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拓片——古人最體面的禮物

由 時尚風向 發表于 藝術2021-06-11

簡介古之金石學者和收藏家將拓片作為其文化和學術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藉助拓片,研讀銘文,以考訂經史,鑑定古物,編纂譜錄,重視的是文字和書法,體現的是其文獻價值和歷史意義

什麼是拓片

拓片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捶拓產生於隋,最早的用途是臨摹習字。唐代這種習字方法被上層士大夫普遍採用。兩宋時,拓片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並延續至今。拓片是集金石、考古、美術三位一體的藝術門類—將古代刻畫、浮雕文物拓制於紙上而形成的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

拓片——古人最體面的禮物

拓制的文物門類很多,包括甲骨、青銅、陶文、陶範、封泥、古璽、銅鏡、古泉、瓦當、畫像磚石、文字甓、造像、摩崖、墓誌、經幢等。拓片的拓制方法有兩大類:漆黑一片,黑白分明者稱“烏金拓”;紋理顯現,淡而有神者稱“蟬翼拓”。在這個基礎上,還有炭灰拓、穎拓、畫拓、擦拓等技法。從色彩上分類,又有墨拓與朱拓兩種,墨拓比較適合於文人的口味,也合乎傳統的陰陽哲學。朱拓採用礦物質硃砂顏料,有吉祥與辟邪的功用。

拓片——古人最體面的禮物

因為傳拓的發展與地域的不同,各地區根據當地文物材質的不同而產生了傳拓的四大流派:以拓碑為主的陝西派,以拓磚瓦吉金為主的京津派,以拓摩崖為主的山東派,還有以拓畫像石為主的蘇皖派。四大流派所制拓片的效果有很大差異,主要是拓包的製作與所用紙張的區別。

拓片——古人最體面的禮物

拓工的技術決定一幅作品的好壞。清晚期的陳介祺、吳愉庭、鮑康、潘祖蔭、吳清卿、王懿榮等,都是做拓片的高手,近代的馬子云、周佩珠、付大卣等先生,製作的拓片也都各具特色。由於金石文物不易得,故拓片也顯得相當珍貴。乾嘉時期,金石學由隱學而走向顯學,到了清代晚期,金石文化日益興盛,拓片的市場價格也逐步走高。《翁同和年表》顯示,當時的一張名碑拓片和一張名家字畫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價格要超過一張宋畫。

拓片——古人最體面的禮物

翁同和經常遇到索價500兩黃金的拓片。一些好古的人因得不到拓片,而採用繪製的辦法,即對照真拓片進行描繪式創作,所以又產生了畫拓和穎拓兩種製作技法。價格的標升,利益的驅使,使得大量假拓應運而生,許多偽刻和翻刻拓片充斥市場。到了民國,十拓九假,所以拓片又有“黑老虎”的稱謂。

拓片——古人最體面的禮物

傳世拓片以碑帖為主,兼雜吉金、摩崖、墓誌、造像等,數量稀少的是磚瓦拓片。秦磚漢瓦之所以珍貴,主要原因是上面有許多當時人們所不瞭解的圖案。清代的文人大多注重文字的研究,而避開漢畫不談,因文字能夠“正經補史”。

除容易上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漢畫所表現的靈異圖案多不瞭解,無法入手,筆傳後世,恐留笑柄。民國以後,隨著考古學的興起,孫文青等先生開始嘗試性地闡釋漢畫,其中的許多內容被人們逐漸瞭解。魯迅認為:漢畫像磚石最能代表中華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近20年,拓片收藏逐漸興起,許多書畫愛好者在反思傳統的同時,注意到了這個曾經輝煌過的傳統。還有一些大學、博物館的業內人士,也開始重新認識這一幾近消失的文化。由於《文物法》“館藏文物禁止拓印”的限制,許多藏家把注意力投向了民間。拓片收藏群體以文化愛好者為主,沒有市場資金運作,所以價格相對低,具有巨大升值潛力。

拓片——古人最體面的禮物

古之聖王,欲傳其道於後世,常將重要的典章制度、法律、文獻鏤之金石,宜子孫永保。

但是刻於實物之上的文藝作品,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無法做到眾樂樂,於是,一種古代的複製貼上術——拓片就產生了。

它們用中國傳統技藝表現中國古代器物的紋飾,堪稱最具有鮮明東方藝術色彩的“畫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拓片——古人最體面的禮物

古之金石學者和收藏家將拓片作為其文化和學術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藉助拓片,研讀銘文,以考訂經史,鑑定古物,編纂譜錄,重視的是文字和書法,體現的是其文獻價值和歷史意義。

乾嘉時期的知識階層對於金石拓片相當熱衷,對於當時的知識階層而言,拓片是最體面的禮物。如果不玩拓片,不熟悉金石銘文,不僅無法參與學問的切磋、知識的交流,也無法加入到流行的話題之中。

歷史也許可以蒙塵,但文化應該持續保鮮。

Tags:拓片金石文物拓制以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