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宣威田壩鬼筒箐火把果

由 人天文化談 發表于 農業2021-06-07

簡介正想翻開彝族的書頁,火把果就降下了神一樣的詩篇,離轉山營不遠了,那是彝族姬土司家的古城,鬼筒箐讓我的眼睛親暱讚美,還原生態,休養生息,情感暫時收入火把果火紅的裙,去染紅原野,編織成綠草上盛美的花環,載著彝族少女的靈魂飛翔

田壩是什麼

宣威田壩鬼筒箐火把果

王人天

火把果又叫豆軍糧,也叫救軍糧,成蓬狀,民間亦喚青刺,花開白色,粉嫩嫩,白糯糯。

宣威田壩鬼筒箐火把果

翻上大山,來到鬼筒箐。地勢平整,眼前突現荒窪地,周圍生長許多小石山。火把果成片蔓延,鋪成火紅雲霞,好似一張壯錦,我想不到在田壩土木卡竟然有這麼一個地方,實乃好去處,難怪還未起身,王光雲大哥就向我們極力誇讚這裡的火把果與眾不同,不同之處就是成片成片的火紅了去。

宣威田壩鬼筒箐火把果

我一邊欣賞著火把果,跟他們一起拍照,腦袋裡一直思索該地來由——為啥叫鬼筒箐。問王大哥,他說與彝族祖先有關,但怎樣一個有關,並沒說清楚。同行的土木村主任王德穩說:“可能與彝族的祭祀有關。”至此,我知道再問下去,也不能得到滿意答覆。於是將此疑問在心中悄悄埋下,轉回的時候細究資料。經查閱:民族學家阿納阿肋在《彝族根源暨貴州彝族歷史探尋》中道:“《大定府志》等漢文史志,把這種宗法社會形態,描述為‘西南夷俗尚鬼,以竹為葆,謂之鬼筒。”尚鬼,就是彝族的祖先崇拜。民間說法,人死後變為鬼,先人去世後,崇拜鬼就演變成了崇拜祖先;“葆”為尊重,保護的意思;鬼筒即彝族所稱祖宗靈筒。由此可見鬼筒相當於漢族神主一類,寄予了民族信仰,是一種祖宗崇拜。走在該地,現如今的鬼筒箐每逢六月二十四日,彝族後裔在此舉行火把節,歡歌跳舞,緬懷先人。眼前彷彿出現一堆堆篝火,男男女女手拉著手,圍成圓圈,一邊唱,一邊跳,直到把山上的豆軍糧跳成一片火紅,跳成彝族男女心中的情愫。

宣威田壩鬼筒箐火把果

我輕輕地走進火把果樹林,通紅的火把果成片成片鋪開,紅透大地紅透天空,就像彝族姑娘鋪開節日的裙裝,嫵媚、嬌豔、野性、樸實著綻放歌喉。來的文友把相機快門不停按動,拍下眼裡的激烈和張揚,拍下躁動的情感和默默流動的情愫,神馳山野,性靈升空。此刻,我心底埋藏的松鼠悄悄翻上喉嚨,令我想高聲歌唱,口占詩文,然而終究沒成文玉,只在嘴裡輕輕“哦,哦”數聲。闊天白雲翻湧,草坪上堆聚的火把果,少女樣對著藍天歌唱,遼遠、響亮、純情、粗獷。一齊聚攏來,要把土司神話記下,要把當代對歷史的追尋錄音。我們此次不就是來探尋土司歷史嗎?正想翻開彝族的書頁,火把果就降下了神一樣的詩篇,離轉山營不遠了,那是彝族姬土司家的古城,鬼筒箐讓我的眼睛親暱讚美,還原生態,休養生息,情感暫時收入火把果火紅的裙,去染紅原野,編織成綠草上盛美的花環,載著彝族少女的靈魂飛翔。

宣威田壩鬼筒箐火把果

之後,各摘了一把火把果前往古城,把靈性帶在所走的路上。

宣威田壩鬼筒箐火把果

Tags:彝族火把鬼筒成片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