的英格蘭”,這是他對自己家鄉最深的眷念。

◎《船閘》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在2012年7月的倫敦佳士得經典主題拍賣上,他的傑作《船閘》拍出3520萬美元,打破了當時藝術家的最高價格紀錄。

《威文侯公園》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斯特拉福特磨坊》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愛德華·蒙克

挪威 表現主義畫家

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

愛德華·蒙克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畫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加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

◎《吶喊》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蒙克曾在他的日記中回憶,他與兩位友人一同在峽灣附近散步,忽然看到天空被落日染得血紅,他彷彿感到一陣尖叫劃過耳膜,停下來不安地顫抖著,遠遠地落在了兩位友人身後。這或許就是《吶喊》的創作來源。

◎《絕望》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吶喊》《絕望》和《憂慮》都取景於奧斯陸峽灣,且都描繪了蒙克與友人散步時的心境,可見當時蒙克看到峽灣的落日之景後產生的心理震撼是非常激烈的。

◎《憂慮》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憂慮》中,蒙克表現了一群“行屍走肉”般的人,血紅的天空和死灰般的臉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是蒙克對《吶喊》中來自個人的不安和恐懼的延伸。

◎《蒙克自畫像》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圖文資料/央視新聞綜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慢慢走,欣賞啊”

作者 | 蔣勳

美的定義是什麼?美的範圍是什麼?

我想從一個非常好的角度來談,就是“生活”。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美學的起點是“生活”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我特別將“生活”兩個字放在“美學”前面,是希望美學不要太理論,不只是在大學裡的一堂課,不只是一些學者、專家拿來做研究的題目,而是希望美學,最後能真實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許多大學設有舞蹈系、音樂系、美術系、戲劇系,都是跟藝術相關的科系,但為什麼常有朋友忽然就會提出一個疑問:“我們的生活品質為什麼沒有相對地提高?”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我想大家可以建立起一個夢想:我們是不是能夠把“美”放到現實生活當中來?

生活美學的重點是,你甚至不一定要離開家,不一定每天去趕一場音樂會、趕畫廊的展覽、趕藝術表演。我很大膽地說一句話:“藝術並不等於美。”

藝術其實是給我們美的感受,到最後如果藝術多到我們被塞滿而沒有空間感受了,其實是適得其反。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學裡,我們要強調的美,並不只是匆忙地去趕藝術的集會,而是能夠給自己一個靜下來反省自我的空間。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視覺、你的聽覺,可以聽到美的東西、可以看到美的東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嚐到美的滋味,這才是生活美學。

給自己一個視窗,是給自己一個悠閒的可能,有一個空間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邊看著日出日落,看著潮水的上漲與退去,你會感覺到生命與大自然有許許多多的對話。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美學的起點是“生活”

我們必定是自己先有了心靈的空間,才能有容納他人的空間;我們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與眾人分享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美,是一種尊重

。如果這種尊重消失了,人活著再富有,也會對所擁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如果我們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覺無處不在的美,三天兩頭跑劇院、音樂廳、畫廊,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風雅吧!

美其實就存在於那些再平凡不過的生活點滴中,離開了“食、衣、住、行”這些平凡又瑣碎的細節,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心。

美,是一種尊重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美應該是一種尊重,是對過去舊有延續下來的秩序有一種尊重

。如果處在焦慮、不安全的狀況,美大概很難存在。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我們的一生,從生到死,可以走得很快,也可以走得很慢。如果匆匆忙忙,好像從來沒有好好看過自己走過的這條路兩邊有什麼風景,其實非常遺憾。我覺得這條路可以慢慢走得曲折一點,迂迴一點,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也許大家都有印象,爬山的時候忽然會有亭子,你走到溪流旁忽然會有一個亭子,你會發現有亭子處就是讓你停下來的地方。它是一個建築空間,也是一種提醒和暗示:“

美,是一種從容

。”應該停一停,如果不停下來就看不到美。

尊重何嘗不是美呢

當你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會發現無所不在的美, 這就是生活美學的起點。

Tags:莫奈自畫像畢加索蒙克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