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養殖知識】豬梭菌怎麼治療?哺乳仔豬生長髮育迅速,需要及時補料

由 賽為養殖 發表于 農業2021-06-02

簡介由此會對仔豬斷奶造成影響,因此這個階段的乳豬料,必須能夠促進胃酸分泌以及小腸絨毛生長

豬梭菌怎麼治療

哺乳仔豬生長髮育迅速,正常情況下外三元仔豬按28d斷奶,初生重1。5kg,斷奶重8kg計算,仔豬日增重達260g左右,母豬每天泌乳約10~ 12kg,單靠母乳供給仔豬營養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及時補料。筆者發現,大多數養殖戶不重視仔豬的補料問題,應引起注意。

存在問題

1。1不補料有些養殖戶用傳統的舊觀念飼養仔豬,哺乳期仔豬吃奶,斷奶後仔豬吃料,認為7日齡時仔豬不吃飼料,誘食麻煩,20d後再給飼料,自然就會吃。有的母豬飼養戶,為了節省成本,不補料。結果仔豬斷奶後由母乳突然轉變為固體飼料,容易出現斷奶後腹瀉、負增重或生長停滯等現象。仔豬出生後,只會吃奶,不會吃料,需人為逗引採食飼料,誘料一般以出生後 5~7 天,以第7d為宜。

開始時可能有些仔豬不會吃料,飼養人員可將飼料塞入口中使其咀嚼,4~ 5d即可教槽成功。每天上午10時到下午3時是仔豬最愛活動的時間,誘食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以保證誘食效果。

每天補料 5 次左右,每次 10 分鐘,然後把料槽拿出。

1。2補料方法不當有些養殖戶不重視補料,沒有固定的補料時間和操作程式,沒有用料標準。俗話說:“出生重差1兩,斷奶重就差1斤,斷奶重差1斤,育肥豬就差10斤”。說明仔豬出生重、斷奶重的大小對以後育成豬的增重有很大影響。早期補料是增加斷奶重的一項重要措施

豬料,是放在仔豬區,供哺乳仔豬採食的飼料,母豬吃不到這種飼料。泌乳期當中,母豬的泌乳量在第 3 星期達到高峰,此後會緩慢下降。然而,隨著仔豬的生長,其營養需要會超過母豬的泌乳能力,因此需要額外補充。

乳豬補料的必要性與方法

在生命的頭 2 星期,仔豬隻能充分消化乳蛋白 (酪蛋白)、乳糖、葡萄糖和脂肪。這個階段的乳豬料主要是乳製品。到 2~3 周齡,仔豬的酶系統已有發展,可消化更多的澱粉、蔗糖和非乳蛋白。補飼乳豬料的仔豬會比那些僅採食母乳的仔豬發育得更成熟。透過補飼乳豬料,可促進仔豬消化系統的發育,以便適應斷奶的需要。除了可以減輕斷奶應激,補飼乳豬料還有下列好處:

可以將不同乳頭供奶量的不同所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使仔豬在斷奶前能夠穩定持續地增重。早期增重的效率是最高的,補飼乳豬料可使仔豬達到最大的斷奶體重,從而降低出欄日齡。

高效地使用乳豬料使得早期斷奶成為可能,從而減少母豬泌乳期飼料用量,降低母豬成本。

過程不同窩的仔豬採食乳豬料的時間各不相同,但通常是 1~2 周齡開始。早在 2~3 日齡,即可在仔豬區撒上幾粒飼料或穀物,誘導仔豬採食。把這些食物撒在乾淨的土上有時也能刺激仔豬採食。直到 2~3 周齡,仔豬才會明顯地採食一定量的乳豬料。注

意每次新增的量一定要少,並且每天要把剩料清走。飼料可放在一塊乾淨的地板上,不過最好是放在一塊轉的凹陷部位,或放在陶碟裡。每天添 5、6 次,隨著採食量增加,可改為將飼料放在牢固的料槽裡。然而,新增的量要讓仔豬在 24 小時內吃完。放入料槽撒上教槽料後,小豬會去料槽裡啃啃,偶爾會把飼料吃進嘴裡,但如果放置時間太長,小豬會對料槽失去興趣,會把料拱出料槽造成浪費,最後料槽成了廁所和傳染源。每天補料 5 次左右,每次 10 分鐘,然後把料槽拿出。 根據豬的習性選擇木質的料槽最好,它們喜歡啃。其次可選擇鐵的或者橡膠的。

隨著仔豬的生長,其採食量會增加,這是可改用小型自動料槽。不過,料槽中所盛的飼料量不應超過幾天的採食量,而且仍然要求每天檢查,看看料槽是否堵塞,料是否變質。填料

應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要確保飼料新鮮、適口性好,以便刺激仔豬採食的興趣。除了乳豬料,還要全天為仔豬提供乾淨、新鮮的飲水,這也非常重要。乳豬料主要是用來補充仔豬的營養需要的,高產母豬的仔豬的營養需要常常會超出母豬的泌乳能力,從而更需要乳豬料。

第 1 星期當中採食量目標為 150克 / 天,第 2 星期應提高至 250~300 克 / 天,3 周齡斷奶之前最好補飼 250 克以上的乳豬料,4 周齡斷奶為 400 克。

乳豬補料的 4 個階段

目前,無論什麼檔次的教槽料,都是一種成分從 7 天喂到35 天的。完全忽視乳豬消化系統的不同發育階段。而一旦更換為小豬料,換料應激、斷奶應激、轉群應激(用乳豬喂料器就沒有)還是難免。而根據乳豬消化系統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應該分為 4 個階段,由此既可達到補充營養,提前斷奶,又教會乳豬採食非母乳飼料。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

乳豬料的作用,首先是為實現快速生長,實現早期斷奶的目標。提高仔豬成活率、育壯率。因為,光靠奶水是遠遠不能滿足小豬生長需要的,而養種豬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多最好的小豬。而一個全面健康的小豬也會為今後的生長打下了良好基礎,(免疫力強,自然少用藥)。然而,新生仔豬是沒有先天保護性免疫力的,主要靠從初乳中獲取大量抗體產生被動免疫。但是,很多豬場由於管理不嚴、飼餵不科學,造成母乳不足,仔豬得不到“初乳抗體”(不足量)的有效保護;而就算獲得足量的豬初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乳豬最初獲得的“初乳抗體”也在逐漸減弱,而此時乳豬的自身體

液免疫、細胞免疫能力還未形成,加上仔豬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體”不足,以及營養不良,抗病力就會大大減弱。特別是出生 7 日齡內的這個階段,急需增強免疫力及增加營養。

乳豬在 7~21 日齡期間,雖然在母乳的作用下,腸道脂肪酶活性幾乎逐周成倍增加,但是,小腸刷狀緣細胞 (小腸絨毛)分泌消化酶的作用還很低。能證明乳豬消

化系統發育不完整的一個表現是食物透過消化腸道的速度非常快, 也就是食物在胃記憶體留時間很短, 在 15 日齡時存留時間為 1~2h, 30 日齡時為 3~5h, 60 日齡為 16~20h。哺乳仔豬因胃底腺不發達,在生理上缺乏產生足夠胃酸的能力,主要還是透過母乳中乳糖發酵產生乳酸以維持胃的酸性環境。一旦斷奶,入住就會因胃酸分泌不足,會使胃內 pH 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由此會對仔豬斷奶造成影響,因此這個階段的乳豬料,必須能夠促進胃酸分泌以及小腸絨毛生長。

乳豬料的作用,除了是為實現快速生長,實現早期斷奶的目標。提高仔豬成活率、育壯率。也是為了實現刺激小豬的胃腸,促進胃酸分泌、腸絨毛和凹窩提前出現,避免在腸道沒有經過飼料適應而直接斷奶後被迫採食高抗原飼料而導致腸道損傷,從而嚴重影響養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並影響養殖效益。即“培育乳豬腸道對非母豬飼料的適應性”。也就是說,哺乳仔豬加餵乳豬料,也是為了激發乳豬對高抗原飼料抗體的產生,以及體液免疫中抗體合成。從而儘快適應低檔飼料。

仔豬斷奶後 1 周齡內,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澱粉酶和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到斷奶前水平的 1/3,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要經 2 周後才能恢復甚至超過斷奶前水平。因此,斷奶會造成腸道損傷,致使小腸刷狀緣細胞分泌消化酶的作用減弱,免疫功能不完善。而仔豬斷奶後由於乳酸來源中斷,乳酸生成減少,無論採食何種固體飼料,胃液 pH 值均會立即上升,導致胃中多種酶原(胃蛋白酶、凝乳酶及乳糖酶等)致活能力減弱,飼料中各種養分的消化利用率降低。此外,過高的胃腸 pH也為病原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梭菌等)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加之胃酸分泌不足引起胃排空加快,大量未經消化的飼料湧入小腸,加重了小腸的負擔,極易導致仔豬發生吸收不良、炎症、拉稀和生長減緩等現象。所以,此階段的乳豬料,重在提高乳豬胃酸環境,以及乳豬腸道活性酶的水平。從而順利完成飼料過渡,減少換料及轉群應激。

在斷奶前的採食量必須達到 1kg 以上。當乳豬已完全習慣採食飼料時就不需要母豬哺乳。 一般情況下, 在乳豬生長到 28 日齡、 體重達到 8kg 左右就應該斷乳,為了減少斷乳給乳豬帶來應激, 應在斷奶後把乳豬還留在原來的環境中飼養 1 周, 然後再轉群到育成舍。 斷乳後應供給乳豬優質全價配合飼料, 並保證充足、 清潔的飲水, 減少疾病傳播機會。

在秋冬季節預防腹瀉防止腸道疾病產生的重要措施就是對哺乳仔豬進行精細化管理。

早吃初乳,做好保溫保暖工作。由於乳豬體溫調節能力差, 不能儘快適應外界環境溫度,需要提供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才能保證體溫和良好的生長髮育,建議在乳豬剛出生時提供 30℃以上的溫度, 然後根據日齡增長逐步降低溫度, 到兩週末溫度降低到 27~28℃。

具體溫控如下:產房溫度最好保持在 18℃ ~22℃ ,溼 度 65% ~75%,使母豬在產房內產仔。最適宜生長溫度為第 1 周 35℃、第2 周 3l℃、第 3 周 27℃、第 4 周25℃、第 5 周 21℃。

生產中一般在保溫室內懸掛紅外線燈加熱, 有的使用電熱床加熱, 在保溫過程中應確保舍內溫度平穩, 隨時調節保溫燈的高度, 切忌忽高忽低, 以免引起乳豬發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良好的保溫可減少乳豬應激、下痢,提高乳豬斷乳時的成活率和體重。

在乳豬出生後應根據體重大小來固定奶頭, 將體質弱小的乳豬安排到胸前部的奶頭吃奶, 體質壯大的調到腹部奶頭, 這樣可以彌補弱小乳豬的先天不足, 促使它們儘快趕上其他乳豬體質, 保證整窩乳豬發育均勻整齊。

如果母豬產仔過多或母豬發病、 死亡等各種因素致使不能哺乳乳豬時, 為了促使乳豬吃上乳汁, 應隨時調整它到其他母豬那寄養, 因為母豬的嗅覺比較靈敏, 如果直接將乳豬放到母豬身邊不會寄養成功, 需要將母豬的乳汁或糞便塗抹到乳豬身上, 並趁夜間放在母豬身邊進行混群, 這樣母豬就無法區分是否是自產的乳豬。

哺乳仔豬腹瀉除了應為保暖措施不到位,圈舍環境差,飲水質量不過關以外,缺乏礦物質或因飼料因素等管理不善等原因以外,以下三種情況也是導致哺乳仔豬腹瀉的重要原因:

病毒性腹瀉:主要有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感染,偽狂犬病毒腹瀉;

細菌性腹瀉:主要有仔豬黃痢(早發性大腸桿菌病)、仔豬白痢(俗稱“窩發病”)、仔豬紅痢(仔豬梭菌性腸炎);

寄生蟲腹瀉:以球蟲引起腹瀉為主,常與其他腹瀉症狀呈交叉感染,容易誤診為黃痢,注意對其糞便進行檢查。

以上是1-5日齡仔豬下痢的病原分析。1-5日腹瀉常見病源主要是球蟲和魏氏梭菌,超過70%常發細菌性腸炎,20%的病毒性腸炎,其它佔10%。

對於已經發生拉稀症狀的乳豬我們要怎麼辦呢?

治療魏氏梭菌:每頭仔豬口服甲硝唑,紅痢嚴重的注射一針止血敏,哺乳母豬拌料加地美硝唑和賽為複方林可一噸料各加1公斤。

球蟲:發病每頭口服2毫升,恩諾沙星1毫升。

黃白痢:口服楊樹花口服液,4-5毫升一頭。

【養殖知識】豬梭菌怎麼治療?哺乳仔豬生長髮育迅速,需要及時補料

Tags:乳豬仔豬斷奶母豬飼料